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距離大陸3000公里,卻吸引百萬遊客奔涌而來,這座小島如何做到?

距離大陸3000公里,卻吸引百萬遊客奔涌而來,這座小島如何做到?

據相關報道,智利旅遊部副部長哈維耶拉·蒙特斯(Javiera Montes)近日稱,2017年,智利共接待外國遊客約645萬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4.3%,達到歷史新高。同時他預計,2018年的外國遊客接待量將繼續增長8.5%,達到700萬人。

作為海島游熱門目的地,智利眾多新奇有趣的島嶼為其旅遊業發展貢獻頗多,其中最著名的魯濱遜漂流島,又名魯濱遜·克魯索島,位於智利海港瓦爾帕萊索以西670公里的南太平洋上。《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便是以這座島為原型撰寫。

在那個「IP」尚未被提出的年代,「魯濱遜」大概就是最早的海島游探險IP。有多少人是因為童年看了這樣的故事,而產生了探索神秘荒島的夢。海島尋寶親子游產品、海島浮潛產品的推出,正幫助他們圓了兒時的英雄夢。

由於藉助原著小說的力量,加之旅遊機構的宣傳孵化,魯濱遜漂流島成為完善度極高且可複製性極好的海島游目的地。被《泰囧》帶火的泰國游,被《戰狼2》帶火的非洲游,基本屬於類似的營銷模式。

但若沒有大勢IP可借勢,如何讓一個看似索然無味的小島,被賦予「神力」,吸引更多的遊客,大概是大家最頭疼的事兒了。今天趣兒跟大家講講智利「復活節島」是如何被「玩」火的。

無趣的巨大石頭

復活節島,最早的發現者是英國航海家愛德華·戴維斯,當他在1686年第一次登上這個小島時,發現這裡一片荒涼,有許多巨大的石像豎在那裡,戴維斯把這個島稱為「悲慘與奇怪的土地」。

又過了三十多年,1722年4月5號星期天,恰好是基督教復活節慶日,荷蘭航海家雅庫布洛格文(Jacob Roggeven)率領了3艘船艦從智利出發,在海上顛沛流離尋找南方大陸無望,卻發現了這座島,便以該節日將島命名為復活節島。

提起複活節島,人們過去對它的印象基本都是這樣的:

站著的石像

坐著的石像

躺著的石像(未完成)

一座看似只有石頭的平淡島嶼,與智利大陸距離3000多公里,方圓2000多公里人跡罕至,交通極為不便,卻成了目前海島游熱門目的地。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未解的神秘之像

智利詩人聶魯達曾說:「沒有來過智利的人,就不會了解我們這個星球。」幾百年來,智利被稱為「天涯的盡頭」,它是世界上離中國距離最遙遠的國家之一。而位於南太平的智利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島嶼,方圓2000多公里範圍內沒有人煙。

然而,島上無法破譯的摩艾文明、神秘的部落文化,正因這種種疑點,吸引了無數遊客的到來。

迄今為止,小島上發現的巨人石像已有600餘尊,或卧于山野,或立在海邊,面向大海,一字排開,似乎在極目遠眺茫茫的海平面,他們都有奇形怪狀的長耳朵,眼窩深陷,鼻子高挺,下巴突出,與島上的波利尼西亞人長得完全不同,反而是典型的白種人相貌,這是疑點之一。

石像雙臂自然下垂,身上還刻著花紋圖案,就像它的紋身。它們面部表情十分逼真,神態各異,或猶豫、或沉思、或冷漠、或茫然。但在他們的臉上,找不到一絲喜悅,有的只是凝重的神態。遠遠望去,就像一對高大的巨人武士守衛著自己的疆土,這是疑點之二。

這些大石像在拉帕努伊語中被稱為「MoaiAringa Ora」,意為「活著的祖先面孔」,一般簡稱「Moai」(摩艾)。波利尼西亞人認為,部落中重要的人在死後靈魂依然存在,對後世產生影響。巨型石像即是這種信仰的體現,當部落領袖或德高望重者去世時,人們會雕刻摩艾石像,以製作這種具有神力的石像保佑氏族後代。

因此在當時的部落文化中,對摩艾的重視程度極高。高度從3米至10米不等,平均高度4.5米,最重的甚至有400噸的摩艾,在一千年前的部落全靠人力,運到島上不同的位置,再將其樹立起來,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這是疑點之三。

還有,島上所有的摩艾都面向大陸,只有一排摩艾面朝大海、背對大陸,原因為何;原本豎立著的摩艾,在多年前突然被推到,發生了什麼;考古學家發現,大部分摩艾有身體被掩埋在土裡,甚至還有「小肚子」。這種種的疑團,都為復活島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氣息,也讓遊客對它的嚮往更加深厚。

文明的自取滅亡

除了神秘的未解之謎,復活節島古老的部落文明從興盛到衰敗的過程,也是很多吸引遊客的重要原因之一。歷史不能解構重演,但憑藉後世的研究與獨特的打造方式,將復原一個比歷史更真實、更驚奇的故事。正因其帶給遊客無限的遐想,進而激發自行前往探索的想法。

大約在16世紀至17世紀石像文化達到鼎盛,酋長們熱衷於以令人敬畏的石像來榮耀自己,大規模的石像製作隨之也引發了資源緊缺危機。據科學家通過孢粉測試證明,復活節島上原來是有樹木的。復活節島上曾有過高20多米、直徑1米的智利酒松。即使人類定居島上很長的一個時期,小島也還是被高大樹木和灌木覆蓋著。

然而,為了建造大石像,島上的森林遭受到滅頂之災。復活節島上的石像大多是在採石場Rano Raraku進行製作,再搬運豎立至祭台上,搬運過程中需要藉助巨大的木材。幾百年間,島上的石像一代比一代高大,砍伐樹木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終於,高大的智利酒松在1440年左右絕跡,直至1640年前後,島上已經基本見不到木柴了。

沒有木柴,人們賴以生存的漁獵生活方式隨之消失,只好把同胞作為食物。考古的發現也證明了傳說的真實性:在復活節島後期廢棄物堆遺址中,人類骨骸隨處可見,而有些骨頭被敲碎了,這是為了便於吸取骨髓。在世界各個已經滅絕的古代文明中,復活節島文明的滅絕或許是最為觸目驚心。

故事的驚艷甚至是驚悚,都能為目的地增添魅力。復活節島文明的自取滅亡,也是它別樣的魅力所在

《智利小人物》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原作者不同意轉載,請與我們聯繫撤稿。

廣告推薦-華人理財匯款

智利小人物

(ChileXrw)

一份讓人重新認知、思考、回味的文化讀物

好的雜誌需要長久的投入

希望大家支持我們

今日智利

(ChileToday)

智利最強華人傳媒平台

了解 | 深入 |品味

智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利小人物 的精彩文章:

拉美最大航展在智利舉行
揚言殺光美國人!曾就讀休斯敦大學的華裔學生遭調查

TAG:智利小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