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政府禁演、志願者舉報之後:300家馬戲團的聯名信

政府禁演、志願者舉報之後:300家馬戲團的聯名信

開演前,馬戲團把十四頭老虎放進表演場里走動,適應場地。「給它們時間拉屎撒尿,正式表演時別影響觀感。」馴獸師說。(南方周末記者 崔慧瑩/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4月5日《南方周末》)

住建部明確要求動物園「嚴禁動物表演」,動物保護主義者指責馬戲團虐待動物,志願者舉報流動性馬戲演出手續不全。2018年3月,經營慘淡的全國300家馬戲團長背水一戰,聯名寫公開信自救。

爭議背後,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馬戲和動物們何去何從?

一陣陣焦躁的虎嘯嘶吼,不只是動物園特有的聲音,在「馬戲之鄉」安徽宿州埇橋區,走進農家也可以聽到。

至少有465頭東北虎、516隻非洲獅常年蟄伏於此,像慵懶的大貓一樣,在農家院內十幾平米的籠舍或更小的籠子里繞圈。

在馬戲團動物馴養場的院子里,飼養員帶著2個月大的小老虎出來曬太陽。(南方周末記者 崔慧瑩/圖)

它們曾在天南海北的動物園裡表演,如今都「宅」起來了——近幾年來,政策叫停、動物保護主義者抵制,馬戲團數量銳減,經營慘淡。

在一些馬戲團開始「賒賬」給老虎買肉吃的窘境下,2018年3月,全國300家馬戲團長聯名給國務院、住建部寫公開信,懇求修改政策。

「給瀕臨滅亡的千萬隻珍稀動物重開生路!」這兩份附有每位團長的手機號、蓋了簽名紅印的公開信中,不只是馬戲人的呼喊,還有對動物的無奈救贖。

他們還給動物保護組織寫投訴書,言辭極為激烈。那種困獸猶鬥的絕望情緒,正從籠子里的猛獸轉移到馬戲人身上。

他們、它們都在痛苦地尋找出路。


2018年春節過後,有「馬戲大王」之稱的於金生擬好了公開信的草稿。

他是河北吳橋雜技世家的第十九代傳人。「住建部禁止動物表演後,馬戲團已經流浪六七年了。」2018年4月4日,他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聲音高亢而急迫,「動物保護主義者的行為,嚴重干擾了馬戲團的正常經營。我們這些團體必須聯合起來反抗了!」

2013年,住建部下發《全國動物園發展綱要》,明確指出動物園「嚴禁動物表演」。2017年9月1日,廣州動物園宣布園內經營24年的馬戲表演停止營業,但馬戲團拒絕搬遷。這次事件也成為馬戲表演的標誌性事件,馬戲團們逐步從城市動物園搬到了野生、私營動物園,或轉為流動性短期商演的「跑團」。

於金生希望聯合更多人,他找到了宿州市埇橋區馬戲協會會長楊志遠。宿州馬戲幾乎佔據了全國近70%的市場,一些註冊在外省的馬戲團,也大多出自宿州。

此時的楊志遠,也剛剛遭到志願者投訴而停演了45天。

年近七旬的楊志遠人稱「中國第一虎」。他現在帶領的表演團能讓14隻老虎同時登台,其規模在國內十分少見。退休前,他在國內唯一一家國營動物表演團體——宿縣動物表演團(明星馬戲團前身)當了近30年的團長。

於楊二人一拍即合,當即拉了一個微信群。300家馬戲團長的聯合簽名在一周內收集完成,其中有110家來自宿州。截至發稿前,這一微信群聯盟已有330餘家。

「希望獲得有關部門的重視,很多馬戲團就快沒有生路了。」楊志遠說。他們期待住建部「修改政策,打開動物園的大門」。

幾位馬戲行業領軍人物的聯合行動,在業內形成了極大影響力。各地團體不斷加入,但也有篩選標準,證件不全的不能簽名。

蓋公章簽名、公開手機號來「表決心」,是這些馬戲團長們為數不多的自救方法。「也有人不敢參加,但都到了存亡關頭了,還能怎麼辦?」楊志遠說。

馬戲團長們聯合自救的另一個對象,是「拯救表演動物項目」,或者直接點說,是該項目負責人——動物保護主義者胡春梅。

這個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的姑娘剛三十歲出頭,從2014年起,她響應志願者舉報與監督動物園和流動馬戲團里的動物表演,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公開其表演的時間地點和舉報電話,甚至舉著手牌到馬戲團場地門口宣傳表演背後的傷害。

她在中國馬戲界人人皆知,針對她個人的攻擊,也成了馬戲從業者憤怒的出口。

2018年3月3日,馬戲團長們寫給「拯救表演動物項目」的投訴書,比3月8日寫給住建部的公開信的語氣更激烈,滿屏感嘆號:「黑惡勢力、非法募捐斂財、煽動聚集不明真相的群眾......」

在網路或馬戲圈內的聚會上,指責胡春梅的聲音也時有出現,彷彿馬戲團遭遇的生存困境,全都來自她的別有用心。


公開信發布近一個月,楊志遠等馬戲團長們並未收到任何來自官方的回復。

第一時間作出回應的人是胡春梅。朋友給她發微信:「你都成黑惡勢力了?」

受到投訴的兩天後,胡春梅在微博發布了一篇長文,逐條駁斥了馬戲團的質問,表示「這些抹黑和誹謗並不會讓我們失去初衷,懼怕前行」。

「馬戲團聯名信很多內容是錯誤,沒有根據的,包括沒有任何證據說明我們的資金來源存在問題,就算讓審計局或民政部門來查,我們也不怕。」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從未上過高速公路攔車,項目資金也大多來自社會公開眾籌。

大一的時候,看了一部非洲的人象衝突紀錄片,還在讀水利專業的胡春梅對動物產生濃厚興趣,留級轉到動物醫學專業。此後,她成為一名調查志願者。從2014年起,全職負責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瀕危物種基金下的「拯救表演動物項目」。

接手項目至今,她監督、調研過至少50家馬戲團,微信群里的志願者已經有一百多人。

宿州的馬戲團在2016年就和胡春梅有過交集。當時,拯救表演動物團隊曾以大學生拍攝畢業作品為由,到宿州了解動物訓練情況,製作並發布了揭示馴養殘酷一面的紀錄短片《圈套》。

在片中,馴獸員用鎖鏈吊著黑熊的脖子強迫其用兩條後腿站立;用鐵棍猛戳不肯站立舉起雙爪的老虎......部分佐證了善待動物組織(PETA)在2015年《宿州馬戲行業現狀》中提到的現象。

「當時我們還很熱情地接待了她,不知道她是來調查的。」一位馬戲團長說。

有當地馬戲從業者感覺,就是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審批越來越難。只要有表演廣告刊發,動物還沒出門,舉報電話就先到了」。

《圈套》紀錄片之後,拯救表演動物項目還不定期發布報告,提出在35次監督行動中,有19個動物演出存在問題。

斷了半截尾巴的猴子、缺了上犬齒的老虎、不足一米的鐵籠里可憐巴巴抱團取暖的兩頭小黑熊、被鐵鏈綁在地下停車場,活動區域非常小的亞洲象......都被胡春梅及志願者的鏡頭記錄下來。

類似馬戲團的公開信,志願者也寫過。給人大法制辦公室、住建部、農業部和林業局的建議函中,他們呼籲立即禁止流動性演出,逐步停止所有的動物表演。

讓馬戲行業「消亡」的終極目標,給胡春梅個人帶來了不少麻煩,她的照片被惡搞,常在深夜裡接到陌生來電,響一下就掛掉。

但這些騷擾似乎更激起了志願者們的鬥志。2018年1月18日,他們在一篇《對不起,我們沒有學會閉嘴!》的推文中寫道:「期盼著老虎可以咬死我們,希冀著死亡可以帶來更多希望,就如同保護可可西里的索南達傑。」


在西安市秦嶺野生動物園,楊志遠在握手問候後的第三秒,就把南方周末記者請進了馬戲表演場。

馬戲行業太迫切、又真摯地想要說明——馴獸並非虐待動物,表演用的細長鞭子與指揮棒,揮舞起來颯颯作響,但僅是為了表演效果,不會真的抽在動物身上。「人類表演雜技也是從小訓練基本功,這就不殘忍么?」楊志遠反問道。

馴化動物表演是否虐待、殘害動物是爭議焦點。

例如志願者質疑聲最多的是,馬戲團里有些老虎的牙齒斷裂或殘缺,是因為人為鋸掉了。

楊志遠解釋稱,大部分老虎的牙齒都是完好的,「表演時也美觀」。但有些老虎生了牙病,可能需要拔牙治療,或是因為啃咬鐵籠而斷裂脫落。

在宿州,年長的馴獸師李同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確實有馬戲團會鋸掉老虎的大牙,「那時動物野性還太大,怕馴獸師有危險」。而現在,經過四五代人工繁育,動物溫馴了很多,科學馴養理念也在普及,馬戲團里基本不存在鋸掉動物牙齒的情況。

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教授徐艷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馬戲團的辯解有些道理。「野生東北虎會通過撕咬皮毛清潔牙齒,就像人類刷牙一樣。而現在人工飼養過於精細,給動物吃的往往是脫毛處理過的肉,動物缺乏清潔口腔的條件,牙齒容易生病,壞死嚴重時,跟人一樣也要拔牙的。」

虎媽媽不肯餵養小老虎,馬戲團買來澳洲進口的寵物奶粉人工餵養。一罐300g的奶粉只夠這隻剛出生15天的虎寶寶吃4天。(南方周末記者 崔慧瑩/圖)

2018年4月1日,在一間農家院的卧室里,南方周末記者看到一隻剛出生15天的小老虎,體型像小花貓,飼養員一隻手就能把它抓托起來,另一隻手快速地在箱子里鋪上新的「嬰兒衛生尿墊」。

這位「代理虎媽」說:「生太多了也養不起,還得給老虎獅子調配種源,優生優育,馬戲團飼養幼仔的存活率在70%以上,比動物園和野外環境高太多。只要發現媽媽不帶寶寶,一定是24小時陪護的人工飼養。」

雙方各執一詞,對志願者來說,在難以抓到虐待動物的證據時,舉報流動性表演手續不全則容易得多。

馬戲團在公開信中寫道:如果有老虎、獅子、黑熊等野生動物參與表演,要在國家林業、公安、文化、工商等相應管理部門辦理馴養證、運輸證、演出證、營業證、稅務證等一系列備案、審批手續,並對表演動物按保護類別置入晶元跟蹤監控。

胡春梅介紹,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相關規定,利用國家二級及以上野生動物需要經過省級林業部門的批准,其中老虎的演出必須經過國家林業局審批。很多林業廳網站上都有行政許可公示平台,其中安徽省林業廳「透明行政」做得較好,每批准一個馬戲團到外省演出,都會公示出來,並寫明演出時間、地點、涉及動物的種類和數量。

對於「跑團」而言,本地的證件好辦,但要外出演出時,根據一些省份的要求,表演場所在的省林業廳也要出批文。「一單表演不預留出兩個月的時間,根本搞不定審批手續。」宿州市埇橋區鑫豐大馬戲團團長張宏偉說。

而一般的短期商業活動,南方周末記者採訪的多位馬戲團長均表示,想提前兩個月確定表演時間和場地,幾乎不可能。不少馬戲團逃避審批流程,鋌而走險,被志願者「一抓一個準」。


除抱怨繁雜的審批手續外,馬戲團們反覆強調的,是作為文化遺產的馬戲為何不能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與保護。

從明末清初一路走來的埇橋馬戲,曾經享有盛名。「寧走三江口,不過蒿桃柳」,意思是說這一帶的蒿溝、桃溝、柳溝三個鄉高手雲集,江湖藝人別來班門弄斧。

2006年,埇橋區被中國文聯、中國雜技家協會批准為全國唯一的「中國馬戲之鄉」。2008年,馬戲被國務院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不過,在楊志遠看來,儘管前幾年馬戲團體賺了些錢,總被公眾視為「既得利益者」,但實際上,馬戲表演辛苦又危險,始終是窮苦人的營生。

宿州地處中原,飽受黃泛水災、戰亂之苦。馴養動物的傳統從「田間地頭,牽羊遛猴」的動物表演乞討開始,這項不入流的技藝,養活了當地好幾輩農民。

老一輩馬戲團長印象中,最好的時光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馬戲團一到就排起長龍,5毛錢一場的表演,一天能賣出八千多元,領導要張票都得託人走後門,馬戲團演員選拔非常挑剔,身材、長相、普通話都要拔尖兒,月工資有近百元。

一些年輕的團長則認為,最好的時光在2013-2016年,河南、江蘇、浙江等地的商演邀約紛至沓來,表演許可審批要求不嚴和監督都不嚴,一個月談下五六筆生意,大馬戲團拆成好幾支隊伍,每天兩三場。

如今,財富和掌聲都已遠去了,很多馬戲團正靠前幾年的積蓄苦撐。「偶爾能談妥的項目,也因為市場供大於求、小團惡性競爭壓低價格,利潤非常低。」

安徽省林業廳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宿州市共有馬戲團體102家,飼有東北虎465隻、非洲獅516隻、黑熊598隻、獼猴698隻、大熊貓2隻。

一位馴獸師給南方周末記者算賬:一隻老虎或獅子每天要吃掉80元的肉食,假設一個有十頭獅子、十頭老虎的中型馬戲團,一年至少有58萬元的飼養費用,還不算請工人、馴獸師、新建籠舍、疫病防治的成本。

管理部門也了解馬戲表演團體謀生的艱難。「一旦抵制馬戲表演,相關馬戲團體陷入困境在所難免。」安徽省林業廳一位相關負責人說。


一對馴獸師夫婦正在馴養場的院子里教兩隻白虎表演舉手打招呼,走高低凳等。(南方周末記者 崔慧瑩/圖)

馬戲最初的定義原指人騎在馬上所做的表演,儘管雜技、曲藝等傳統藝術的觀眾都在減少,但楊志遠認為,動物表演仍富有競爭力:「男女老幼都愛看,只要能演出,不愁賣票。」

張宏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06年前後,他就曾撰寫規劃方案,建議當地政府牽頭創辦「馬戲小鎮」概念的綜合性馬戲城。他指著一片兩千畝的空地說:「這裡打算建一座橋,旁邊就是大棚和野生動物活動場。」

因為種種原因,小鎮並沒建成,後來招商建設的小型百虎園,也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

面對困境,成立全國性的馬戲協會抱團取暖;聯合當地的馬戲團成立股份制公司,進行現代化管理髮展;創新表演形式開發動物表演劇;給飼養、馴獸和表演過程開直播......都是他們曾想過的「自救計劃」。

在以往的一些採訪中,胡春梅也曾有過讓步,表示「即便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應當限定在特定區域,非營利性地保留」。

但所有的想法,還需要有管理能力、商業資源、專業水平的人才。

當前馬戲團面臨的主要困難,管理部門也非常清楚。安徽省林業廳給出了四條:養殖風險投入成本高,收入低;市場規模有限;組織鬆散、小團多,上規模大團少以及從業人員文化層次普遍較低。

先不說自救措施是否能獲得有關部門支持,稍有不慎,這個一直承受著道德審判重壓的行業,反而更有可能引火燒身,引來更嚴格的禁令。

懸在馬戲團頭頂的審判之刃仍然令行業感到消亡的恐懼,國際上早有前車之鑒。有統計顯示,目前已有至少36個國家、389個城市全面禁止或限制動物表演。越來越多的名人、公眾加入了反對野生動物表演的行列。

2017年5月,有146年歷史、世界三大馬戲團之一的美國「玲玲兄弟與巴拿姆貝理馬戲團」在紐約長島舉行了唯美而落寞的謝幕演出,失業的動物將被轉移到動物收容所里開始新生活。

在中國,胡春梅也希望,馬戲團里的動物能不再演出,在動物福利良好的收容救護機構安享餘生。她覺得馬戲團里的馴獸人員也並不是大壞人,「在一次馬戲團的演出中,動物表演的節目只佔小部分,絕大多數是人的表演。我們希望的只是動物表演內容能夠取消。正如第四屆中國國際馬戲節一樣,取消了動物表演,也依舊成功舉辦。」

但更長遠的問題是,「養老中心」很可能沒有足夠的位置。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全美經全球動物救護中心聯盟(GFAS)認證的132家收容站里,只有11家能安置老虎、獅子這樣的大型貓科動物。在收容所,每隻老虎一年的餵養照顧要花費一萬美元。該文同時提到,「建更多的收容所並不是答案,我們需要進一步規範,誰能夠管理這些動物。」

放歸山野以恢複種群也曾是種方案,但在楊志遠看來,讓這些人工飼養的表演動物回歸大自然無異於「送死」。

曾經,馬戲團也給老虎的籠子里扔進活雞,希望它們喝點血、保持點野性。「雞一撲騰翅膀,老虎被嚇了一跳,它們沒見過獵物,已經退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周末 的精彩文章:

中韓舉行第五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
順豐機場誕生

TAG: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