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在情感上可能會超過人

人工智慧在情感上可能會超過人

跟劉慈欣老師展開這場對話,靈感來自一個讓我們都感到有些「震驚」的項目。阿里巴巴與清華大學簽署了一項戰略合作,成立人機交互實驗室,探索下一代人機交互方式,使人工智慧具備「五感」——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和味覺,並能對人類的情感和情緒進行分析和理解,並進行反饋。

我們都覺得這件事很有意思,它是一次探索人類與人工智慧如何相處的一次比較激進的嘗試,也倒逼著我們激發了對AI的理智與情感、AI的創造力、人類生命的寬度與「永生」的意義,以及人類與AI融合而生「新物種」產生了新的想像力。沒有什麼比一個科幻小說作家更適合談論這些了。

所以,這次的談話有點不著邊際,但我覺得還挺好玩,腦洞很大,那些頭腦不甘寂寞的人應該對它有興趣。

人工智慧在情感上可能會超過人

駱軼航: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夠跟劉慈欣老師在一起聊一聊關於人機交互,人的情感與機器的情感,以及人和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這樣一個關係的未來。從科幻小說作家的視角,從觀察者的視角,一個具備「五感」(指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的機器人或人工智慧,它是一個什麼樣存在,作為一個小說家怎麼去描述它?

劉慈欣:我覺得目前人工智慧的優勢還是集中在和情感無關的活動上面。作為人類社會來說,這個感覺甚至更高層次的情感是我們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但對於機器來說不是這樣,你要讓機器具有人的感覺,實際上是為了人自身服務的,如果按照機器自身進化規律的話,它不會走人的感情,這對它是一種限制。我覺得對於人和智能機器的交互來說,特別是讓智能AI推動將來人類社會發展,給人們帶來更好的生活的話,機器從感情上跟人類交流是必須的。

駱軼航:這種交流是一種模擬人類的感覺和感情,不是一種複製。

劉慈欣:這個是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們成天談情感、談感情,其實從技術層面,從嚴格的科學層面上來說,人類自己也不知道感情是什麼東西,我們並沒有一個,哪怕稍微嚴格一點的科學上的定義。

它和記憶的那些數據、事實的關係是什麼?包括你說的它是在左半腦、右半腦,它是一種應急反應還是一種演算法。甚至我們連情感在人類什麼地方都不知道。當然按照傳統主流的說法,可能說它在大腦里,但是這個其實很可疑,因為莎士比亞有句詩說「愛情你來自何方,是腦海還是心房」,這個很深刻。就是說假如我們把大腦從人的身體上摳出來的話,它還能夠成活的話,它還有感情嗎?這個東西很難說。

駱軼航:莎士比亞這個詩應該是寫在四百多年前,這四百多年是人類從科學上也沒有什麼進化,把這個問題搞清楚。

劉慈欣:但我是寫科幻小說的,我並不是學者,我傾向於把所有的可能性排列出來。情感的存在方式有兩種可能,一種就像我們現在很多主流科學家認為的,人就是大腦,大腦里什麼都有,情感什麼東西都在大腦,你把大腦拿出來就把人拿出來;另外一種就是像莎士比亞表述的這樣,情感有一部分在大腦,可能另一部分和你整個的身體系統,和你的內分泌,和你的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從我自己來看,可能後一種可能性更大,特別是愛情東西我很難想像只有大腦能產生。所以說模擬情感,從一方面來說比模擬人類的純智能是難度更高的。

但是另一方面就是說它不等於不可能,它不是在我們真正認清情感的生物學、生理學的大腦學機制上模擬,這個當然是最理想的,也是最高級的。

駱軼航:但我們自己還處於一個未知狀態。

劉慈欣:對,人類的腦科學和神經學處於很原始的狀態,但是我們可以把大腦、把人的身體情感看作一個黑箱,只模擬它的輸入輸出,這個是完全可以的。我們並不管它內部是什麼東西,你模擬的情感是初級情感,未必。

我舉個例子,我們並沒有模仿鳥的飛行。但是飛機無論是速度還是高度,都比鳥強。那麼一個很強的人工智慧要想在不了解大腦的情況下,在不了解整個人的情感系統的情況下,僅僅從大數據去模擬情感,它最終可能像圍棋一樣。

駱軼航:像AlphaGo一樣。

劉慈欣:它可能變成一種情感最豐富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守護我家的小妮妮 的精彩文章:

TAG:守護我家的小妮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