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門第的愛情究竟可以走多遠?你有沒有愛過我?
自古才子配佳人,才子對佳人的眷戀從未隨著時間流逝而有一分的減少,反而愈加熱烈。才子沈從文和佳人張兆和的愛情之間,無論是年齡、個人經歷,還是家庭背景,放佛都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這也為二人後來出現的感情裂痕埋下了禍根。
1928年,26歲的沈從文來到中國公學任教。在學生眼中,他稱不上是「尊敬的老師」,只是會寫白話文小說的青年人而已。沈從文和張兆和的第一次見面,有說是在校長鬍適的辦公室,另有說法是在課堂。不管怎樣,沈從文一見鍾情,愛上了學生張兆和。
沈從文夫婦
張兆和的父親名叫張吉友,是安徽籍富商,除了擁有萬頃良田,熱心於結交蔡元培這樣的教育界名流、投資教育事業,還因四個才貌雙全的女兒而盡人皆知。
前排左起張充和、張允和、張元和、張兆和,後排左起張寧和、張宇和、張寅和、張宗和、張定和、張寰和
當時的張兆和剛滿18歲,曾在中國公學奪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聰明可愛,單純任性。只是皮膚稍稍有點黑罷了,所以校內學生給她取了個外號叫「黑牡丹」。兆和身後有許多追求者,她把他們編成了「青蛙一號」、「青蛙二號」、「青蛙三號」。在旁人看來,出身寒門的沈從文根本不可能獲得張兆和的芳心。
沈從文
自卑木訥的沈從文不敢當面向張兆和表白愛情,他悄悄地給兆和寫了第一封情書。有一天,張兆和突然接到沈從文遞給他的一封信,打頭第一句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忽然愛上了你?」少女有點懵,但還是不動聲色編號為「青蛙13號」留存起來。張兆和沒有回信,接著是第二封、第三封,信就寫得很長了,要是從郵局寄信,都得超重一倍。
沈從文夫婦
張兆和終於受不了。她到了校長鬍適家,告訴校長,沈老師這樣給學生寫信可不好。其實,胡適早就有心撮合這對才子佳人,還強調「我知道沈從文頑固地愛你!」而張兆和毫不示弱,脫口而出:「我頑固地不愛他!」
胡適
胡適很是錯愕和惋惜,事後,他寫信給沈從文,「這個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愛,你錯用情了……此人太年輕,生活經驗太少……故能拒人自喜。」
1932年7月張兆和從上海中國公學畢業回到了蘇州。1932年盛夏,沈從文決定親自來蘇州看望張兆和,並向張家提親,在蘇州停留一周的時間裡,沈從文每天一早就來到張家,直到深夜才離開,在這期間,張兆和終於接受了沈從文的感情。
沈從文夫婦、巴金
1933年,沈從文辭去青島大學的教職,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園宣布結婚。並沒有正規的儀式,新房也很寒磣,只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婦送的錦緞百子圖罩單增添了些許喜氣。
梁思成林徽因
他們兩個人原本就是不同的兩類人,一個出身於湘西鄉下,一個出生於合肥名門,性格、氣質、愛好都迥異。以愛好來說,沈從文愛聽儺戲,這種咿咿呀呀的野調在張兆和聽來根本入不了耳,她愛聽的是崑曲。沈從文喜歡收藏古董文物,張兆和對他這個愛好不以為然,說他是「打腫了臉充胖子」,「不是紳士冒充紳士」。沈從文愛結交朋友,有時也幹些仗義疏財的事,張兆和整天都在為家裡如何生活發愁,對此更是氣惱不已。
沈從文夫婦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沈從文和幾個同仁一起輾轉去了昆明。張兆和沒有隨行,在分離中,沈從文的來信很密,張兆和則稀疏得多,多半是擔心丈夫成為別人的負擔。張兆和找出各種理由,迴避跟丈夫的團聚。
沈從文夫婦與朋友
沈從文忍不住抱怨,「你愛我,與其說愛我的為人,還不如說愛我寫的信」。從張兆和的表現來看,她的確是不夠愛他的。她連他寫的故事也不喜歡讀,挑剔他信中的錯別字,她甚至對他的稿子看不過眼,忍不住去改動裡面的語法。殊不知,沈從文的過人之處就在於文中的野趣,她對他,始終是不欣賞的。
沈從文夫婦
沈從文呢,與其說愛張兆和,不如說更愛心目中的一個理想幻影。婚後,張兆和成了他小說中一系列人物的原型,比如說《邊城》里的翠翠,《長河》里的夭夭,還有《三三》中的三三,都是皮膚黑黑的,活潑俏麗,小獸一樣充滿生命力的女子。把張兆和與小說中的女孩子一對比,就會發現,她們其實只是形似而已,兆和為人太過務實,身上缺乏翠翠們生命的熱度,沒有那種愛起來不管不顧的勁兒。
邊城
其實,早在1935年的春天的時候,沈從文去熊希齡的西山別墅遇到了一個人。熊希齡先生不在家,開門的是一個很清秀的女孩子,她面孔白凈、身材高挑、十分洋氣。沈從文眼睛一亮,他被眼前這個女孩深深吸引住了。
這個女人就是高青子,原名高韻秀,一個喜歡寫小說的文藝女青年,對沈從文充滿了崇拜。一個月後再次相見,高青子穿了件「綠地小黃花綢子夾衫」,還在「衣角袖口緣了一點紫」,這是在模仿沈從文小說《第四》裡面女主人公的裝束。這樣的用心,自然很能觸動沈從文。
兩人告別時,高韻秀躬身下去尋找她丟落在地上的發簪時,那個優美的身姿,完全符合了沈從文一貫以來對美的孜孜追求與細膩體驗,剎那間,沈從文情感微妙,「彷彿看到一條素色的虹霓」,掛在了他的天空。
沈從文
1937年,他幫助她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結集出版了小說集《虹霓集》,筆名「青子」。與此同時沈從文也完成了他小說中最重要的代表作《邊城》,兩人在互相的愛戀之中,完成了自己創作中對高峰的攀援。《邊城》里皮膚偏黑的翠翠,既似外號為「黑牡丹」的張兆和,也似秀美清麗的高韻秀,因為「翠」者「青」也。
邊城
沈從文坦承,自己是一個「血液中鐵質成分太多,精神里幻想成分太多」的男子,他對這段情史也並沒有刻意隱瞞。張兆和對此很生氣,兩人甚至鬧到分居。
沈從文夫婦
沈從文很苦惱,那段時間,他常常出入「太太的客廳」,還特意為此跑去向林徽因傾訴。1936年2月27日林徽因給沈從文的信中寫道:「我認為最愉快的事都是一閃亮的、在一段較短的時間內進出神奇的———如同兩個人透澈的了解:一句話打到你的心裡使你理智和感情全覺到一萬萬分滿足;如同相愛,在一個時候里,你同你自身以外另一個人互相以彼此存在為極端的幸福;如同戀愛,在那時那刻眼所見,耳所聽,心所觸無所不是美麗,情感如詩歌自然地流動如花香那樣不知其所以。這些種種都是一生不可多得的瑰寶。」
林徽因
當情感退潮,理性又回到了沈從文身上。沈從文性格不是剛烈、果斷的那一種,並且他心裡深愛著張兆和。他情感上受高青子吸引,但理智讓他堅定地留在張兆和身邊。1941年2月,高韻秀也選擇退出,離開了昆明。這朵「福建玫瑰」從此消失在沈從文與人們的視野。
沈從文夫婦
半個世紀之後,張兆和提起這事還耿耿於懷,不過她很公道地評價說,高青子長得很美。1946年,沈從文為紀念結婚十三年創作同名小說《主婦》,藉此書對妻子懺悔,他在書中說 「和自己的弱點而戰,我戰爭了十年。」
沈從文
不幸的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次政治運動都沒有放過沈從文。一次又一次來勢洶湧的打擊,使憂鬱過度的沈從文陷入了病態的迷狂狀態,他不斷念叨著「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張兆和無言地面對此情此景,眼淚禁不住滾滾而下。
張允和、周有光、沈從文、張兆和(從左到右)
1988年5月10日,飽經滄桑的沈從文安詳地離開了人世,把無限的眷戀留給了白髮蒼蒼的妻子,就如同留給了人間無限柔美的湘西。
沈從文夫婦
沈從文去世後,張兆和致力於整理出版他的遺作。在1995年出版的《從文家書》後記里,她說:「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卻是個稀有的善良的人。」
沈從文夫婦、嚴文井
沈從文和張兆和的不般配婚姻在外人看來是神仙眷侶,其中冷暖自知。她不是不愛他,她只是因為曾經的驕傲,沒有用心去讀懂他,等到開始懂得的時候,他已經離她而去……
TAG:心靈豆腐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