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一眼看透本質的人,邏輯都是這樣練就的!

那些一眼看透本質的人,邏輯都是這樣練就的!

《教父》里有句話影響了很多人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一眼看透本質,一語就能中的的洞察力,對很多人來說難度係數極高,必須通過長時間的刻意練習而獲得。這樣的過程並不輕鬆,首先,你得堅持看完本文。

一、仗劍走天涯

郭德綱曾說:「活得明白,與時間無關,跟經歷有關。三歲經歷一個事兒這輩子就明白了,活到九十五還沒經歷這個事兒他也明白不了。」而經歷這件事,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沒有人可以替代,你必須「親自」上陣——仗劍走天涯,去看看世界的繁華。

看世界的方式無非兩種:一種是讀萬卷書,一種是行萬里路。二者缺一不可。讀萬卷書,走不出去,最多是個書童;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

在中國,讀萬卷書的人很多,行萬里路的人太少。縱使有人高呼「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但在抬腳之前,卻又思慮萬千,猶豫不決。

其實,這也能理解。畢竟,在計劃生育政策下,很多80、90後都在「含在口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的環境中長大。在父母的關心呵護和嚴防死守下,很少有機會能到「廣闊天地」里摸爬滾打。而大多數人,也因此習慣了一邊抱怨著生活的無趣,一邊無可奈何地接受著日復一日的現實,卻始終走出自己安逸的小天地。

於是,在中國就產生了一種國民癥狀,叫做巨嬰症,臨床表現是:智商在線,情商著急。這種人,「從小嬌生慣養,沒人跟他說過什麼話,六十五歲走街上誰瞪他一眼當時就猝死。」(by 郭德綱)

如何才能根治這一癥狀呢?

郭德綱說:「一個人從一出生就一天挨打八個嘴巴,到了25歲,就像鐵羅漢、活金剛一樣什麼都不在乎了。」

李嘉誠說:「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事就是給年輕人講經驗,講一萬句不如他自己摔一跤。

歷史上,哪個驍勇善戰的將軍不是九死一生、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

當你親眼目睹了很多從無到有以及盛極而衰的商業案例後,當你親身經歷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之後,自然就會把事情看得更明白一些,把投資看得更透徹一些。

世界上,有一種明白叫做:我經歷過!不去經歷,何談人生和投資?做過與沒做過之間隔著千山萬水。

二、用第二層思維去思考

不過,仗劍走天涯只是訓練洞察力的第一步。哪怕兩個人擁有完全一樣的生活經歷,他們的認知卻可能大相徑庭。就像,在一個班級里,所有人的老師、教材、作業幾乎都是一樣的,但是最後的成績卻有高低之分;在一個家庭里,同樣的環境下,一娘生九子,九子卻各不相同。這種差別的產生,正是源自思維方式的不同。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在用第一層思維在思考問題。

比如,為什麼華為手機成功了?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因為華為更注重研發投入和打磨產品。為什麼馬雲喜歡到處演講?很多人都認為,因為馬云為人高調,愛出風頭。再比如,你覺得造紙企業有前途嗎?一些人會脫口而出:人類都進入互聯網時代了,造紙企業肯定窮途末路了。

但你只要多問一句:難道諾基亞和moto就不注重產品研發嗎?難道作為首富以及亞洲最大企業掌門人的馬雲,還需要通過演講來出風頭嗎?為什麼那些上市紙企這幾年一直悶聲發大財,業績翻了好幾倍?你就會發現,你得到的答案就會完全不同。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很多人在分析問題時,並不是為了找到真相,而只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

而只有當你不滿足於第一個蹦到腦海里的答案,不滿足於大家都認為對的答案,多問一個「為什麼」,就具備了「第二層思維」

在投資中,具備第二層思維尤其重要。因為第一層思維的人對同一個事件都有相同的看法,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比如,當上證50開始上漲時,大部分人都認為郭嘉隊又來搞形象工程了。而第二層思維的人則必須比群體共識想得更加深入,更強有力,才能獲得超額收益。

所以,如果思維依然停留在第一層,無論看過多少書,走過多少路,都很難真正的看透本質。而如果你總能用與眾不同的第二層思維去思考,就會更接近真相,從而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我聽過最傲嬌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人人都理解你,你該是有多平庸。

三、歸納和演繹

不過,通過第二層思維思考問題,並不一定每次都正確。還有一種可能是,你想多了!或者你走火入魔了!此時,你必須想辦法檢驗你看到的那個「本質」是否正確。

所以,我們不僅要對過往的經歷和思考的點滴進行抽絲剝繭的提煉和總結,還要將新的理論應用在更多的生活場景中,並讓它經受檢驗。無論投資還是其他領域,形成認知的過程幾乎都逃不出「歸納+總結」的套路

歸納:觀察現象,提出問題,通過第二層思維思考,得出結論;

演繹:從結論出發,提出一系列的預測,通過搜集經驗、事實和證據來驗證理論的正確性。

比如,你發現王者榮耀讓無數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於是你通過第二層思維的深入思考得出「人類常常被自己發明的東西控制」這個結論,並且發現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人類發明了酒精卻會被它灌醉;人類發明了錢幣卻會為它利益熏心……於是你推測「人類發明了人工智慧,最後可能會被它控制」。

一個人,就是在一次次的「歸納和演繹」中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洞察本質,不斷成長

這是一個信息泛濫的社會,我們無處不被越來越瑣碎的信息包圍,然而信息的泛濫導致我們邏輯能力越來越差,大部分人擁有的都只是一種獲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思考的能力,結果成了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輩。

然而那些依然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卻保持著清醒頭腦和判斷,他們依然可以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質,從而作出更加正確/長遠的決定。

那麼,該如何形成這種邏輯思維能力呢?

工作中有一個高效的邏輯思維能力無比重要。它能立刻讓你找到問題的關鍵,讓問題引刃而解。

邏輯思維的過程,是化繁為簡,目的,是找到解決方法。因此,所有和「尋求解決方法」無關的信息,都是無用信息,都需要剔除。

我很喜歡《教父》這部電影,裡面有一句話讓我記憶至今: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舉個例子,我在工作中經常會給高層領導做彙報PPT。這種PPT通常需要控制在10-15頁以內,因為越高層的人,時間越寶貴,就越需要儘快了解和抓住事物的本質與關鍵(所以他們才是高層啊!)。底下的人動不動寫上十百來頁的PPT,沒有一個領導願意看,反而會覺得你工作能力差,廢話連篇。

一眼就洞穿事物本質的人,能夠搶得先機。在別人還在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在職場中自然就成長地比別人快了。

下面是我在平時工作中總結的一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心得。

一、Be MECE

MECE取自「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發音讀作「Me See」。起源於麥肯錫的一位資深諮詢顧問巴巴拉·明托,她在《金字塔原理》(這本書我強烈安利給大家去買)中第一次將這個概念提出,成為後來戰略諮詢行業的重要原則之一。

相互獨立,意味著將能夠影響問題的原因拆分成有明確區分,互不重疊的各個因素。完全窮盡,意味著全面周密,毫無遺漏。

通常運用MECE都是從一個最高層的問題開始,逐層向下進行分解。首先列出你亟待解決的問題,然後將問題拆分成子問題,並保證它們之間互不重疊和干擾。同時保證你把能夠想到的子問題全部列了出來。

實際運用中你只用不停問自己兩個問題:

1.我是不是把所有的可能因素都考慮到了,有沒有遺漏的?如果有,再去找。

2.這些因素之間有沒有互相重疊的部分?如果有,進行去重。

舉個例子,比如你現在遇到的問題是:「我該不該現在跳槽?」 那麼對這個問題的分解可以如下圖所示:

二、歸納和演繹

這是兩條基本的認知事物和思考的邏輯法則。簡單通俗來說:

歸納,是把具備某種相同屬性的事物,一一列舉出來,然後尋找共通點。

演繹,是把互相之間形成影響的因素,按照事物因果順序、時間先後順序,重要程度順序排列出來,再尋找突破口。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是歸納(龍,風,老鼠各為一類)。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演繹(由太極開始,向後遞推的順序)。

工作中所有的問題,你都可以把它用演繹或者歸納的形式進行拆分。我喜歡把這個過程稱為「解構」。歸納演繹和前面提到的MECE經常會搭配使用,在歸納演繹的過程中,堅持MECE的原則,能把複雜的問題分解成多種單一的因素,這個過程猶如抽絲剝繭,將一團亂麻理地條條順順。

水木然認為:唯有那些依然具備邏輯思考能力的人,才能保持著清醒頭腦和判斷,才可以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質,從而作出更加正確/長遠的決定。

下面是我思考問題時會遵循的一個思維提綱,大家可以參考:

1.核心問題是什麼?(只能有一個,如果有很多,找到最重要的那個)

2.這個問題的背景是什麼?(來龍去脈,歷史原因)

3.和現在這個問題有關的人物和因素有哪些?(記住MECE法則,用歸納法,一一併列出來)

4.哪些是導致這個問題的關鍵原因?

5.哪些是次要原因?

6.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方法?(用歸納法,寫出所有可能。用演繹法,找到每種方法實施的具體步驟)

7.解決這個問題,你現在欠缺哪些條件或者資源?

8.如何去彌補這些條件上的欠缺?

9.你的時間規劃是怎樣的,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然後做什麼?

10.最後一步,just do it.

以上是我思考問題時通常會遵循的思維方法,多運用幾次之後,你會不自覺地按照這個邏輯去面對任何你遇到的問題。不僅是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任何複雜,讓人不知所措的問題,都能輕鬆化解。

應用舉例:你現在是一名助理,剛剛老闆告訴你需要幫她訂周日的機票飛往北京,可是你發現周日的機票幾乎全部賣光了。此時你手上還有三封郵件沒有發,下午還有一個會議要參加。

1.核心問題是什麼?(只能有一個)

老闆周日要去北京,可是航班機票都訂光了。

2.這個問題的背景是什麼?(來龍去脈,歷史原因)

周日公司在北京將有一場重要的宣傳活動,持續兩天,因此老闆必須在周日之前趕到。另外,周五老闆早上有一個會議,下午就沒事了。因此周五下午到周六是老闆可以前往機場的時間。

3.和現在這個問題有關的人物和因素有哪些?(記住MECE法則,用歸納法,一一併列出來)

你是老闆的唯一助理,這個事情只有你一個人負責。老闆要坐飛機,因此關鍵因素是各大航空公司周末飛北京的航班時刻表以及剩餘座位信息。

4.哪些是導致這個問題的關鍵原因?

你得知這個事情的時間太晚,錯過了最佳訂票時間。

5.哪些是次要原因?

最近是旅遊旺季,周末前往北京的人很多,導致航班緊張。但是改期去是不可能的。

6.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方法?(用歸納法,寫出所有可能。用演繹法,找到每種方法實施的具體步驟)

A.自己訂票。花一下午時間將中國所有航空公司和旅行網站的信息整理出來,將周五、周六兩天飛往北京的航班剩餘座位信息做成一張統計表,包括起飛降落時間,座艙等級,機場信息,機票價格,然後將這些信息記錄下來。

B.委託自己在旅行社的朋友幫忙,搜尋航班尾票,同樣按照起飛降落時間等將這些信息記錄下來。

C.準備備選方案。如果周日所有飛往北京的機票被訂光或者時間不好,那麼改去搜尋高鐵的時刻表,同樣將時間、火車站等信息做記錄。

7.解決這個問題,你現在欠缺哪些條件或者資源?

時間。因為錯過最佳訂票時間,因此需要儘快在網上搜尋剩餘的航班座次信息。你一個人忙不過來,需要人手幫忙。

8.如何去彌補這些條件上的欠缺?

叫同組的同事或者實習生一起幫忙,告訴他們事情的緊迫性,請暫時手上空閑的人一起幫你搜尋,然後你做信息匯總。

9.你的時間規劃是怎樣的,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然後做什麼?

今天是周二。早上你還需要發送三封郵件,下午兩點之前你有一個緊急會議要參加。三點以後到下班前你都有時間。因此現在先委託同事幫忙搜尋航班信息,三點以後你來繼續做接下來的工作以及匯總。

10.最後一步

記住,當你信心滿滿把你的解決方案呈現給你老闆時,絕不能是」老闆,我給您訂周五晚上8點的票吧「這樣一句話。

相信我,如果你這麼回答,你這個助理幹不了多久的。

聰明的助理首先會把之前搜集好的信息做成一張簡單清楚的表格,將所有航班的起飛時間、機場、航空公司等全部納入其中,並且還有高鐵作為備選方案。

當她把這個表格呈現給老闆的時候會說:

老闆,根據我的研究,我覺得最適合您周末去北京的時間是周五下午3點或者周六下午3點半。因為周五早上您有一個重要會議,會議結束之後趕往機場剛好能趕上飛機,降落北京之後您到達酒店的時間剛好趕上晚飯。而周六您一般起來比較晚,如果是下午三點半起飛,中午您可以好好吃一頓午飯,從您家裡到機場的時間也剛好,不會太趕。

這兩個航班的航空公司也是您之前經常坐的,相信他們的服務您也會滿意。如果您覺得這兩個時間都不好,其他的航班時刻就比較尷尬,所以我還準備了備選方案,如果您不建議坐高鐵的話......

呵呵,不要以為給老闆訂機票很簡單,做好了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啊!這都是血和淚的教訓。更別提工作中比這複雜得多的問題了。

但萬變不離其宗,當你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培養了自己這樣一套思考問題的邏輯方法以後,久而久之會形成習慣,以後再遇到問題就能很高效地去分析和解決了。

三、先說結論

簡直是最有用也是最簡單的一條經驗!

先講結論,把你要闡述的觀點一開始就拋出來,這能節省所有人的時間。麥肯錫有一個著名的電梯理論:在進入電梯的30秒鐘內向客戶賣掉自己的方案。這麼短的時間裡沒人會聽不相干的廢話,因此第一句話就要把自己的核心觀點傳遞出來:我們的方案是什麼,以及,它為什麼是最佳的選擇。

記住按照總分總的原則,首先拋出核心觀點,即「我們應該做什麼」。這可能是幾句話,但是這幾句話凝聚了你大量的思考,花費了你大量的時間去考證和分析。

當闡述完核心觀點之後,接下來需要進行解釋,即「為什麼這麼做」。就像寫論文一樣,首先是核心論點,接下來是支持核心論點的分論點,然後是二級分論點,依次向下排列。

如下圖所示:

「演繹歸納和MECE」,是你的分析思考過程;「先講結論」,是你思考完以後的表述方法。先講結論的人,能夠在一開始就抓住別人的注意力,接下來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論證結論的正確性,聽眾就不會迷失方向。

這種例子在日常工作中比比皆是。比如:

結論:我應該轉行去做銷售

論據:首先,目前這份工作收入不高,在一線城市生活比較吃力(經濟收入低)。

其次,現在這份工作是文職工作,每天坐在辦公室處理文件,和人接觸的機會較少,不適合我性格(主觀原因)。

第三,我希望未來能夠做一些更有挑戰性的工作,這樣能夠幫助我快速成長。而銷售,無疑是非常具備挑戰性的,雖然工資不會比現在高多少,但是能得到很大鍛煉(強調未來成長性)。

最後,現在已經有兩家不錯的大公司銷售缺人,他們也對我表示出強烈興趣(強調已經有機會向自己靠攏)。

結論:中午我決定吃色拉

論據:首先,昨天我吃的是火鍋,吃完之後上吐下瀉腸胃不好,今天不能再吃重口味的食物了(主觀因素)。

其次,最近我在健身減肥,這周已經連續三頓都吃的大魚大肉(主觀因素)。

第三,今天下午一點有一個重要的會議,如果吃其他的可能需要排隊排很久,時間來不及(強調客觀條件)。

最後,聽說樓下西餐店新推出了幾款色拉,看過介紹我很有興趣嘗嘗(主觀因素)。

結論:我現在應該立即租下這個房子

論據:首先,這個房子離我公司距離不遠,地鐵只要三站路(強調距離)。

其次,這個房子的房東人很好,配給我的電器傢具都是最新買的(強調居住條件)。

第三,房租很合理,相對於周邊的房子,他的價格雖然貴一點點,但還算公道(強調價格)。

最後,雖然這個房子周圍生活設施不是很方便,但是一公里以外有一個大超市,我一次性買好生活用品就好(雖然不便,但是可以克服)。

無論是誰,都會喜歡這樣的陳述方法。這也是為什麼,當你給領導彙報工作的時候,他們絕不可能聽你長篇累牘的解釋分析,他們只會聽你的結論,或者解決方法。當他們有興趣的時候,會追問細節,當他們很忙的時候,他們只需要聽到最重要的東西。

而當你養成這個習慣以後,相信我,你的領導將會非常喜歡聽你彙報工作,因為他會覺得你和我是一個頻道的人」。升職的時候不選你選誰啊!

四、培養洞察

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條經驗。洞察(Insight) 這個詞,在廣告行業用的很多。我對這個詞的理解是:事物的原因,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

換句話說,就像上一篇文章開頭說到的,「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你需要洞察的,就是事物的本質。

但是很可惜,洞察這個東西,沒有理論和模型可以參考學習。我更願意把它歸咎為在平時生活中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當你剛開始工作的時候,身在一個團隊,處理一個項目。你可以思考的是不同項目之間的規則,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通常做法和特殊做法,為什麼會這麼做,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什麼等等。

當你的職位升上去之後,手下會開始管理人,這個時候你可以思考的是人與人之間如何和諧地相處,自己是什麼樣的性格,適合和什麼樣的人一起工作,如何調動起手下人工作的積極性等等。

當你在一個行業浸淫時間比較久了之後,你可能會對這個行業有自己的理解,這個時候你可以思考的是這個行業適不適合自己,這個行業有什麼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會是怎樣等等。

你所處的崗位不同,需要洞察的事物就不同。這個時候需要腦洞大開,不要給自己設限制,發散去想:

1.事物的現狀是怎樣的?

2.為什麼會這樣,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哪些?

3.有哪些原因是客觀因素,哪些是主觀因素?

4.如果改變其中一個因素,事物會怎樣發展?

5.如果改變其中兩個因素,又會怎樣發展?

......

這是我通常想問題時的習慣,培養洞察不能只依靠邏輯推理,更需要發揮想像力。

想像力這個東西,訓練是訓練不出來的,要靠平時的積累和勤奮思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如果這樣...會怎樣...,如果那樣...又會怎樣...,久而久之,你的思維就會變得無比活躍。

結 語

經過一萬小時的刻意訓練,你的經歷夠了,思考夠了,歸納和演繹的夠了,那麼智慧也就足夠了。於是你,人情練達皆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在投資時,一眼看透本質就更不在話下。

最重要的是,當你看透這個世界後,依然對它充滿熱愛

更多文章關注水木然,白小起

我們需要對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更何況這是一個越來越動蕩的世界;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

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

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

這是一股從未有過的革命浪潮,為了讓大家徹底認清時代究竟在發生什麼,水木然寫了下面幾本書:《工業4.0》探討的是科技進步,《跨界戰爭》討論的是商業重組,《時代之巔》討論的是經濟變革,這三本書關係層層遞進,合稱為變革三部曲,《天才創造世界》探討的是自我管理和提升,《新零售時代》探討的零售業態的改變;這五本將幫你認清社會的發展動向和未來商業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變革進行曲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中國最牛的建築!科幻堪比外星人基地!
離開北上深後,他們的腸子都悔青了!

TAG:變革進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