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誠法師:時空因緣與內修外弘(六)

學誠法師:時空因緣與內修外弘(六)

佛心慧語

微信號:XinXueCiHang

皈依正信三寶,遠離附佛外道,聽聞正法,親近善士,依教奉行,持戒精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六、明確依循正確觀念,善巧承擔團體事務

我們明確了個人與團體、修行與環境、大小乘的差別等一些重要觀念之後,就不會排斥承擔團體的事情,也不會覺得做這些事沒有必要、跟我的修行沒有什麼關係,而是會以一種歡喜心去積極承擔。比如說辦法會,在幾天當中跟這麼多人結了善緣,讓大家生歡喜心,對佛教產生好感,功德是非常大的。大家回去一傳十、十傳百,就會普遍改善人們對佛法的看法,就會積累到更多的福慧資糧。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付出都是微不足道的,主要是靠團體共業的力量促成的。如果我們很真切地認同這一點,個人所有的辛苦都不在話下,因為你知道這件事情有意義、有功德,自然而然就願意去做。反之,如果我們不了解團體的宗旨理念,認識不到這件事情的意義,就會覺得亂,覺得那麼多人吃飯、喝水都是問題,覺得最好少來一點人,甚至都不要辦這個法會,是有可能產生這種片面認識的。

所以我們要不斷去熏習正確的觀念:團體對我們很重要,增上環境的培養很重要,在承擔當中歷事練心,廣積資糧,這本身就是重要的修行。

但是我們在承擔做事當中如果把握不善巧的話,還是會產生種種的邪見。比如有人說:「事情做多了會導致散亂」,這個觀點需要認真辨析。首先,散亂的原因不在於做事,而在於不能攝心。如果能夠攝心專註,做再多事也不會散亂;如果心不專註,不做事也一樣會散亂。其次,我們是不是真的「事情做多了」呢?做事情多不多,一個是看質,一個是看量。質和量是可以衡量的,你一天幹了幾個小時,幹了幾樣事情,一個月幹了多少個小時,幹了多少件事情,包括這個質干到什麼程度,都是可以衡量出來的。我們可以仔細地算一算,一個人每天有24個小時,學修上面聞思、看書、看經、聽磁帶、討論8個小時,生活上面吃飯、睡覺、洗衣 服、洗澡等8個小時,此外還可以為常住工作8個小時,學修、生活、做事完全是可以兼顧好的。但我們現在為什麼做不到呢?主要是因為做事效率太低,無形中自 己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作為一個學佛的人,至少不應該比社會上一般人的效率還低。如果不是這樣,那就要好好去反省:本來一分鐘可以談完的話,你卻跟他談了幾十分鐘;本來一句話就可以講清楚,你卻給他講了幾十句;本來這件事情可以一口氣幹完,你卻把它弄得很瑣碎,干一下這裡又弄一下那裡,說明我們不會合理安排 事情,不會善用時間,這些都是要去學習和改善的。

怎樣合理安排事情呢?有「八字原則」:總別、本末、輕重、緩急。要分清楚大事、小事、根本事、枝末事,不能泛化地理解。有些事是必須要做的,有些事可做可不做,有些事根本不必做,有些事必須親自去做,有些事可以組織大家一起做,有些事可找別人做,這些關鍵點必須時時刻刻把握得很清楚,否則就會很累。

如何善用時間呢?比如說我們一天的功課:幾點上殿、幾點用齋、幾點拜佛、念經等等,這幾個時間是公共時間,你把這幾個時間固定好,這一天的身心就會很安穩,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會高。所謂公共時間就是要隨眾共修的,原則上個人要同大家一起參與,是必須要保證的。除此之外的才是個人時間,你要做的事情就要安排在公共時間以外。如果我們的團體意識不強,不管什麼公共時間、個人時間,都是我行我素,我喜歡怎麼做就怎麼做,最後肯定會把自己搞亂,弄得疲憊不堪。

我們也許會這樣想:理論上講,學修、生活、做事是可以兼顧的,但是我條件不夠,做不到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一些出家人一旦忙起來,往往早晚殿都難以堅持。如果想修行了,就容易一天到晚喜歡聞思、學修,不願意忙一點事情,覺得沒有意思。這其實都是根源於人的知見——你認為自己不行,沒有能力兼顧學修、生活與做事,那就會真的不行。其實人的潛力是很大的,就看你要不要去開發它。有些小廟裡的老和尚,一兩個人也能把廟修起來,他平時也要照顧客人、做早晚功課、煮飯等等,樣樣都能挑得起來,很多事情就是自己要不要去乾的問 題。一個廟裡人比較多,弄不好的話,人的潛力不僅不容易得到發揮,反而會漸漸喪失掉。我們會認為說:我不需要去做這麼多、承擔這麼多,這方面我不行,只要管這一點就可以了,然後找很多佛法的理由為自己開脫。這樣慢慢下去,人的心力就越來越不行,就會變得越來越懶惰,弄不好的話就會變成一個不知道為別人服 務、只知道別人要為我服務的人。

歷史上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裡的寺院都是在深山老林、人煙稀少的地方修建的,人力、物力、財力都非常缺乏,古人照 樣把廟給修起來了,他們都是很拚命的,最後自然就能成功。現代人物質生活越來越優越,缺乏的就是這種勇猛精進實幹的精神。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即便天天坐在那裡學,也很難學出什麼名堂來,因為沒有那種勇悍的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慧律法師:信佛是為了什麼?你心裡有數嗎?
莫以學佛的名義逃避人生

TAG:佛心慧語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