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做一個壞女孩
Bad Girl Good Girl
Bad But Good
miss A
00:00/03:37
在《奇葩大會》上,天才作家蔣方舟講述了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沒想到這個別人眼中bling bling閃著金光的天才少女,也會有這樣的煩惱。
她說:「我從小周圍人都比我大,比我成功,所以我想,他們一定是做對了什麼,即使我覺得他們說的是錯的,我也會去迎合。」
「我好像都不會去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不會去跟對方爭吵,非常地害怕起衝突,非常地害怕讓別人覺得不高興。」
深有同感,這說的不就是我嗎?
以前不知道什麼是討好型人格,也不知道這種討好型人格是有問題的。我甚至覺得,這種討好型人格是能讓我安全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利器。
我知道這個名詞之後,上網查了很多資料,大體上弄明白了這種討好型人格產生的原因:
我們的原生家庭會影響我們的性格,這種討好型人格就是原生家庭的產物。
大抵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父母小時候總是用各種話術誘導我們:
「你一定要考到前十名,到時候就可以獎勵你一件禮物。」
「去爺爺奶奶家要哄他們開心,這樣他們才會更喜歡你」
「交朋友要順著別人說話,這樣他們才願意跟你玩。」
我們的父母一直要求我們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多的信任和利益,在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上才會少走一些彎路。
只不過他們的如意算盤好像打錯了,這種討好型人格,沒給我們帶來多少好處,反而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壞處。
2
對我來說最大的壞處就是:我越把別人當回事,別人就越不把我當回事。
我考試考了30多名,我媽數落我一天,連吃飯的時候也沒閑著。
還告訴我:「那看上的那件衣服就別惦記了。」
「周末和同學出去玩的事也別想。」
我原來以為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我錯了,父母對我也抱有要求和期待,滿足不了這種期待,他們對我的愛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只要我一直聽他們的話,按照他們的準則行事,滿足他們的一切期待,這份愛就會重新回歸到原來的狀態。
少不更事時,我一度這樣認為。
這種討好的心態一直延續到後來,這種心態讓我慢慢變成了一個「老好人」。
即便心不甘情不願,我也儘力滿足別人的要求。
你說的話我越聽越不爽,卻在表面上裝出一副十分認同的樣子,不停地微笑點頭。
你讓我幫你取一下快遞,我就會犧牲我的休息時間第一時間送到你手裡,所以你之後才會每次都麻煩我,還當做是理所當然。
我的討好最終換來了什麼?換來了別人對我的付出置若罔聞,換來了我漸漸對自己的價值失去了概念,我沒辦法做我自己,只能在一次次討好滿足別人的期待中卑躬屈膝。
3
當我意識到討好型人格並不「討好」的時候,我選擇了改變。
因為我發現即使我百般委屈自己,還是不能滿足每個人對我的期待,我好像在自己與他人的矛盾中不斷疲於奔命,最後發現受傷害的只有我自己。
一直以來糾纏在我內心的,是我到底要做一個好女孩還是一個壞女孩。
好女孩的人設是:你說什麼我就照做,不管它是否適合我。
別人設立的規矩我從不逾越半步,其他人都認為對的事情,就是對的。我想辯駁的時候,一定是我錯了。
學習,戀愛,結婚,在限定的時間點做限定的事情,一旦越過界限,就會受到別人的詬病,所以我不敢。
我一定要聽從主流的價值觀,才不至於被別人用異樣的目光對待,我要被周圍所有人接納。才會很舒服地生存下去。
壞女孩的人設是:你說的都挺有道理的,但是我覺得我聽完了這些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索性我就不聽了。
你設的規矩最好還是用來約束你自己,這些規矩在我眼裡全部不存在。我叛逆,但也沒學壞,少拿你的標準來要求我。
在人生的任何階段我都有權利制定屬於我的時間表,至於別人怎麼想,跟我沒有半毛錢關係。
我天生就是個非主流,你異樣的目光我不care,你接不接納我是你的事情,反正我活的很舒服。
我越來越喜歡壞女孩的人設,做自己獨特的標本,勝過無數個高仿。
在敢愛敢恨的恣意妄為中快意人生,在沒心沒肺的放浪不羈中酷傻到底。
你說聽了很多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我說,活出自我這樣的道理都沒聽過,怪不得過不好這一生。
你說我很作,看我不順眼,你可以直接甩頭走開,你的三觀用在自己身上就好,不要拿來教育我。
我活的也不容易,沒必要討好你。
TAG:尹慕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