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很多家長教育孩子:你爹媽這輩子算完了,你要爭氣

很多家長教育孩子:你爹媽這輩子算完了,你要爭氣

「 博文國學 · 百家講堂 」

曾國藩家書 之 志!識!恆!

博文國學|大國家風

每當聽說某某人終於混出頭了,有些人總是閑言碎語的表達:「那是別人的命好或運氣好」

「還不是靠關係,要不然有今天?」……

於是,每天依舊打麻將、家裡打遊戲……甘於下流,這些人總是如此教育孩子:你爹媽這輩子算完了,你要爭氣。

而這些說自己「完了」的父母

也就 —— 三十來歲 !!!

所以,曾國藩在家書中如此教育子孫

蓋士人讀書,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諸弟此時惟有識不可以驟幾。至於有志,有恆,則諸弟勉之而已。

志,首先是志在聖賢

人苟能自立志,則聖賢毫傑,何事不可為?何必藉助於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為孔孟,則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學,人誰得而御我哉?

若自己不立志,則雖日與堯舜禹湯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與於我哉?

——《曾國藩家書》中,他特意提到

曾國藩很重視立志。他說,一個人假若自己能立志,那麼,聖賢豪傑,什麼事情不可為?如果自己不立志,那丟雖說天天與堯、舜、禹、湯同住,也是他是他,我是我,又與我有何關係?

曾國藩有幅對聯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可看出曾國藩的志向是要建立好的品格。同王陽明一樣,志在聖賢,容不得一點點苟且。

歷史上有德之士,名垂千古的王侯將相,無一不是強調——讀書志在聖賢,非圖科第!

志,也是自強不息

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強自立做出;即為聖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俱,確乎不拔。余往年在京,好與有大名大位者為仇,亦未始無挺然特立,不畏強御之意。

——《曾國藩家書》中又寫道

曾國藩認為,無論是古代的帝王將相,還是聖賢君子,都離不開自強之道。人懂得自強,能夠自立,才不會隨波逐流,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志向,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他說自己在京城做官,與很多高官有嫌隙,但是自己從不怕他們,靠的就是自強自立的精神。

所以說,如果我們不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把自己的夢想嫁接在孩子身上,不現實。

識,莫過於改過,改過便有生機

悔字如春天,萬物蘊藏積蓄的生機開始生髮。吉字如夏天,萬物藏盛已極。吝字如秋天,萬物開始敗落。凶字如冬天,萬物開始凋謝。

——曾國藩多次引用的朱子名言

曾國藩非常看重「悔過,改過」,在家書中不止一次的強調「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他認為,人生如果能時常對自己進行反思反省,時常悔改、悔過,那麼他的人生就像春天一樣,也必然充滿無限生機。

識,是明天地之道,知進退之理

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用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

——《曾國藩家書》

按:最具代表中華文化的人物:內修老道,外示儒術

剛自柔出,柔能克剛。曾國藩「剛柔」功法到家,在自己鼎盛之時,看到「剛」 性太強,便以柔掩之,並強調剛強與剛愎的不同,並把這一點恰到好處地用到為人處世之中。

老子曰: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

意思是彎曲可以保全,受壓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於是更新。

曾國藩也強調,處世不應求全、求圓、求滿,這就是「抱殘守缺」。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一味追求大獲全勝,功德圓滿;可一旦大獲全勝或功德圓滿,兇險和災禍也就隨之降臨。

恆,是不怨天,不尤人

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自然隨之。

——《曾國藩家書》

無緣無故而怨天,天也不會答應;無緣無故而尤人,人也不會服。感應之理,自然隨之。人生就是如此,越抱怨,越不幸。抱怨的越多,內心的痛苦越多,抱怨的越少,樂觀就會越多,當把抱怨當成一種習慣了,那也就是丟失了整個世界。

《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周遊列國,四處碰壁,若喪家之犬,但他始終沒有抱怨過。不怨天,不由人,而知修身立德,完善自我

恆,是立於不敗之地

長傲、多言二弊,歷觀前世卿大夫興衰,及近日官場所以致禍福之由,未嘗不視此二者為樞機,故願與諸弟共相鑒誡。

——《曾國藩至九弟》

曾國藩在沅甫九弟的書信中說:長傲、多言兩個弊病,以前的世卿大夫的興與衰,以及近來官場禍、福的原因,未嘗不是看這兩個關鍵。

在另一封給沅甫九弟的信中,又提到:古來言凶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可見他對「長傲、多言」的後怕。

用曾國藩自己的話說:「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謹慎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

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傲。

非必錦衣玉食,動手打人,而後謂之驕傲。

但使志得意滿,毫無畏忌,開口議長短,即極驕傲。

所以,孔子在《孝經》中強調慎獨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高而不危,長守貴也。滿而不溢,長守貴也。

志識恆 — 歸於 — 勤謙儉

門第太甚,余教兒女輩,

惟以 [勤、謙、儉] 三字為主。

可見曾國藩對中華文化,對自然規律認識的透徹。他意識到自己門第太甚,怕家人驕奢淫逸,所以用 [ 勤、儉、謙 ]三字教育後人。

在家書中無數次苦口婆心:「天下官宦之家,多隻一代享用便盡,其子孫始而驕佚,繼而流蕩,終而溝壑,能慶延一二代者鮮矣。」

子女在驕奢淫逸的環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開始是驕,接著是奢,繼而就是淫亂放縱,目空一切不羈,最後就是敗家。一個官宦之家、富貴之族能夠延續一兩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所以曾國藩覺得應該由 [ 勤謙儉 ] 入手,教育後人懂得如何做人,如何處世,如何不甘下流而又甘於平凡的生活,這便是曾國藩的大國家風。

我有一個夢想,只要生個孩子,就能幫我實現

 ̄ ̄ ̄ ̄ ̄ ̄ ̄ ̄

自強不息 · 厚德載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文國學雲講堂 的精彩文章:

TAG:博文國學雲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