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銅陵「十字綉達人」一年綉出6米長《清明上河圖》

銅陵「十字綉達人」一年綉出6米長《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如果將畫上的場景搬到「十字綉」上,無疑是一項繁瑣而複雜的「工程」。不過,銅陵市的一位民間十字綉達人陳花蘭卻做到了。她用了一年時間,一針一線綉成了一幅6米長的《清明上河圖》。精美的畫面讓人嘆為觀止。

在銅陵市天井湖公園,46歲的陳花蘭向市民們展示了她剛剛創作完成的一幅十字綉巨作《清明上河圖》。隨著十字綉徐徐展開,大到波濤壯闊的河流、高聳莊嚴的城樓,小到小到舟車裡的人物,攤販上的陳設貨物,無一不記錄在案,將北宋汴京的繁榮景象展現得淋漓盡致。遠看,這幅十字綉長卷如同用彩筆繪成,近看,布面平整光潔,一針一線細緻入微,人物、牲畜繡得栩栩如生。這讓不少旁觀的市民嘖嘖稱讚。

據陳花蘭介紹,她所繡的 《清明上河圖》是最精華的一部分,長6米、寬80厘米,採用了90多種不同顏色的綉線,一共綉了50多萬針,前前後後花了一年時間。《清明上河圖》是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製的不朽傑作。由於全圖有800多個人物形象、26座橋樑,如此浩大的工程量讓很多十字綉愛好者望而卻步。那麼,陳華蘭為什麼執著地去做這件事呢?原來,幾年前,陳花蘭接觸到十字綉,就買了一些回家綉著玩。後來,有一次在店裡看到《清明上河圖》,一下子就被這幅精美絕倫的作品吸引住了。

陳華蘭的職業是一名駕駛員,白天需要上班。由於最初家人不太理解,她基本上都是下班回家後偷著綉,平均每天綉三四個小時。陳花蘭買的綉布是一塊白布,需要自己畫格子,工程量比一般的十字綉大得多。為了讓作品更加完美,她在勾邊上也花費了大量時間。

談到這幅作品,陳花蘭說,之前曾有人詢問她是否願意出售,可是她捨不得賣掉,打算留給孩子,一直傳下去。但是十字綉放在家裡不宜長時間保存,陳華蘭表示,如果有人看上她的作品,她也願意出手。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原稱「清明上河圖」,現稱清院本,中國古畫、圖卷、絹本,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1736年(乾隆元年)合作畫成。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緻,界畫橋樑、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極精之作。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原屬北京故宮,後國民黨將其帶到台灣,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現在網上看到的《清明上河圖》,大多是清院本。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台等等,畫的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

由於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緻,界畫橋樑、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極精之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銅陵台 的精彩文章:

我剛剛接到了這份通知,今晚銅陵這裡要停水
不吃野菜的春天是不完整的!但野菜採摘食用講究多,您知道嗎?

TAG:銅陵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