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古羅馬帝國,那個時代精英輩出的年代

在古羅馬帝國,那個時代精英輩出的年代

朋友們,大家好!

正文共:1449字4圖,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古羅馬帝國時期,出現了一位科學家盧克萊修(約前99~約前55)。他雖然沒有阿基米德那樣才華橫溢,但他是那個時代那個時期的精華。盧克菜修生於羅馬,是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忠實信徒。著有長詩《論物性》,全詩共6 卷,7000 余行。

在這本書里,盧克萊修描寫了自然界的各種現象,總結和反映了當時自然科學的成就,同時闡述了原子唯物主義思想。他認為世界上除了永遠存在著的由微小不可分的微子——原子組成的物質外,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宇宙是無限的,是由無數永遠產生著、發展著和滅亡著的世界所組成。世界上物的多樣性只不過是物質籽子即原子結合的多樣性。物的消失只是原子的分離,但沒有一個原子可以被消滅。在認識問題上,盧克萊修承認世界的可知性,主張感性知覺是認識外部世界的唯一源泉。各式各樣的原子——圓形、稜角形、粗糙的、光滑的——作用於人的感官而引起各種不同的感覺。盧克菜修是無神論者,他批判了宗教偏見,認為宗教是人類罪惡之淵。宗教的根源在於人們害怕尚未認識的自然現象。

世界上最初的神是由於恐懼心理所造成的,只要向人們解釋自然現象的真正原因,宗教偏見就會消滅。盧克萊修的觀點在當時人們還未完全擺脫宗教的束縛時,是一種科學的論斷,是唯物主義的具體表現。

到了古代阿拉伯時期,著名學者比魯厄很認真地研究過物質比重問題,他相當精確地測定過18 種寶石和金屬的比重。他還曾以連通管的原理來解釋地下的天然噴泉。

著名的科學家哈茲尼(聞名於1115~1121)則繼續從事比魯尼測定比重的工作,編成了一個包括許多種固體和液體的比重表。他注意到水的比重與溫度有關,還認識到空氣也有重量,認為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在空氣中同樣適用。他經過研究分析,他說:大氣的密度與高度有關,越靠近地面越大,反之則越小,所以物體在不同高度稱量時,所表現出來的重量並不相同。他因此而提出了一個在物理科學上很重要的思想,即物質的量和它的重量不是同一的,兩者成正比關係。

古代阿拉伯人在光學方面做了更多的工作,肯迪(?~873?)是一位學識廣博的學者,據說他寫過361 種著作,但這些著作大都失傳。他的主要著作之一是關於幾何光學和生理光學的,曾有拉丁文譯本流傳於歐洲。古代阿拉伯最著名的光學著作是伊本·海賽木(965~1039)所著的《光學》。

在這部著作中,海賽本批判了歐幾里得和赫倫的錯誤觀點,正確地指出人之所以能夠看見,是物體發出的光線進入眼睛所致。他作了大量光學試驗,認定光線在不同介質的界面上折射時,入射線,折射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之上。他不同意托勒密所說的入射角與折射角成正比的意見,不過他也未能找到正確的關係式。海賽木還研究了球面鏡、拋物面鏡以及球面象差的問題,知道了平凸透鏡的放大作用,正確地解釋了太陽和月亮在接近地平線上時,看起來要比在空中大些的原因。海賽木的著作很早就被譯成拉丁文而流傳,歐洲中世紀所有關於光學的著作幾乎都受到它的影響。海賽木的工作實際上為近代光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總之,物理學的發展自亞里斯多德和阿基米德之後,便陷於停頓。只有在阿拉伯時期,才又有了新的起色。

古代印度的主要成就是在天文學、數學、醫學等科學領域,他們也有許多其他技術文明,例如,他們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國家。甘蔗在公元5世紀就已大面積種植。

公元前710 年,古印度人就會製造銀幣,公元前330 年,就會鍊鋼。他們在造船、航海等許多方面的貢獻也很突出。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請隨意讚賞,您的支持是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請立即關注我,為防止錯過後期更精彩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幻夢 的精彩文章:

這就是世界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物理學解釋
如果能看明白這一套書籍,你對中國歷史就全都明白了

TAG:幻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