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股票 > 十大超級金控集團全景圖

十大超級金控集團全景圖

哈撒韋在過去 50 多年的時間裡取得了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總結哈撒韋長期成功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1、源源不斷的低成本資金;

2、大規模調度、騰挪投資資源的能力;

3、長期浸淫金融市場,積累的豐富資源;

4、靈魂人物和穩定的核心團隊。

國內的金融控股集團經營實踐時間相對較短,但也可以上述四個維度經驗為參考,不斷提升自身經營管理能力。

一、中國平安

2016 年度,平安集團資產規模 5.58 萬億,增長 17%;凈資產 3834 億元,增長 14.7%。

2016 年度,歸屬於平安集團股東的利潤 624 億元,比 2015 年增長 15%。其中,壽險業務利潤 224 億元,同比增長 35 億元,增幅 18.5%;財險業務利潤 123 億元,同比下降 2 億元;銀行業務利潤 129 億元,同比增長 4 億元;資產管理業務(主要是證券、信託和租賃)利潤 97 億元,同比下降 40 億元;互聯網金融 52 億元(去年虧損 32 億元),主要原因是普惠金融重組交易確認的利潤 95 億元(類似非經常損益,如無此項交易,互聯網金融經常項下業務虧損為 43 億元,比去年虧損增長 11 億元)。

壽險、財險、銀行、資產管理和互聯網金融五大業務模塊的利潤佔總利潤的比例分別為 36%、20%、20%、16% 和 8%。

保險資產的投資方面,受資本市場大環境影響,2016 年度平安的保險資產項投資收益率下降較多。

2016 年度投資資產合計 19718 億元,產生的投資收益為 917 億元,投資收益率為 4.65%。2015 年,投資資產合計 17316 億元,投資收益為 1146 億元,投資收益率為 6.6%。投資資產中,固定收益類資產佔比約 75%,權益類佔比約 17%,投資性物業佔比 2.2%,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佔比 6.3%。

總體看,2016 年平安集團的經營業績中,壽險一枝獨秀。銀行、財險相對平穩;資產管理利潤下降較多。互聯網金融繼續虧損,且經常項下虧損有所擴大,互聯網金融仍處於孵化期(或資源積累期)。

平安集團是一家以保險特別是壽險健康險為基礎資產的金融集團。它的業務與金融市場息息相關。資產的流動性較好。從未來一段時間的成長性上看,銀行業務和財險業務增長潛力有限;在資本市場相對低迷公司的成長潛力主要背景下,資產管理業務增速可能也不會出現驚喜。

公司的潛力還在壽險和健康險業務上。從投資資產效益方面看,在防範風險前條件和當前強化保險資金運用監管要求下,投資收益出現顯著的效益改善的可能性也較小。

平安是國內大型金控類上市企業,業務和團隊來源於金融業。在基礎資產人壽保險領域中競爭優勢顯著,市場開發能力強。企業經營積極進取,整體發展值得期待。

二、泛海控股

泛海控股也是一家類金融控股公司,業務主要有三塊:房地產、金融和產業投資。

2016 年度泛海的收入營業收入為 247 億元,主要來源於房地產和金融分別為 185 億元和 60 億元,比例為 3:1。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凈利潤為 19 億元。

2016 年度泛海控股總資產 1678 億元,凈資產 183 億元,資產負債率 89%,2016 年期末的融資總額 1002 億元,融資成本較高的信託融資 528 億元,佔比 53%。

由於年報披露的融資利率是區間式的,估算全部融資的加權融資成本約在 5% 以上,這意味著除了支付約定還款的本金外,每年還要有近 60 億的資金利息需要償還。

2016 年是公司對外投資的大年,也是未來考驗經營成效的重要基礎性舉措。

2016 年新增投資額約 60 億元,大部分新產業投資尚未取得效益。重點投資項目包括雲鋒基金、萬達影業、北汽新能源、WeWork 全球等等項目。

從經營性現金流量看,公司 2016 年經營活動的現金凈流量減少 152 億元(遠遠高於 2015 年的 4.7 億元,幾乎將 2015 年經營產生的現金及等價物增加額 175 億元全部投出去了)。

(這)主要是(因為):

(1)在客戶保證金由流入轉為流出的條件下,民生證券追加自營投資 33 億元。由此,與 2015 年相比的凈現金流量流出增加了 100 億元;

(2)國內外房地產項目購地、拆遷和前期建設等導致的凈流出 55 億元。

顯然,在加大對外投資的力度的同時,也考驗著管理層的經營能力和運氣。如果外部形勢發生不利,也可能隱含著投資風險。

這些外部因素主要是:

(1)宏觀金融環境收縮;

(2)項目管理的協同性不足,增加了管理難度和成本。

(3)股票二級市場的操作能力。

2016 年直接融資募集約合人民幣 240.77 億元。其中,境內直接融資方面,非公開發行股份融資 57.5 億元,債券募集資金 115 億元,中期票據募集 14 億元,合計 186.5 億元。

境外直接融資方面,通過香港公司股份配售募集 45.74 億港元,債券募集 2 億美元,合計約人民幣 54.27 億元。

總體上看,泛海控股是一家以房地產為基礎資產的高槓桿企業,大規模的融資負擔較重,經營策略比較激進。投資項目如果不能很快見效,則財務負擔需要房地產收益做保障。

一般而言,從企業的安全性角度看,高槓桿融資的前提條件是基礎資產現金流的穩定性。泛海控股的資產高度依賴資金市場,在金融市場實際利率上升背景下,房地產及其衍生出來的債務有可能形成雙殺局面,威脅企業安全。

三、越秀金控

越秀金融控股公司由越秀金融和廣州友誼合併而來,主要有兩塊資產構成,金融和百貨。

金融主要業務是證券、期貨、租賃和資產管理。百貨是傳統的廣州友誼商場。目前,金融業務相對單薄,保險、信託、銀行等其他金融行業尚未涉足。

2016 年度,越秀金控集團資產總額 669 億元,負債總額 493 億元,凈資產 175 億元,資產負債率 74%。實現收入 57 億元(其中,越秀金控 2016 年 5-12 月合併到母公司報表),金融和百貨的收入分別為 44 億元和 27 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利潤 6.2 億元。

金融板塊實現利潤 12 億元,同比增長 1.4%,百貨板塊收入同比下降 4%,實現利潤 2.3 億元,同比下降 1%。

總體看,越秀金控股份公司項下金融板塊業務較為單薄,且主要為證券類資產,在業內地位尚不突出,容易受到資本市場環境波動影響。

由於金融業務與傳統百貨業合併時間較短,企業內部的管理成本可能較大,金融證券與百貨的產業鏈粘合效應需要進一步探索,產融結合的協同效應估計難以短期內發揮。

如果是成立消費金融,則與百貨業的協同效應會高於證券與百貨的協同效應。

四、渤海金控

渤海金控的主要業務是飛機租賃和集裝箱租賃。屬於金融業務的還有渤海人壽增資 14 億元,佔比 20%,位列第一大股東;華安財險佔比 14.77%。渤海人壽和華安財險目前尚沒有盈利。

2016 年,渤海金控總資產 2166 億元,凈資產 311 億元,資產負債率 86%;實現利潤 23 億元。營業收入總計 228 億元,其中飛機租賃和銷售 156億 元,集裝箱租賃和銷售 47 億元,路橋軌道交通租賃 25 億元,佔比分別為 68%、21% 和 11 %。

然而,由於營業成本增速高於收入增長,三大板塊中,飛機和集裝箱的毛利潤分別下降46%、18%,只有路橋軌交毛利率增長24%。

這顯示出,公司海外擴張後,成本管控能力不足,股東利益並未與資產規模增長相匹配,在飛機和集裝箱租賃領域的業務優勢尚待轉化為股東回報。

渤海金控尚有幾方面的數據信息披露不夠清晰:

(1)融資成本;

(2)飛機租賃公司的主要經營數據;

(3)集裝箱租賃業務的主要經營數據。

只有這三部分的數據披露的更加全面,才能對該公司的估值判斷更加清晰。

五、中航資本

公司下屬財務公司、租賃、信託、證券、期貨和新興產業投資公司。

2016 年營業收入 87 億元,增長 0.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23 億元,增長 0.5%。營業收入中,財務公司、租賃、信託和證券分別為 14 億元、41 億元、22 億元、11 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16%、47%、25% 和 13%。

從營收排名看,租賃和信託佔比最高。利潤分別為 6.9 億元、8 億元、13 億元、3.4 億元,以及中航控股 8 億元,從利潤排名看,信託、租賃和控股賺錢最多。新興產業尚在培育中,尚不能貢獻大額利潤。

在分析金融機構或類金融機構業務中,負債規模和成本是影響利潤的主要因素,也是投資者最關心的事項之一。

中航資本未全面披露負債規模和分項成本。僅能推算部分下列部分數據。負債產生主要於租賃借款。其中短期借款 175 億元,長期借款 193 億元,發行短期融資券 68 億元,租賃公司應付賬款 354 億元,應付利息 5.5 億元。本年度租賃應付利息合計達到 32 億元。

總體看,中航資本控股的金融業務比較全面,背靠央企中航工業紮實的產業基礎,業務來源穩定。

金融業務中,信託、證券屬於傳統業務,近年加大了租賃業務的力度,但是也要看到租賃業務資金來源可能比較高,利差較低,客戶的行業地位相對分散,對風險管理的挑戰較大(從披露的法律訴訟上看,也主要是租賃業出現的案件,且被訴方几乎全部為中航工業系統外的民營企業)。

整體判斷,未來增長潛力有待觀察。

六、五礦資本

主要有兩塊業務,(1)金融(含五礦資本控股、證券、信託和期貨),(2)電池新材料和錳業務。2016 年實現營收 116 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6 億元。

營收中,期貨 59 億元,信託 18 億元,證券 6.4 億元,貿易 15 億元,電池和錳合計 14 億元。

由於期貨和貿易的毛利率很低(分別為 1.53% 和 0.35%),這兩塊業務生成的利潤並不多。

金融業務中,五礦資本控股(含 50% 權益的外貿金融租賃、38.7% 權益的安信基金管理公司、20% 權益的綿陽商業銀行)14 億元,五礦信託(權益 66%)凈利潤 9.8 億元,五礦證券(權益 99%)1.1 億元,五礦期貨(權益 99%)1.7 億元。

相比較而言,電池新材料和錳業務利潤合計約 1.2 億,尚不佔主要地位。

總體看,公司信息披露較為詳細,金融業務為發展主體,金融業務品種較為全面,且多數為市場化程度高的競爭性業務,作為央企股東背景的企業十分難得,反映出公司管理機制設計成熟合理。

未來如果能夠繼續獲得其他金融牌照,並複製已有的成熟經驗來管理,其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七、中油資本

2016 年總資產 7750 億元,凈資產 660 億元,凈利潤 55 億元。

它是一家持有銀行、財務公司、金融租賃、信託、證券、財產保險、人壽保險、自保、保險經紀、增信等金融業務的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團。

境外金融業務主要由中油財務(香港)公司運作,該公司 2016 年資產規模 1818 億元,利潤 27 億元。

2016 年公司營收 288 億元,其中財務公司 135 億元,佔比 47%;銀行 94 億元,佔比 33%;金融租賃 27 億元,佔比 9%;信託 15 億元,佔比 5%;其他金融業務 17 億元,佔比 6%。

營收中,利息收入高達 87%,手續費及傭金 8.5%,已賺保費 2%,其他 2.6%。香港公司的營收 53 億元,成本 26 億元。利潤方面:中油資本 59 億元,崑崙銀行 25 億元,中油財務 75 億元,中油資產 9.8 億元,金融租賃 7.7 億元。

投資情況:

(1)投資 162 億元長期股權投資,持有中石油資本公司及其下屬企業;

(2)持有各類債券等金融產品投資合計 1132 億元,期末賬麵價值 1384 億元。期末貨幣資金 2400 億元。

總體看,中油資本基本集中了世界 500 強中國石油集團的資金運作和金融資源,是一家以財務公司和銀行業利差為主的金融控股集團,母公司實力強大,內部資源豐富。

對比哈撒韋公司可大規模調度資源用於新發現的項目投資,這種對中油資本的外部機會而言,存在潛力的大規模金融投資受很多監管要求和中國石油集團內部的規定,難以實施。只能通過石油產業的投資機會,實現「伴隨性」財務收益。

在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石油價格難以有顯著上漲的條件下,這種「伴隨性」商業模式的獲利潛力不易過於樂觀。

如果中油資本能在母公司支持下,像招商局一樣將金融業作為主業之一,加上適當的機制優化和領軍人才團隊,其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八、重慶渝富

它是重慶國有資產的重要非上市經營者。

2015 年,總資產 1982 億元,凈資產 838 億元,營收 116 億元,凈利潤 100 億元。參股重慶商業銀行、西南證券、安誠產險、重慶汽車金融公司、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農產品交易所、藥品交易所等,以及擔保、基金、地產開發等。

2015 年報顯示,公司資本運作動作積極,有進有退。增持 10 個項目,同時減持了 10 個項目,包括京東方、西南證券、交通銀行和金科股份。

其中西南證券更是減持 17780 萬股,增持 600 萬股(需進一步了解孰先孰後,以及進退的時點)。

此外,重慶渝富的「借船出海」模式也值得關注,與中國華融合資設立華融渝富股權管理基金公司,對於盤活利用金融市場資源,開發當地市場作用明顯。

公司尚未公布 2016 年度經營情況。

作為地方國資的經營平台,重慶渝富的地方政府資源豐富,業務的多元化管控能力多為行政力量,多元化現象明顯,體現地方政府發展當地經濟的「伴生性」機會較多。

但金融牌照相對短缺,特別是金融「旗艦店」短缺,金融市場大規模調度資源的能力尚難以全面施展。

九、中國信達

2016 年度,總資產 11745 億元,同比增長 64.5%;股東權益 1392 億元,營收 917 億元,凈利潤 160 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55 億元,同比增長 10.6%;資本充足率 19.4%,股東權益回報率 14%。

金融類子公司包括南洋商業銀行、信達證券、金谷信託、信達金融租賃、幸福人生、信達財險等。

公司主業為不良資產收購、處置。

公司有三業務板塊,不良資產經營、投資及資產管理和金融服務。2016 年,三個業務板塊收入合計 917 億元,比例分別為 35%、30% 和 37%(業務分項統計時略有交叉)。

三個板塊稅前利潤合計 218 億元,分別為 66%、29% 和 10%。三個板塊的凈資產合計 1392 億元,分別占 52%、34% 和 19%。

從盈利貢獻上看,不良資產板塊占核心地位,該業務也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投資資產 2125 億元中,債券 536 億元、權益 404 億元、存款及同業存單 142 億元、基金 651 億元、信託產品及計劃 165 億元、資管計劃 127 億元、理財產品 65 億元、資產支持證券 11 億元。

債券類投資中,政府債 141 億元、准政府債 103 億元、金融機構債券 166 億元、公司債 126 億元。

權益投資中,上市和非上市資產規模分別為 63 億元和 341 億元。流動性較差的非上市股權資產佔比較高。

在 1988 億元的應收賬款類金融資產中,有 1600 億元為非金融企業的應收賬款。在 2950 億元的客戶貸款和墊款中,有 1030 億元屬於信用擔保方式。

在 2950 億元的客戶貸款和墊款中,有 2500 億元為對公和個人貸款和墊款,其中對公貸款和墊款為 2160 億元,這些貸款估計大部分為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平台。

金融機構經營方面,南洋銀行、證券期貨和基金管理(含信達證券、期貨、信達澳銀基金、信達國際)、信託、租賃、財險和幸福人壽的收入分別為 87 億元、41 億元、5 億元、25 億元、34 億元、188 億元,稅前利潤分別為 28 億元、5 億元、2 億元、8.6 億元、-2.3 億元、0.4 億元。

從收入看,人壽和商業銀行最多;從利潤看,商業銀行和租賃最多。

重大事項:

(1)由於 2016 年新增了南洋商業銀行的併購,使得商業銀行(隸屬於金融服務板塊)的資產規模增長較多,資產利潤率有所下降,公司寄希望於商業銀行與其他業務生成的交叉銷售等協同效應。

(2)2016 年新購不良資產 2070 億元。

(3)2016 年發行人民幣債券募集 100 億元,優先股募集 32 億美元,H 股定向增發募集 61 億港元。

整體看,信達是一家以不良資產收購、重整、出售,以及金融機構管理為主業的金融集團。

公司在不良資產運營領域長袖善舞、資源豐富,貢獻了大部分的利潤,其他業務品種相對還處於成長期。2016 年收購整合南洋商業銀行之後,商業銀行與其他業務品種的協同效應將逐漸釋放。

信達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對不良資產經營板塊的進銷存不夠清晰,致使非專業投資者理解費力。

十、中國華融

2016 年總資產 14027 億元,凈資產 1500 億元,凈利潤 231 億元,資產負債率 89%,權益回報率達到 18.4%。

它持有的金融控股機構主要有華融證券、期貨、信託、金融租賃、華融湘江銀行、消費金融、華融渝富股權基金公司、華融國際(香港)等。

公司主要業務有三個板塊:不良資產經營業務、金融服務業務、資產管理和投資業務。

2016 年度,三大板塊的資產規模分別為 6287 億元(增長 72%)、5152 億元(增長 39%)、3027 億元(增長 119%)。業務收入總計 952 億元,三大板塊分別為 507 億元、245 億元、217 億元。

公司稅前利潤 305 元,三大板塊分別為 159 億元、70 億元、77 億,不良資產經營板塊佔全部稅前利潤的 52%。

三大板塊的稅前凈資產回報率分別達到 21%、20% 和 36%。

重大事項:

(1)2016 年公司境內發債 350 億元,境外發債 60 億美元。

(2)當年新增不良資產收購資金達到 3480 億元。

總體看,中國信達和中國華融屬於以不良資產經營為主,其他金融服務和投資業務配合的金融控股集團。

這類公司共有的特徵是資產規模大、資產負債率高,一定程度上,融資成本決定著公司的盈利潛力。

公司從商業銀行收購不良貸款和從非金融機構收購不良債權後,通過重組、上市、剝離、催收等方式獲得盈利機會,有點像禿鷲基金的商業模式。

籌資的成本,高度依賴於利率市場的資金價格走勢(例如中國華融 2016 年支付的利息高達 351 億元)、資本市場 IPO 等形勢和經濟周期波動(寬鬆的貨幣政策會使不良債權的公允價值的到重估)三個重要的外部要素。

當然,這三個要素對大多數金融控股集團而言,也同樣重要。

中國信達和華融都出身於金融領域,對金融市場的理解和資源掌握,比產業類的金融集團有近水樓台之先。

十一、總結

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或者重要大型企業向投資者或公眾披露經營成果的渠道,信息質量十分重要。

通過信息披露,投資者可以大體了解到公司管理層對於經營環境、市場機會、公司資源、優勢劣勢、經營團隊能力等,以及對自身業務的認識。

全面清晰、邏輯結構周密、重點突出等,或者能把複雜業務用常識容易理解的表述出來的「投資者友好」的信息披露,有利於投資者客觀準確把握公司狀況,樹立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信用。

從十大金融集團信息披露來看,大部分信息披露全面清晰,能夠滿足投資者的基本需求。

但也有的公司主要業務披露不夠詳細(特別是重要的二級子公司的經營情況);有的對自身不利的經營項目語焉不詳;有的具體業務表述過於繁雜,有的專業性術語解釋不足,需要投資者進一步向上市公司核實,影響了信息披露溝通效率。

宏觀經濟變化對金融集團的主要影響

金融控股集團通常資產規模大、業務品種多、分支機構和客戶分布廣泛、信用鏈條長、管理架構複雜,經營績效極易受到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的形勢變化的影響。

當前有兩個重要的背景對金融控股集團的影響不能忽視。

一是美聯儲加息導致的中國提前收縮金融流動性;二是中國實體經濟進一步衰退,民間投資持續下滑。

中國主動收縮流動性本來是防止美聯儲加息後,資產價格暴跌導致的社會動蕩的。提前卧倒,有助於降低和緩解這種衝擊。

實體經濟的衰退,與中國人口結構發生的重要變化,進而產生的總需求增長乏力,和前期高投資帶來的產能過剩,同時發生。

進而,在總需求萎縮的時候,市場自然會放棄那些技術含量低、產業鏈地位薄弱等的非基礎需求產業,轉而尋求那些產業基礎紮實、資產規模大、行業居於相對壟斷地位的藍籌企業。

加息本身意味著現金及現金流的價值變得更加重要,因此能夠產生豐富現金流的資產會變得更有價值,當然也會對非現金流資產的價格打擊更大,特別是那些通過債務購買的非現金流資產,受到的衝擊更大。

個人、企業甚至一個經濟體(國家)的資產負債表中,都不能逃脫這個規律(1998 年亞洲金融危機中的高債務小國經濟體)。

這也是前期高估值、現金流差的中小板、創業板企業股價下跌的最主要原因。

而那些在傳統領域處於相對壟斷的規模性企業,產生現金流的能力很強,在加息過程中資產的價值是相對上升的。

金融集團需要透徹把握對這些經濟周期重要參數的變化,以便在經營中趨利避害。

掃描上述二維碼加入私募工場,與三萬+私募機構並肩前行。

私募工場最新更新信息:《CTA操盤手計劃》、《指數增強投顧優選》。各業務詳細說明函請看後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muworks 的精彩文章:

金融民工眾生相

TAG:simuwor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