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並不是拿來用的
驚艷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人生,並不是拿來用的
Living Life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可分為兩部分,以功利為目的的,和以美為目的的。
前者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有用的,後者則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無用的。
——亞里士多德
空白
「我想學哲學。」
「這有什麼用,能當飯吃嗎?」
「我想寫小說。」
「寫那個有什麼用,能賣錢嗎?」
「我想出去旅行。」
「旅行有什麼用?不是浪費錢嘛?」
從小到大,從生到死,
我們都在和「有沒有用」這個詞打交道。
我們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
都被父母、愛人、上司以及我們自己,
習慣性地劃分為「有用」和「無用」兩類。
我們以「錢權名」為標準,
如果不能「最直接地應用」,
如果「短期內無法出成果」,
如果沒有「眼下能看見的利益」,
那我們就不要去碰這些「無用」的東西。
有用則寵之,無用則棄之。
實用主義,已深深長進我們骨髓里。
空白
蔡康永博客里寫過這樣一段話:
「我的成長,讓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大都沒有什麼用:愛情,正義,自由,尊嚴,知識,文明,這些一再在灰黯時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用』,我卻堅持相信,這些才都是人生的珍寶,才經得起反覆的追求。」
人生,並不是拿來用的。
莊子在《人世間》里講了一個故事:
石木匠帶徒弟們去齊國,
路過曲轅時看見一棵碩大的櫟樹,
其樹陰就可以卧牛數千頭。
徒弟們蜂擁過去觀看,
但石木匠卻頭也不回地走了。
徒弟們氣喘吁吁追上來說:
「師父,自從我拿斧頭以來,
就沒見過如此大樹,
你怎麼看都不看一眼。」
石木匠說:
「用這棵樹做的船會沉,
做的傢具會腐,做的棺材會爛……
毫無用處,看它幹嘛。」
這晚,大櫟樹給石木匠投夢說:
「你說的那些有用的樹,
都因為有用而被砍伐了。
而我之所以能存活萬年,
恰恰正是因為我的無用。」
莊子想藉此寓言說明一理——有用和無用是相對的,是可以相互變化的。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
空白
有人問:
「小時候背那麼多詩有什麼用?
背唐詩不能致富、不能賺錢、不能出名,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背唐詩?」
但是,慢慢地,你長大了。
看到盛開的桃花,
就明白了什麼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秋天涼風乍起,梧葉飄黃,
便知道了什麼是『老樹呈秋色』。
約會時,知道了什麼是『月上柳梢頭』。
愁了時,就想起『佇倚危樓風細細』。
小時候背的那些詩詞,
像是看不懂的畫面,存在心裡。
一天,遇到了某個風景、某份心情,
就忽然明白那首詩、那句詞、那幅畫。
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它是如此恰當,以至於無法用其他詞語來形容。
小時候那些看似無用的閱讀體驗,
往往決定了我們一輩子的心胸和視野。
梁文道先生說: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我們干一件事或從事某種活動時,
首先會問「這有什麼用?」,
但很少去想「這有什麼趣?」
其實,有趣的人生才是高級人生。
如果說「有用」是物質需求的話,
那麼「有趣」則是精神的補償。
如果說「有用」是肉體滿足的話,
那麼「有趣」則是心靈的慰藉。
人活到最後,有趣比有用更有意義。
做一個有趣的人,比一切優秀都重要。
當你決定要去旅行的時候,
不要只盯著要到達的目的地,
因為旅行從你收拾行李時就開始了。
同樣,你可以交些無用卻有趣的朋友。
找一個無用卻喜歡的愛好。
去一個永遠成不了景點的地方旅遊。
和愛的人而不是對自己有用的人結婚。
養一隻無用的寵物。
懂一點無用的哲學。
把想到的無用卻浪漫的事情變為現實。
生命就像一次不知目的地的旅行。
我們想要的不僅僅是生存,而是生活。
所以做些「無用」之事吧,
你的人生旅程將因這些「無用」而美好。
圖文編輯 | 塵
圖片來源 | 網路
驚艷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溫暖 | 故事 | 情感
—與心有關—
TAG:與心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