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史札記】唐文宗:皇帝也會懷才不遇嗎?理想破滅後,皇帝也會抑鬱

【讀史札記】唐文宗:皇帝也會懷才不遇嗎?理想破滅後,皇帝也會抑鬱

原標題:【讀史札記】唐文宗:皇帝也會懷才不遇嗎?理想破滅後,皇帝也會抑鬱



唐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時年27歲的唐文宗李昂不甘為宦官所控,與大臣李訓、鄭注策劃誅殺宦官,奪回皇權。

當年秋,文宗以天降甘露、命眾觀賞為名,將宦官頭目、禁軍首領仇士良誘至禁軍後院,欲行斬殺。


不料用人不當,一些人臨事驚懼,被仇士良發覺。激戰之下,仇士良等人挾持文宗退走,將李訓等人盡行誅殺,一時之間京師大亂,死者數千。史稱「甘露之變」。


李昂在位時不好女色,勤於政事,厲行節儉,革除奢靡之風,停廢了許多勞民傷財之事,有志於做一代雄主,中興大唐王朝。


但是,就像明末崇禎再怎麼起得比雞早、幹得比牛多也仍然無法挽回大明頹勢一樣,面對唐末殘局,被宦官扶上皇位的李昂想要終結宦官干政,也只能是幻想了。

甘露之變,成敗在一瞬之間,這是他最抱希望的一次努力,也是最後的一次努力,從此之後,不僅他消沉了,連大唐王朝也徹底陷入了消沉之中。


甘露之變前,李昂常以觀看禁軍蹴鞠為樂。與後世此項活動逐漸走向娛樂化不同,此時的蹴鞠作為一項流行在軍隊中的團體活動,既是娛樂,更是練兵。從李昂對這項活動的熱愛也可以看出,他確實是個有理想的君主。


甘露之變後,李昂忽然對所有活動都失去了興趣,禁軍搞蹴鞠比賽的次數比以前減少了六七成,僅有的幾次,他也是意興闌珊,自己沒心情,軍士們也減了興緻,每每不歡而散。


不僅是蹴鞠,連以前最喜歡的音樂、雜技之類,如今也不能讓他開心了。閑居時,越來越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呆著,或憑欄遠眺,或獨語嘆息,整個人都頹廢了下來。


有一次,他對宰相李石說道:我每次跟你們講論天下大事,總免不了發愁,總覺得什麼事情都很難辦,看不到任何希望。

李石趕緊寬慰文宗,說:世上任何事情都無速成之理,皇上不要著急,慢慢來,總能解決的。


文宗又道:話雖是這麼說,可我每每讀書,縱覽前朝往事,總覺得我這個皇帝當得太窩囊,跟其他賢君比起來,不算庸君、昏君,恐怕也得算是個極平凡極平庸的君主了。


李石又寬慰道:皇帝不必憂心,這些煩惱,主要是因為如今當道的小人太多之故,如果皇帝能夠尊賢用能,親賢臣遠小人,很多事情自然就好辦了,想做事情自然都能做好。


過了些日子,與李石閑坐時,李昂又道:現在,我的命令很多人也不聽了,你知道嗎,很多時候,我回到宮裡常常一個人喝酒,一直喝一直喝,喝醉了,就感覺整個世界都清靜了,就什麼事兒都不用管了,真好。


很顯然,奪權未成又被軟禁起來的李昂這是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理想這東西,實現起來,如果說有什麼困難的話,通常要麼是因為缺錢,要麼是因為缺時間,要麼是因為缺別人的幫助。


按說,最不缺這三項東西的就是皇帝了——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做皇帝的,既不缺錢,也不缺時間,更不缺人手。


可是,作為一個生於王朝末世的皇帝,有的是錢和時間,表面上也有的是人手,可得力的卻往往沒有幾個,否則甘露之變也就不會失敗了。


關鍵是,如果是像劉禪那樣是個只要「此間樂」就可以「不思蜀」的昏君也就罷了,偏偏李昂還是個有理想的君主,有理想而不得施展,其痛苦可想而知。

何止是君主,普通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多少人空有理想,懷抱一腔熱血,卻不得不蹉跎一生?


好歹李昂還差點就把理想實現了呢,有得後悔,總比從未付諸實施更值得欣慰吧?


當然了,越是差那麼一點點,帶來的遺憾越大,像李昂這樣患上抑鬱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第二年夏天,一次上朝,李昂舉起衫袖對大臣們說:你們看,我這件衣服已經洗了三次了!


皇帝衣服穿髒了就扔,是從來不洗的。所以,洗了三回還在穿,對於皇帝來說就是不得了的事情,是值得大讚特贊的節儉美德。


果不其然,群臣紛紛當面讚頌皇帝品德高尚,懂得愛惜民力云云。


這時,柳公權,就是創造柳體書法的那個柳公權站出來說道: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穿的衣服多一件少一件、洗與不洗並不重要,為君者最重要的是遠小人、用賢臣、納諫凈、明賞罰,以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為榮,實在不是人君之所為啊。


柳公權這話說得很重,皇帝正高興呢,潑這麼一盆冷水,也挺掃人興的。不過,李昂卻沒有生氣,反而讓柳公權由自己的秘書改任諫議大夫,專門向自己提意見,規範自己的言行。


因為諫議大夫的官職並不比柳公權原來的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兼侍書的官職大,所以李昂還一再向柳公權道歉,說原本不應該讓你去當諫議大夫的,太委屈你了,但沒辦法,我就是需要你這樣的一個人常常規勸我一下才行。


說起來,開始關注自己的吃穿,並且津津樂道於穿著上的小事兒,本身就說明,經歷過甘露之變的文宗李昂此時已經越來越消沉了,消沉到需要通過臣子們對一些小事情的讚頌來獲得存在感和成就感了。


是的,理想主義者沒落的一大標誌,就是原來談論的話題都是天下大事,動不動就全球、國際,現在談論的話題則是柴米油鹽,將目之所及限制在了小圈子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楠之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讀史札記】朱買臣:縱使你有馬良神筆,我也照樣有權利不喜歡只懂畫大餅的你
【讀史】車千秋:說對一句話就能當丞相?沒那麼簡單,人家可是武帝唯一的知音

TAG:張楠之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