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夏宮的秘密:中俄末代封建王朝的驚人相似
圖片1:《歲月夏宮》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特展
清明假期來到世紀壇參觀主題為《歲月夏宮》的俄羅斯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特展,仔細品讀沙俄末代王朝時期的遺存,感受到隱藏在文物背後的、與大清帝國興衰平行的歷史軌跡。
001 大清與沙俄的歷史坐標
羅曼諾夫王朝的「家譜」清晰地勾勒出沙俄興衰的傳承。這是俄羅斯發展史上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1613年到1917年的三個世紀,跨越了中國的明末、清朝和民國初年,大致與清帝國時期(1644年—1911年)重合。
圖片2:羅曼諾夫王朝的「家譜」
同樣的,羅曼諾夫與愛新覺羅的家族對應也頗有些「神似」。俄國的千古一帝彼得一世(1682年—1725年在位)與中國的神武之君康熙大帝(1661年—1722年在位)交相輝映,而兩大帝國鼎盛時期的代表人物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與乾隆皇帝(1736年—1796年在位)彼此呼應。
沙俄夏宮的地位就相當於北京西郊大清皇家御苑——靜宜園、清漪園(頤和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其中,圓明園與夏宮最為匹配,是最高統治者的離宮,最初是休閑娛樂的功用,後來政治決策方面的作用日益突顯,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代替了皇宮。
002 帝國版圖的形成
無法想像,在羅曼諾夫王朝以前,沙俄還僅僅是個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公國,地處內陸。三個世紀的東征西討之後,到了19世紀後期,沙皇俄國已經成為地跨亞歐美三洲的龐然大物(北美的阿拉斯加一度在俄國版圖之內),曾經的彈丸小國竟成為舉世矚目的列強。
圖片3:亞歷山大號遊艇模型
以彼得一世為代表的幾代沙皇,做夢都想奪取出海口,他們最終打通了波羅的海、太平洋和北冰洋航道。面向芬蘭灣、位於涅瓦河口的聖彼得堡成為沙俄擊敗瑞典、直面歐洲的橋頭堡。亞歷山大號遊艇游弋在涅瓦河上,連通了夏宮與聖彼得堡之間的水上交通,皇家娛樂工具彰顯著俄國人不可一世的大國氣勢。
而與此同時,大清的版圖擴張達到了歷史頂峰。
在中華帝國史上諸王朝中,清的疆域最大,人口最多。漢時的西域、唐時的吐蕃、內外蒙古和台灣,全都被它納入版圖,遠遠超過自秦開始,漢、唐、宋、明因之的「傳統疆域」。——易中天《帝國的終結》
圖片4:雅克薩之戰地圖(引自百度)
從康熙開始的領土擴張到乾隆時期結束,確立了中華帝國疆域的最大範圍。
而兩大帝國的軍事摩擦隨著沙俄向遠東地區的征討而不斷升級。明末清初的四十多年間,沙俄的勢力範圍已經觸及到大清外興安嶺一帶的疆土,局部戰爭引發了更大規模的雅克薩之戰。清軍先後兩次在雅克薩擊敗俄軍,雙方政府於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大清與沙俄的東部邊界。
不過,大清與沙俄的領土爭端並沒有就此停息。此後的兩百多年間,沙俄版圖在中亞、遠東的擴大,與大清版圖的縮小几乎形成正比例關係。
003 彼得偷師PK康熙漢化
圖片5:聖彼得堡夏宮(引自百度)
在大清與沙俄雅克薩爭奪戰中,俄方的最高指揮官其實並不是年少的彼得一世,而是「垂簾聽政」的攝政王索菲亞。而就在兩國戰爭結束的1689年,彼得一世(當時17歲)推翻了索菲亞,獲得了沙俄的實際統治權。
有趣的是,整整二十年前(1669年),同樣是「少年天子」的康熙帝(當時15歲),剝奪鰲拜等顧命大臣的權力,從而正式主政。
兩個「學習能力」極強的帝王,鎖定了不同的學習目標。
1697年,沙俄向西歐派遣了龐大使團,考察西方先進國家(英國、荷蘭等國)的政治、經濟、貿易、軍事。
圖片6:彼得一世畫像(引自百度)
一個身著下士軍裝、身高2.04米的大高個隨著使團隊伍行進在倫敦泰晤士河畔。他目光炯炯地注視著身邊的一切,眼睛有些貪婪地攫取著每個細節。在經過一個造船廠時,這個年輕人顯得異常興奮,他甚至脫離了自己的隊伍,在船塢中走遍了每個角落,而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在穿著華麗、舉止高傲、前呼後擁的俄國王公大臣身上,誰會在意一個下級隨從的去向。
而這個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下士正是25歲的彼得一世。他的微服私訪是為了避開煩冗的禮節、表面化的走馬觀花,把時間用來學習西方的「乾貨」。
圖片7:康熙的福字(引自百度)
康熙也有西學的願望。酷愛數學、天文學的玄燁,在暢春園建立了算學館。不過,這些並沒有像彼得一世偷來的「乾貨」那樣形成整個帝國的制度,而更多是沒有功利目的的興趣愛好。
康熙注重的還是滿清入關前後形成的漢化傳統——四書五經、禮儀規章、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畢竟,相比中原地區為代表的農耕文明的燦爛文化,滿人以游牧、狩獵為主的草原文明在當時仍是極為落後的。而此時以英國為代表的更先進的海洋文明元素,還僅僅是通過貿易、傳教等方式些許進入中國,對康熙帝而言僅僅是獵奇而已。
清朝皇帝的漢學造詣普遍很高,康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漢學的對於清朝統治者而言,是儒家主流價值觀、主流文化、主流社會制度的延續、傳承。
004 盛世的疼痛
圖片8:普魯士軍隊為主題的油畫
展覽中出現了幾幅以普魯士軍隊為主題的油畫,開始讓我有些疑惑,後來才明白,原來與彼得三世、葉卡捷琳娜二世有關。
葉卡捷琳娜二世出身於普魯士貴族家庭,她嫁給了深受德意志軍事思想影響的彼得三世,俄國與普魯士之間的關係也因此得到了改善。不過,行為怪誕的彼得三世與妻子的關係並不融洽,後來竟被皇后發動的政變趕下台,這才成全了沙俄時代與彼得大帝齊名的葉卡捷琳娜大帝。
圖片9:葉卡捷琳娜二世畫像
這位享譽世界的沙俄女皇實施的「情人政治」屢試不爽,把帝國推向了鼎盛。她的豐功偉業與大清帝國「十全武功」的乾隆帝可以相提並論。
不過,兩個專制色彩極強的制度——俄國的封建農奴社會,大清的封建小農社會——發展到極盛後,社會政治形態的停滯、衰朽便不可避免地蔓延開去。
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仍然是隔靴搔癢似的改良,而清廷19世紀中後期開始的洋務運動、1898年的百日維新、20世紀初的立憲改革,所有這些自上而下的努力,還是難以消除內憂外患的危機與矛盾,兩個帝國也沒能擺脫被革命的結局。
推薦文章:
《五律 清明飛雪》:清明源於追悔的懷念,你知道嗎?
施一公會是教育界的米盧嗎:西湖大學彎道超車除了砸錢還有更大的前提!
厲害了!霍金骨灰安放級別相當於進入八寶山革命公墓
藍色的太陽:「朦朧的北京」其實是常態
作者簡介:趙剛(Andrew)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30萬兩白銀與55年等待:廈門海防要塞的覆滅與艱難重生
※別老說北京空氣不好,看看五十年前的英國你就平衡了
TAG:趙剛Andr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