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食品謠言莫輕信

食品謠言莫輕信

食品謠言莫輕信

如今,老百姓獲取的很多信息都來源於網路,甚至越來越多的老人也開始通過智能手機走進了網路的世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網路公眾號,為了增加閱讀量及轉發量,吸引眼球,增加粉絲關注,牟取利益,便不負責任地篡改、編造各種謠言,這些通過圖片修改、憑空杜撰、誇大其詞、斷章取義、偷換概念,甚至刻意抹黑等方式製造的謠言,給公眾造成了極大誤導。這些謠言通常使用博人眼球的誇張辭彙,如《天啊!最常吃的水果竟然比砒霜還要毒!》《這是世界上最髒的魚!千萬不要再吃!》等,而且謠言的內容也會不斷變異,作為普通消費者對此往往缺乏科學判斷,令人防不勝防。

「塑料紫菜」「棉花肉鬆」「吃櫻桃染 H7N9 死亡」……食品領域目前已經成為了這些網路虛假信息的重災區。食品謠言的存在,不僅說明了消費者在相關科學知識方面的空白,也反映出社會對食品安全的擔憂。那麼,作為普通消費者,如何識別食品謠言呢?

首先,要注意信息的出處及可靠性。謠言的創造者總是希望能夠引起轟動效應,所以當看到「駭人聽聞」的信息後,若想初步判斷真偽,應先在網上搜索一下,看看是哪家媒體報道的,如果只是網路帖子,可信度就要打個折扣。然後再搜索一下信息中的「專家」「機構」是否存在,再細查「專家」是哪個專業的,專業跟他的陳述是否匹配;「機構」是否權威,是否真的發布過相關內容。

其次,判斷文章內容是否為常見的「造謠手法」,如惡劣的加工生產環境和骯髒得驚人的原料;不當的食用習慣將引發嚴重疾病;誇大某些食品的保健養生效果;通過「致死」「致癌」等關鍵詞進行恐懼傳播等。雖然目前食品行業確實存在諸多的問題,但面對這樣的內容時,我們首先要提高警惕,避免被單方面陳述誤導。

再次,不做謠言傳播的幫凶。很多人在傳播謠言時,都覺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趕快讓大家都知道,萬一是真的呢?事實上,一次不經意的轉發,往往是在助紂為虐,很多謠言製造者最終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如蒙牛「黃曲霉菌」謠言炮製者獲刑10個月;「蒙陰蜜桃打防腐劑」造謠者被判有期徒刑1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因此,在轉發信息之前,務必先有自己的判斷。

最後,建議關心食品安全的讀者,可以關注由新華網、中國食品闢謠聯盟承辦,國務院食安辦、國家食葯監總局、國家網信辦、農業部、質檢總局指導的「中國食品闢謠網」。另外,目前我國很多省、市、地區都設有官方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的微信公眾號,大家可以搜索關注,通過官方平台發布的消息,更能正確指導老百姓的健康飲食生活。 姜河 / 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藥養生保健報 的精彩文章:

「鬱火當發」面風痛
胃酸過多或過少的危害

TAG:醫藥養生保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