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任督二脈,十二經絡高清圖,分享給大家

任督二脈,十二經絡高清圖,分享給大家

導讀:本文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書籍《手診面診色診大觀園》以下是任督二脈和十二經絡。分享給愛好中醫知識的朋友。

給大家上一張圖,大家看看經絡的大概層級。如下圖。

看上圖,大家不難發現。經絡包括經脈和絡脈。而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包括十五絡脈,浮絡,孫絡。十二經脈是經絡的主幹,「內藏於府藏(臟腑),外絡於支節」(【靈樞·海論】)。

十二經別是十二經脈在胸腹及頭部的內行支脈。奇經八脈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十五絡脈是指人體十二經脈加上軀幹前的任脈、軀幹後的督脈各自別出的一絡和軀幹側的脾之大絡,共十五條。

十二經脈按其循行順序分別成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所以稱其為「正經」。

循行走向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正如 《靈樞·逆順肥瘦》所載:「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裡配合關係,「別道奇行」,故稱「奇經」。八脈中的督、任、沖脈皆起於胞中,同出會陰,稱為「一源三岐」,其中督脈行於腰背正中,上至頭面;任脈行於胸腹正中,上抵頦部;沖脈與足少陰腎經相併上行,環繞口唇。帶脈起於脅下,環行腰間一周。陰維脈起於小腿內側,沿腿股內側上行,,至咽喉與任脈會合。陽維脈起於足跗外側,沿腿膝外側上行,至項後與督脈會合。陰蹺脈起於足跟內側,隨足少陰等經上行,至目內眥與踵陽蹺脈會合。陽蹺脈起於足跟外側,伴足太陽等經上行,至目內眥與陰蹺脈會合,沿足太陽經上額,於項後會合足少陽經。

再說一下奇經八脈。奇經八脈交錯地循行分布於十二經之間,其作用主要體現於兩方面。其一,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奇經八脈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繫起來,達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

督脈與六陽經有聯繫,稱為「陽脈之海」, 具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任脈與六陰經有聯繫,稱為「陰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沖脈與任、督脈,足陽明、足少陰等經有聯繫,故有「十二經之海」、「血海」之稱,具有涵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帶脈約束聯繫了縱行軀幹部的諸條足經;陰、陽維脈聯繫陰經與陽經,分別主管一身之表裡;陰、陽蹺脈主持陽動陰靜,共司下肢運動與寤寐。其二,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當十二經脈及臟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

給大家先介紹一下督脈。督脈循行路線: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於大椎,督脈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故稱為「陽脈之海」。主生殖機能,特別是男性生殖機能。督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後行於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經項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再回出上至頭項,沿頭部正中線,經頭頂、額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帶處(見圖)。本經脈腧穴有長強 、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後頂、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齦交共28穴。

督脈運行圖如下:

打通督脈治療頸肩腰腿痛。很多人可能都曾有過以下的經歷:一覺醒來脖子疼痛不能動了,搬東西時突然腰部不敢動了;一次長時間乘車後出現腰臀部疼痛,等等。據統計,超過80%的人在一生中有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膝關節骨質增生症等病史。

確實,頸肩腰腿痛是常發生於中老年人群的疾病之一。隨著人們工作、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病率已可高達正常人群的一半多,而且其發病年齡也由中老年逐漸向青少年人群發展,呈低齡化趨勢發病。

得了頸肩腰腿痛以後,繼續久坐久站,或者過勞、過逸,導致筋骨進一步受損;正確對待頸肩腰腿痛的認知觀是,首先要重視它,並請專業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確定問題所在,以及問題的性質、嚴重程度等,然後進行必要干預或者治療。

臨床發現,患有頸肩腰腿痛的患者,往往與平時坐、站、卧等姿勢不正確有關係,或者存在久坐久站、不恰當用力等,甚至有一些患者是因為鍛煉時用力不當或者姿勢失當造成的。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脊柱不正。脊柱除了有支撐我們身體體重的作用外,還有傳導力和分解力的作用。

而沖、帶、蹺、維六脈腧穴,都寄附於十二經與任、督脈之中,惟任、督二脈各有其所屬腧穴,故與十二經相提並論,合稱為「十四經」。十四經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病候及所屬腧穴,是經絡系統的主要部分,在臨床上是針灸治療及藥物歸經的基礎。

2.任脈:任,即擔任。任脈行於胸腹部的正中,能總任一身之陰經,故有"陰脈之海"的稱號。

主要病證:疝氣、帶下、少腹腫塊、月經不調、流產、不孕等。

總任一身之陰經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海」:任脈循行於腹部正中,腹為陰,說明任脈對一身陰經脈氣具有總攬、總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陰經在小腹與任脈相交,手三陰經借足三陰經與任脈相通,因此任脈對陰經氣血有調節作用,故有「總任諸陰」之說。

調節月經,妊養胎兒:任脈起於胞中,具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說。任脈腧穴通過針灸主要配合治療少腹、臍腹、胃脘、胸、頸、咽喉、頭面等局部病症和相應的內臟病症,部分腧穴有強壯作用可治療神志病症。在中醫看來,打通小周天就是讓任脈和督脈暢通而已。任脈在我們身體正面的一條中線上。任脈與督脈相同,也是身體的奇經八脈之一,任有『妊養』的意思,它總管一身陰經,與女子經、帶、胎、產的關糸萬分密切。

3.沖脈:為總領諸經氣血的要衝。

主要病證:月經不調、經閉、崩漏、乳少、吐血及氣逆上沖等。

4.帶脈:帶脈圍腰一周,有如束帶,能約束諸脈,所以有「諸脈皆屬於帶」的說法。

[循行部位] 起於季脅,斜向下行至帶脈穴,繞身一周。

5.陰蹺脈、陽蹺脈:蹺,有輕健蹺捷的意思。生理功能是:陽蹺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蹺主一身左右之陰。同時還有濡養眼目,司眼瞼的開合和下肢運動的作用。

[循行部位] 蹺脈左右成對。陰陽蹺脈均起於足眼。

主要病證:陰蹺為病,肢體外側肌肉馳緩而內側肌肉拘急、喉痛、嗜睡;陰蹺為病,肢體內側肌肉馳緩而外側肌肉拘急、癲狂、不眠、目內眥赤痛。

6.陰維脈、陽維脈:維,有維繫的意思。陰維脈維繫三陰經,陽維脈維繫三陽經。

[循行部位] 陰維起於小腿內側足三陰經交會之處,沿下肢內側上行,到腹部,與足太陰脾經同行,到脅部,與足劂陽肝相合,然後上行至咽喉,與任脈相會。

主要病證:陰維脈發生病變時,常患胸痛、心痛、胃痛等證。

接下來說一下12經脈養生方法,這也是大家學習此文,可以簡單掌握的東西。

經絡養生:

1、足少陽膽經

膽經準確位置

足少陽膽經:從外眼角開始(瞳子髎穴),上行到額角(頷厭穴、懸顱穴、懸厘穴、曲鬢穴;會頭維穴、和髎穴、角孫穴),下耳後(率谷穴、天沖穴、浮白穴、頭竅陰穴、完骨穴、本神穴、陽白穴、頭臨泣穴、目窗穴、正營穴、承靈穴、腦空穴、風池穴),沿頸旁,行手少陽三焦經(經天容穴),至肩上退後,交出手少陽三焦經之後(會大椎穴,經肩井穴,會秉風穴),進入缺盆穴(鎖骨上窩)。

因此建議每天稍稍敲打膽經,左右各200下,提高膽汁分泌速度,讓頭髮健康、黑亮。另外,敲膽經還能幫助大腿排出堆積在外側的脂肪。人體內的寒氣尤以膽囊內的寒氣為重,而大腿外側的經絡,就是膽經所經過的路線。寒氣常常堆積在這裡,敲膽經,是要把寒氣敲散,把血氣敲足,那麼自然而然,你的腿就變瘦了。敲打膽經功效:讓你頭髮黑亮。

2、足太陽膀胱經

膀胱經從頭頂的百會穴開始,延至後背、臀部,於腳跟止。一般中醫認為,膀胱經真正的效力位置從腰間開始,因此只要敲打下半身就夠了。足太陽膀胱經掌管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它也是身體抵禦外界風寒的重要屏障,若膀胱經絡通暢,外寒難以侵入,內毒及時排出,身體何患之有?所以我們一定要打通膀胱經,所謂「打通」就是讓更多的氣血流入這條經絡。

經常敲打膀胱經,可改善腦部供血質量,刺激腦神經細胞活性,讓你記憶力提高!下午15點到17點是膀胱經的運行時間,那時敲打,可有效減少「午乏」,讓你的精力格外充沛! 所以我們一定要打通膀胱經,所謂「打通」就是讓更多的氣血流入這條經絡。誰給膀胱經能量呢,主要是靠腎臟,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經只是個通道,本身無動力運行,需腎氣的支持才能完成禦寒、排毒的功能。所以你加強了膀胱經的需求,也就激發了腎臟的供應潛能。同理,督脈亦是如此。

經常敲打的功效:有助於增強記憶力

3、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是有關於消化系統非常重要的穴位。是從頭部開始,經脖子、胸、腹、下肢以至足尖等,非常長的經脈。消化系統有障礙時,會出現疲勞、身體倦怠、缺乏元氣等癥狀。皮膚沒有光澤,顯黑、黃。嘴唇容易破裂,有縱形皺紋,唇邊容易潰爛。發聲無力,發音模糊。精神不振,遲疑不決,悶悶不樂,經常苦惱,因此更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有喜吃甜食的傾向。但主要的穴位有四十五個。

此外,對清淡的食物有偏好,不愛吃油膩的食物。若要長久保持同一姿勢,則會坐立難安,無法鎮定下來。因為胃經的異常,經常被原因不明的頭痛所苦惱。出現前頭部和眼睛的疼痛、鼻塞、喉嚨痛、腹脹等癥狀。腳部覺得虛弱、麻痹。出現以上所述的癥狀,請刺激位於胃經上的穴位,癥狀就會有顯著的改善。胃經是非常長的經脈。面部供血主要靠胃經,顏面的光澤程度、皮膚的彈性都與胃經供血有關。胃經從鎖骨下開始,順雙乳,過腹部,到兩腿正面,止於第四腳趾趾間。面部供血主要靠胃經,顏面的光澤程度、皮膚的彈性都與胃經供血有關。如果在你一覺醒來以後臉上突然起來皺紋,是因為你的胃經氣血弱而造成的。然而最佳的敲打時間是早上9點之前,這樣堅持敲打下去的話,你會發現你的臉色會白裡透紅那樣,就算熬夜也不會顯得很憔悴。經常敲打的功效:有助於氣色變好。

4、手陽明大腸經

大腸經從鼻翼旁的迎香穴開始,經過脖子,貫穿手臂,止於食指指尖。

經常敲打大腸經,可清腸潤胃,使你代謝通暢,有很強的排毒效果,使你皮膚滑潤、口氣清新!大腸經的作用時間是早5點到7點,建議你在早餐前敲打大腸經,以幫助身體代謝掉夜晚沉積於體內的毒素!

大腸經可以有效地防治皮膚病,中醫講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的濁氣不能及時排出會直接通過大腸排泄,肺功能弱了,體內毒素便會在大腸經淤積,所以臉上起痘身上起濕疹這些問題,大腸經可以十分好的調節,我門可以用刮痧法把裡面積攢的淤毒刮出去。 患手陽明大腸經疾病者,主要反應在頭、面、耳、鼻、喉及熱病,有下列病候:口乾,鼻塞,衄血,齒痛,頸腫,喉痹,面癢、面癱、眼珠發黃,肩前、臂及食指痛,經脈所過處熱腫或寒冷或發寒顫抖,腸絞痛,腸鳴、泄瀉。

大腸經的失調會引致與大腸功能有關的病症如腹痛、腸鳴、泄瀉、便秘、痢疾等。此外,由於大腸經經過口腔及鼻,因此牙痛、流清涕、流鼻血、循經部位的疼痛或熱腫等病症都可能顯示了大腸經出現問題。

5、手少陽三焦經

三焦經起於眼角魚尾紋的生長處絲竹空穴,止於無名指之間。中醫經絡養生學中三焦經是人體健康功能的總指揮,它能使各個臟腑順利合作,步調一致,有些中醫學家還將它等同於淋巴系統,可見其作用不一般。

經常敲打三焦經,能提高身體免疫力,讓你不再小病連連!三焦經的運行時間是21:00到23:00,建議你敲打前盡量少喝水,三焦經還主管水液運行,體內水液沉積太多,會讓你次日清晨感覺眼皮腫腫的!首先看上圖展示的手少陽三焦經的準確位置圖,由圖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手少陽三焦經沿線的穴位分布,身體的每一側都有23個穴位,身體兩側合計有46個穴位。這些穴位從指端的關沖穴開始一直延伸到面部的絲竹空穴位,中間經過了人體的手臂、肩頸、頭部。由其所經部位我們可以知道其主要可以治療經絡沿線的病症,比如:心、胸、肺、咽、喉、耳等,除了這些還能治療一些熱性病症,對人體十分有利。

關於手少陽三焦經的功效與作用還有一個順口溜呢:無名至肩三焦經,手臂外側屬陽經;分泌循環掌控中,免疫下降憂鬱症;疲倦易得慢性病。另外,女性竟然拍打按摩手少陽三焦經是非常有好處的,尤其是更年期女性。因為更年期女性大多都有內分泌失調的癥狀,這樣還會導致情緒不佳、心情抑鬱,而手少陽三焦經上分布的23個穴位就可以幫助女性改善內分泌失調的癥狀,是非常有益於身心健康的。

功效:讓你免疫力提高

6、手厥陰心包經

從你的乳頭外側以手指的長度教天池穴開始按摩。到中指之間末端,為心包經。其實心包就是心臟外面的一層薄膜,當外界侵犯的時候,心包有一定的作用。

古時候的中國人,視心臟為人體重要的器官,故認為心臟外有一層膜保護心臟,而此膜即稱為心包。因此,心包有保護心臟、使心臟機能正常運轉的功能。心包經是通過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陰交三個重要穴位的經脈。通過胸部後,經側腹、手的內側、手掌、中指一直連續下來。心包經包圍心臟,有保護作用,若有受損其所呈現的癥狀和心臟受傷害時一樣。如臉部上火、發紅。心悸、目黃。沿著心包經的經脈,由胸到側腹,會產生疼痛、麻痹感。並伴發抽筋、手掌發熱等癥狀。心包經有異常時,壓迫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陰俞穴位感覺有硬塊。心包經的穴道包括天池、天泉、曲澤、郄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衛等。心包經異常時,請利用以上列舉的穴道加以治療,癥狀就能獲得改善。

經常敲打心包經,除了提高心臟功能,讓你的呼吸和血流更有力外,還有一定的減脂效果。晚上19點到21點是心包經運行時間,如果你在晚飯後敲打心包經,可使血液中積存的膽固醇順暢地排出體外,加快食物脂肪在體內的代謝速度,即使吃得很多,也不用擔心發胖!現代醫學並無心包這個名詞。拍心包經可化解心郁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兩臂我們可以採用拍心包經的方法。

首先要講按摩的原則。一般來講,按摩按手臂內側就可以了。像拍心包經就是走陰而不走陽。因為陰是為血,它不容易動;陽氣為氣,易動,所以只要把陰經活動開了,陽經自然就能走通了。

拍心包經先要掐住腋窩下的極泉穴,極泉穴為心經上的穴位,是解郁的大穴。如果人經常鬱悶,就可能在腋窩下長出一個包,這是心氣被郁滯的象。把極泉穴彈撥開了以後,就能逐漸化解了包。

7、手少陰心經

心經始於腋下,止於小拇指指尖,貫穿上臂內側。中醫認為,心經可透露出人體最準確的健康指標,是不可不試的健康自測法。手少陰心經是人體的十二經脈之一,從腋窩頂點的極泉穴處出發,順著手臂內側後緣走向小指端少沖穴,手少陰心經沿線一共有九個穴位,其中有八個分布在上肢掌側面的尺側,一個分布在人體的腋窩中。

兩邊手臂各有一條手少陰心經,該腧穴是臟腑經絡氣血向外輸出的部位,所以也是許多疾病的痛點和治療刺激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好好了解一下手少陰心經。

具體方法很簡單:先將手向前伸直,15秒後,斜放下45°,10秒後,再把手臂垂直舉高。如果你的血液迅速下流,靜脈凸顯消失,說明你指標正常,不必為健康擔心,如果靜脈凸顯消失緩慢,說明你疲勞過度,急需減壓,建議你藉機美美地睡一覺!現代臨床上主要用來治療咽干,渴而欲飲,脅痛,手臂內側疼痛,掌中熱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等癥狀。這些癥狀如果和心臟機能有關就可以通過按摩手少陰心經上的相關穴位來緩解治療。心臟機能甚至可以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態,如果一個人虛弱無力,那麼此人心臟功能必定降低;反之,精力旺盛的人的心臟功能一定比較強,看起來也更加健康。手少陰心經是人體保健心臟部位的一條重要經絡,平時都可以多多刺激按摩此經絡穴位。

功效:最準確的自我體檢法

8、手太陽小腸經

小腸經由眼角內側半寸處的晴明穴開始,經由臉頰、脖子,貫穿手臂,止於小拇指指尖。小腸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如果它的功能減弱,手臂就會出現鬆鬆的肉肉。小腸經不通的常見癥狀:小腹繞臍而痛 心翳悶頭頂痛;容易腹瀉手腳寒涼;吸收不良虛肥;肩周炎。

小腸經堵塞會影響人體精微物質的吸收,人體會變得抵抗力下降,體質變弱等癥狀,當您的這條經絡通暢時,您的身體慢慢會變得強壯,並且可以調理慢性腸炎,疝氣等問題。

小腸經不通的常見癥狀:小腹繞臍而痛 心翳悶頭頂痛;容易腹瀉手腳寒涼;吸收不良虛肥;肩周炎。

小腸連接胃,胃部的水分和固態物會進入小腸;小腸門於肚臍以上附近的一個小洞,水份會由此流入膀胱,固態渣滓則進入大腸,而必要養分由脾膜所吸收。小腸經在消化機能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小腸經的機能衰退,會使身體不調和,並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癥狀。如眼睛帶黃。耳朵重聽。臉頰、喉嚨腫痛。上臂至肘部呈現麻痹、壓迫疼痛的癥狀。頭重、頭痛的感覺。

若小腸經有異常時,壓迫後背腰部的小腸俞穴位,會感覺到似乎有硬塊。壓迫此處真的發現有硬塊時,可以刺激小腸經上的穴道,以減輕不愉快的癥狀。

如果你想擁有一個纖細的手臂,就經常按摩小腸經就可以了。具體的做法很簡單,把你的手舉起來,用手指捏手臂內側,少有那麼一點點的痛感就可以了。小腸的這種功能決定了小腸經的治療範圍。《靈樞 經脈篇》說,小腸經是「主液所生病者」。「液」包括月經、乳汁、白帶、精液以及現代醫學所稱的腺液,如胃液、胰腺、前列腺和滑膜分泌的滑液等,所以凡與「液」有關的疾病,都可以先從小腸經來尋找解決辦法。

小腸經還是調控產婦乳汁分泌的重要經絡。如果產後乳汁不下或量少清稀,通常是小腸經的經絡堵塞不通,我們在培補氣血的同時(如吃豬蹄和鯽魚湯),刺激小腸經的相關穴位也可促進乳汁分泌。下面就找幾個小腸經的常用穴位說一說。

功效:擁有纖細手臂

9、手太陰肺經

從肩胛骨凹陷處連出一條直線,沿著手臂內側,到拇指內側端止,為人體肺經。

「肺主皮毛」,經常敲打肺經的同時,每天保證足夠的進水量,就能使水分通過肺經運轉到真皮層,使你的皮膚不再乾燥!寅時經脈氣血循行流注至肺經,肺有病的人經常會在寅時醒來,這是氣血不足的表現。因此,過敏氣喘、咳嗽等與肺經相關的疾病,通常會在這個時辰發作,尤其是患過敏氣喘的小孩,常在此時咳到醒來。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按五臟有疾當取之原的理論,肺有疾當取肺原穴即太淵穴(見下圖)。根據《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即對於按時發病或癥狀加重的,可以取此時當令經的「輸」穴。肺經的輸穴還是「太淵」。(在大拇指根部,在號脈的地方,此處會感覺到動脈在跳動)

敲打肺經時,從大臂到手腕上方,可用半空拳敲打,由於手掌面積較小,從手腕到拇指內側,建議你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按壓,以使穴位足夠受力。

另外,清晨3點到5點是肺經運行時期,按理說此時敲打效果最好,如果你不願打攪自己香甜的睡眠,可將敲打肺經作為晨練第一課!

功效:讓你皮膚不再乾燥。

10、足太陰腎經

足少陰腎經循經穴位:從腳小趾下邊開始,斜向腳底心(湧泉穴),出於舟骨粗隆下(然谷穴、照海穴、水泉穴),沿內踝之後(太溪穴),分支進入腳跟中(大鐘穴);上向小腿內(復溜穴,交信穴;會三陰交穴),出窩內側(築賓穴、陰谷穴),上大腿內後側,通過脊柱(會長強穴)屬於腎、絡於膀胱(肓俞穴、中注穴、四滿穴、氣穴穴、大赫穴、橫骨穴;會關元穴、中極穴)。

腎為先天之本,主骨,和六腑中的膀胱相表裡;開竅於雙耳和前後二陰;脾為後天之本,主管肌肉,和胃相表裡,開竅於唇;心為君主之宮,主管脈,和小腸相表裡,開竅於舌;肝主管筋,和膽相表裡,開竅於眼;肺主管皮毛,和大腸相表裡,開竅於鼻。

腎臟依現代醫學而言,是掌管水份的調節,並具有將體內多餘水份和代謝廢物由膀胱排出體外的功能;但在中醫醫學的領域中,腎臟包含著生命的原動力,是生殖力的源泉。因此,和現代醫學中的副腎機能很相近。副腎是小型的內分泌器官,是控制人體內臟機能的重要組織。因為其所處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此一機能一旦發生異常,便會引發各種不適的癥狀。如臉部皮膚帶黑,失去光澤。口乾舌燥,喉嚨重痛。站起身時頭暈、食慾減退,特別是心窩處有無力感。下痢、容易疲勞。背、腳內側冰冷,腳底、腳尖發熱,有倦怠感,腰痛、精力衰退。精神衰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勁。腎是健康、生命之源,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衰弱。若出現以上所述癥狀,請刺激腎經上的穴位,以謀求癥狀的改善。腎經共有二十七個穴位。

腎經當令在下午5點到7點,即酉時是指17點到19點,這個時候是腎經當令。腎主藏精。什麼是精?人的精,就像家裡的「錢」,什麼都可以買,什麼都可以變現。人體細胞組織哪裡出現問題,「精」就會變成它或幫助它。精是人體中最具有創造力的一個原始力量。當你需要什麼的時候,把精調出來就可以得到這個東西。比如你缺紅細胞,精就會變現出紅細胞。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元氣藏於腎,元氣是我們天生帶來的,也就是所謂「人活一口氣」。這個元氣藏在哪裡?它藏於腎。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齡階段都講究補腎,而身體自有一套系統,經脈要是不通暢的話,吃多少補品都沒用,補不進去,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腎精足的一個表現就是志向。比如:老人精不足就會志向不高遠,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遠。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腎精。

腎的功能強弱體現在毛髮上,毛髮的生長、脫落、濃密、稀疏、烏黑、花白、光澤、黯淡等變化,都與腎臟有關。

腎在志為恐,簡單地說,腎虛的人易受驚恐,心理承受能力差,特別愛吃鹹味,面色發黑,黯淡無光。

人一生的生,長,壯,老,已,都與腎臟功能有密切的關係,我們一生的健康,生活質量的好壞都與之緊密相連,腎臟功能的強弱雖然受父母遺傳很大,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改變後天來保養我們的「先天之本」,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要打通腎經就要按摩腎經上的每一個穴位,最主要的是腳上的湧泉穴等重要穴位。可以採用「金雞獨立法」等。

我們打通腎經,爭取恢復晨勃的目的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實際上就是從自我調節人的性激素及內分泌入手,通過增強人的性功能來恢復大腦的青春活力。再確切點說,就是從調整人的內分泌入手改善整個神經系統的狀況,協調人體性腺和丘腦的負反饋機制,來達到提高免疫能力的目的。

11、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循經路線:從大趾背毫毛部開始(大敦),向上沿著足背內側(行間、太沖),離內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內側(會三陰交;經蠡溝、中都、膝關),離內踝八寸處交出足太陰脾經之後,上膝腘內側(曲泉),沿著大腿內側(陰包、足五里、陰廉),進入陰毛中,環繞 部,至小腹(急脈;會沖門、府舍、曲骨、中極、關元),夾胃旁邊,屬於肝,絡於膽(章門、期門);向上通過膈肌,分布脅肋部,沿氣管之後,向上進入頏顙(喉頭部),連接目系(眼球後的脈絡聯繫),上行出於額部,與督脈交會於頭頂。它的支脈:從「目系」下向頰里,環繞唇內。它的支脈:從肝分出,通過膈肌,向上流注於肺(接手太陰肺經)。

肝屬木,可稱之為人體的將軍。將軍率領著抵禦外敵的軍隊,肩負排除體內、體外不斷攏擊的毒素的任務,是一個專司解毒的臟器。肝經發生異常時,身體即會呈現各種不適的癥狀。如:臉煞費苦色不佳、喉干、噁心等。下痢。陰部痛、腰痛。腳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決斷力。

足厥陰肝脈過陰器,抵小腹,布脅肋,肝脈受邪,經氣不利,則胸脅脹滿,少腹疼痛,疝氣;肝脈上行者循喉嚨,連目系,上出額至巔頂,本經經氣不利則巔頂痛,咽干,眩暈;肝主疏泄,肝氣鬱結,郁而化火則口苦,情志抑鬱或易怒。

肝經不通的常見癥狀:口乾、口苦、情志抑鬱、胸脅脹痛;眩暈、血壓不穩、易怒衝動;皮膚萎黃、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經不調、乳房疾病、小便黃。

刮肝經的功效:肝還有一個功能是「肝主筋」。所謂的筋,就是連綴四肢百骸,並富有彈性的筋膜。有人出現陽痿、痔瘡等病症,中醫認為這都是「肝主筋」的功能出現了問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肝藏血」,當肝臟出現問題,體內的血液就不充足,血液不充足,就無法滋養潤滑身體的筋膜,於是就出現陽痿、痔瘡等病症。

肝臟出現問題的人越來越多,這和很多人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比如,晚上本來就是在家裡睡覺的時間,尤其是凌晨1~3點,肝經當令,正是養肝血的最佳時機,如果不睡覺,就養不了肝血。如果這時候你為了應酬大量喝酒,就會增加肝疏泄毒素的負擔,長此以往,你的肝只能是越來越糟。

刮肝經除了可以瀉肝火之外,還可以打通肝經,讓這條經絡的氣血暢通。肝經的氣血暢通,「肝主藏血」的疏泄功能就會強大起來,體內的筋也會更富有彈性,人的身體怎刮肝經的方法很簡單,可用掌根從大腿根部推至膝蓋處。也可握拳後,用四指的第二個關節向下推。每次推300下。如果覺得疼痛受不了,或者怕劃傷皮膚,也可塗一些肥皂或者其他具有潤滑作用的油脂。

刮肝經可以消除肝臟內的火氣。肝火旺會讓人出現口渴欲飲、小便黃、發熱、舌紅苔黃、脈弦數等癥狀,有些人還會伴隨著易怒、眼乾。我有一個朋友就是典型的肝火旺,上面的癥狀在他身上幾乎都能找到。

我建議他每天推刮肝經,肝火兩周後就被清除了。後來他告訴我,開始時感覺大腿根部疼痛難忍(這是經絡被激活),接著痛的位置下移,到了膝蓋內側附近(這是肝火被瀉),幾天後這種疼痛的癥狀全部消失了,脾氣好了很多,晚上睡覺也踏實了。最意想不到的是,刮肝經之後,大腿竟然瘦了一圈。

肝主藏血,指的是肝還有疏泄功能,人的生髮之機全都仰賴肝的這個功能。如果一個人經常生氣或心情鬱悶,就會破壞肝的疏泄、生髮功能,導致氣鬱,氣鬱則血流不暢,必然出現渾身無力、四肢冰冷的癥狀。長期下去就會影響到其他的臟腑。會不健康、不強壯呢?

12、足太陰脾經

脾經循經位置

從大趾末端開始(隱白穴),沿大趾內側赤白肉際(大都穴),經核骨(第一骨小頭後(太白穴、公孫穴),上向內踝前邊(商丘穴),上小腿內側,沿脛骨後(三陰交穴、漏谷穴),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地機穴、陰陵泉穴),上膝股內側前邊(血海穴、箕門穴),進入腹部(沖門穴、府舍穴、腹結穴、大橫穴;中極穴、關元穴,屬於脾,絡於胃(腹哀穴;會下脘穴、日月穴、期門穴),通過膈肌,夾食管旁(食竇穴、天溪穴、胸鄉穴、周榮穴;絡大包;會中府穴),連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脈:從胃部分出,上過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陰心經。

足太陰脾經和脾臟相關,中醫醫學裡所謂的脾臟,以現代醫學而言,是指胰髒的功能;特別和胃有深厚的關係,兩者相互影響,以完成消化機能。其主要的機能是溫暖五臟,並吸收運送胃部消化,完成之養分入五臟六腑,以生成身體需要的細胞。胃和脾兩個臟腑,具有表裡關係,主宰著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因此,脾經一發生異常,身體各種癥狀就會呈現出來。如心窩或胃附近會有重壓感,出現疼痛、噁心、打嗝等現象。容易下痢或便秘,身體消瘦下去。尿量少,有時甚至完全無法排尿。腳部容易冰冷、浮腫、身體有倦怠感。因為經常失眠,故身體感覺不適,不活躍。若出現以上所述的癥狀時,只要刺激經上的穴道,就能改善不適的癥狀。脾經上的穴位共有二十一個,列舉如下:胸、腹部分有大包、周榮、胸鄉、天谷、食賣、腹哀、大橫、腹結等。下肢部份有府舍、衛門、箕門、血海、陰陵泉、地機、漏谷、三陰交、商丘、公孫、太白、大都、隱白等。

脾經失調主要與運化功能失調有關。中醫認為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對於維持消化功能及將食物化為氣血起著重要的作用。若脾經出現問題,會出現腹脹、便溏、下痢、胃脘痛、噯氣、身重無力等。此外,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等均顯示脾經失調。

主治概要:脾胃病,婦科,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胃脘痛、食則嘔、噯氣、腹脹、便溏、黃疸、身重無力、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厥冷、足大趾運動障礙等。

本經穴位主治胃病、婦科、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

虛症:內分泌失調或分泌不足、胃弱、膝異常、易失眠、疲勞、食欲不振、大便異常、腹脹等。

實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脹氣打嗝、頭疼、疲倦乏力、膝關節異常、排便異常等。

脾經養生

足太陰脾經運行時間:巳時(9點至11點)旺。

巳時脾經旺,造血身體壯;「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

「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唇白標誌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誌寒入脾經。

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虛會導致記憶力下降。這段時間是脾經開穴運行的時間,也是護脾最好的時間段。

脾經不通的癥狀

一、「久坐傷肉」

中醫認為,「久坐傷肉」,肌肉得不到鍛煉,就會引起脾虛,「傷肉」也就是傷脾。平時多敲敲脾經可增強脾經的運化功能,補充因久坐損耗的元氣。

二、判斷脾虛的方法

1:看眼皮:如果平常眼睛很大,明亮有神,而現在眼皮卻耷拉下來了,雙眼看上去沒精神,就說明脾虛。因為中醫認為眼皮也是為脾所主的,如果眼皮鬆了下來,說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現問題了。不過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

2:觀察舌頭:如果舌頭顏色較淡,舌邊出現齒痕,說明脾很有可能出了問題,最好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或抓緊時間調理。

脾經的按摩方向

脾經的正確按摩方法:自隱白穴起,沿脾經向上按摩。

1:坐姿:將一隻腳的腳踝壓在另一條大腿上的坐法,也就是架腿法。採用這種坐法利於對脾經的按摩。因為脾經起於足大趾內側端的隱白穴,然後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再進入大腿內側前緣,然後進入腹部。這個坐姿正好可以將脾經暴露出來,從而便於按摩。靈遁者手診面診書籍《手診面診色診大觀園》在靈遁者淘寶有。

2:敲打法:拍打時要握空拳,用掌指關節端由上至下一路拍打下來,用力適中,對於大腿部位的脾經拍打時可稍用力。兩隻腿都要敲,每側以敲打10分鐘為好,敲打的時間自然是上午9:00~11:00之間,氣血流注脾經之時。敲打的次數視自己的時間多少而定。

3:功效:上班時可利用工作間隙,將腿盤成「4」字形,然後沿著脾經的循行路線一路敲打下來,可以起到健脾的效果。

4:提示:如果拍打的過程中發現痛點,表明脾經上有堵塞的地方,這時可以用點按的方法對其進行按揉,將淤堵的穴位打通,從而將整條脾經的氣血通暢。

以上就是相關的經絡養生知識,篇幅有限,內容還不夠具體。略去了落脈和孫脈的一些知識。喜歡的朋友,可以不斷的去學習,本書的內容,即使再寫10萬字,也還不夠。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師,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健康對於每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就從身邊小事做事,心態快樂,健康工作,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祝大家學習愉快,生活愉快。

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書籍《手診面診色診大觀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遁者起名閣 的精彩文章:

無論男女,記住這些看相知識,都是適用的!
靈遁者:致敬每一個堅強生活的人

TAG:靈遁者起名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