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鷹」號航母的發展與「沉浮」
小鷹號航空母艦(英文:USS Kitty Hawk CV-63),是美國海軍小鷹級航空母艦的首艦,是在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1961年4月29日進入現役。
小鷹號航空母艦在總體設計上沿襲了福萊斯特航母的設計特點,其艦型特點、尺寸、排水量、動力裝置等都與福萊斯特級基本相同,但小鷹級航母在上層建築、防空武器、電子設備、艦載機配備等方面均做了較大改進。
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建造的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被稱為"超級航空母艦",但在服役過程中仍發現了一些不足,於是在1956年建造第5艘時,美國海軍對其進行了大幅度改進並連續建造了3艘,稱之為"小鷹"級,它是美國建造的最後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級常規動力航母,這3艘航母的具體情況是:第1艘"小鷹"號,CV-63,紐約造船廠建造,1956年12月27日開工,1960年5月21日下水,1961年4月49日服役;第2艘"星座"號,CV-64,紐約海軍船廠建造,1957年9月14日開工,1960年10月8日下水,1961年10月27日服役;第3艘"美國"號,CV-66,紐波特紐斯船廠建造,1961年1月9日開工,1964年2月1日下水,1965年1月23日服役。
比較有趣的是小鷹號是小鷹與星座兩艘航母的結合體。這兩艘航母由紐約海軍造船廠同期製造,但在1960年年底,小鷹號船體接近完工的時候,一場大火將船體燒壞。為使小鷹號航母能按期下水服役,美國海軍便移花接木,調換了小鷹號與星座號的船體。2008年9月2日,抵達布里梅頓,開始為最終退役做準備。2009年5月12日,在服役48年之後,美國海軍"小鷹"號航母在位於布里梅頓的普吉特·桑德海軍船廠退役封存,為美國海軍的常規動力航母時代畫上了一個句號。
載員:艦員2930名,其中軍官155名;航空人員2480名,其中軍官320名
排水量:標準61170噸,滿載81700噸
主機採用8台鍋爐,4台蒸汽輪機,209000KW,4軸推進,航速32節。續航力4000海里/30節,12000海里/20節;[1]
船體:長318.5米,寬39.5米
飛行甲板:長326米,寬76.8米
吃水深度:10.8米
武器裝備:
3座8聯裝"海麻雀"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3座"密集陣"近戰武器系統,4座SRBOC電子對抗誘餌發射裝置,1台SLQ-36"女水妖"拖曳式誘餌,Mk-95火力控制系統
艦載飛機:80架
F-14D戰鬥機20架,F/A-18戰鬥機36架(現已全部換裝為F/A-18E/F),E-2C預警機和EA-6B電子干擾機各4架,6架S-3B反潛機,6架直升機,2架ES-3A電子偵察機。
最大航速:30節
1961年4月29日,小鷹號航空母艦服役,時年的總造價為4億美元。
1962年12月,途經香港訪問。
1965年11月26日,加入越戰。
1976年3月,進行了為時1年、耗資1億美元的改裝。
1979年,前往北阿拉伯海支援伊朗人質危機。
1982年,返回布里梅頓進行了一年多的現代化改裝和大修。
1992年,赴波斯灣打擊伊拉克目標。
1997年,開始了為期15個月的大修,耗資1.1億美元。
1998年8月11日,抵達日本橫須賀並將母港移至此地,接替"獨立"號航母,成為美國海軍唯一一艘常年部署在海外戰區的航母,擔負前沿威懾和應急作戰任務。
1999年3月2日,"小鷹"號參加了關島軍事演習,之後奉命前往波斯灣執行伊拉克南部"禁飛區"的空中巡邏任務。
1999年8月25日,重回橫須賀,休整3個月後再次前往參加美韓軍演。
2000年2月,距離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不到一個月,"小鷹"號駛向台海區域。
2001年10月,"9·11"事件後,前往北阿拉伯海,率先加入"持久自由行動",成為美軍特種部隊的海上基地,為航母應用增加了新的定義。
2003年2月,前往海灣地區參加伊拉克戰爭。
2004年,陳水扁就職期間,"小鷹"號保持24小時內可以馳援台灣的戰略威懾。
2007年11月23日,在訪問香港被拒後,經由台灣海峽返回橫須賀。2008年3月20日,監視中國附近海域,之後最後一次造訪香港。
2008年5月28日,被"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接替,離開橫須賀,之後造訪了關島和夏威夷,並參加了第21屆環太平洋演習。
2008年9月2日,抵達布里梅頓,開始為最終退役做準備。
2009年5月12日,退役封存。
小編的介紹對您有所幫助嗎?歡迎吐槽交流
圖片來自網路
TAG:沐浴陽光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