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在明王朝與少數民族,戰爭中被俘虜後進宮的,很受皇帝寵愛
孝穆皇太后紀氏,是明孝宗的生母,賀縣(今廣西賀縣)人。她原是少數民族土官的女兒,成化年間征伐少數民族,她被俘,進入皇宮,被授予女史的職務。她機警敏悟,識字,被委派看管內庫。當時貴妃萬氏最受皇帝寵愛,而且十分嫉妒,後宮妃嬪有了身孕的都設法讓她們流產。賢妃柏氏生育了悼恭太子,也被她暗害。憲宗皇帝偶爾來到內庫,紀氏與他對話,很得他的歡心,受到寵愛,後來紀氏懷孕了。萬貴妃知道後大為生氣,派侍女去給她打胎。侍女編造假話回報,說紀氏是患了痞症。紀氏被降低品級,居住在安樂堂。過了很久,紀氏生下孝宗。萬貴妃又讓守門太監張敏把嬰兒溺死。張敏大為吃驚,說:「皇上沒有兒子,為什麼不要這個孩子呢?」便用麵糊調上飴糖蜂蜜喂這個嬰兒,把他藏在另外的屋子裡。
萬貴妃每天在暗中窺伺,終於沒有找到。直到五、六歲了,還不敢給他剪胎髮當時吳皇后已被廢掉,住在西宮,離安樂堂不遠,暗地裡知道了這件事,時常過來幫助餵養這個孩子。憲宗皇帝不知道當時的這些事。憲宗皇帝自從悼恭太子死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沒繼承人,朝廷內外都為此事擔憂。成化十一年,憲宗皇帝傳召張敏來為自己梳頭,他照著鏡子嘆息說:「很快就要老了,卻沒有兒子。」張敏跪在地上說:「請皇上免我的死罪,萬歲爺已經有兒子了。」憲宗皇帝大為吃驚,問兒子在哪裡。
張敏回答說:「奴才說了就活不成了,萬歲爺要為這個孩子作主。」這時太監懷恩也叩頭說:「張敏所說是真的,皇上的兒子偷偷地養育在西宮,現在已經六歲了,隱匿不敢上報。」憲宗皇帝大喜,當天就來到西宮,派人把兒子接回去。差人來到的時候,皇妃紀氏抱著皇子哭著說:「兒子,你這一去我就活不成了,你看見身穿黃袍、有鬍鬚的人,就是你的父親呀!」紀氏給他穿上小紅袍子,坐上小轎,一直抬到皇宮下面。他頭髮長得拖到地上,跑到皇帝懷裡。憲皇帝把他放在自己膝蓋上,撫摸審視,好長時間後悲喜交加,流著淚說:「是我的兒子呀1長得像我。」皇帝讓懷恩把此事告訴朝廷大臣們,大臣們都非常高興。第二天,大臣們入朝祝賀憲宗皇帝頒布詔書向天下宣布此事。皇妃紀氏被移居水壽宮,受到皇帝好幾次召見。萬貴妃則白天黑夜地埋怨哭泣,說:「這些賤人欺瞞我。」當年六月,皇妃紀氏突然死去。
有人說是萬貴妃把她害死的,也有人說是自己上弔死的。她被謚為恭恪庄淑妃。張敏很害怕,也吞金自殺。張敏是同安(今福建同安)人孝宗被立為皇太子,當時孝肅皇太后住在仁壽官,她對皇帝說:「把太子交給我吧。」太子便住在仁壽宮。有一天,萬貴妃召太子來吃東西,孝肅皇太后對太子說:「你去吧,但不要吃東西。」太子到了萬貴妃那裡,貴妃給他東西吃,他說:「我已經吃飽了。」萬貴妃又讓人端上羹湯,太子說:「我怕有毒。」貴妃大怒,說:「這個小孩才幾歲就這樣,將來還不得吃了我。」便被氣病了孝宗皇帝即位後,追謚皇妃紀氏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聖純皇后」,遷葬於茂陵,單獨在奉慈殿接受祭祀。
孝宗皇帝懷念紀氏,心中悲痛,特地派遣太監蔡用尋訪紀太后的家人,找到紀父貴紀祖旺兄弟二人,向皇帝報告。孝宗皇帝十分高興,命令紀父貴改名為紀貴,授官職為錦衣衛指揮同知;紀祖旺改名為紀旺,授官職為錦衣衛指揮僉事;賞賜給他們宅第、財物、田莊、奴僕,數量之多數不勝數。又追贈紀太后的父親為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母親為夫人;紀太后的曾祖父、祖父也都追贈這一官職。還派人修造紀太后家族在賀縣的祖墳,當初紀太后在宮中的時候,自己說家在賀縣姓紀,因為年幼而不清楚家庭族系,太監郭鏞聽後就記住了。太盟陸愷,也是廣西人,原來姓李,少數民族語言中,紀、李同音,因此陸愷便假稱自己是紀太后的哥哥,派人把本族找到京城來陸愷的姐父韋父成出來冒認,負責其事的官員以招待國戚的禮節接待他,把他所住的地方起名為迎恩里。
紀貴、紀旺二人因此說:「韋某是冒充李氏,何況我們真的是姓李。」便也假稱是紀太后的宗親而上報負責官員,官府無法分辨。紀貴、紀旺二人既能驟然富貴,韋父成為之眼紅,也趕赴朝廷爭論此事。孝宗皇帝命令郭鏞處理。郭鏞把韋父成驅逐回原籍,但仍令官方的驛站送他回去。到孝宗皇帝派人修建紀太后的祖墳時,少數民族中好幾家姓李的,都說是紀太后的本家,各自向來人訴說。皇帝的使者回到京城後,向孝宗皇帝報告,說紀貴、紀旺並非真是紀太后的親人。孝宗皇帝又派給事中孫珪、御史滕祐到連州、賀縣一帶微服私訪,向瑤、僮等族人調查,調查清楚之後,回京上報。孝宗皇帝對郭鏞等人給予不同的貶責,紀貴、紀旺被充軍到邊遠地方。此後孝宗皇帝又幾次訪求紀太后的家人,都沒能找到。弘治三年,禮部尚書耿裕上奏說:「粵西一帶經過大戰亂之後兵災和饑荒使得百姓流離失所,再加歲月久遠,蹤跡已經難以尋找。
過去孝慈高皇后(即馬皇后)與高皇帝(即明太祖)一同在艱難中起兵,建立國家,高皇后在世時尋找父親徐王的家族,就沒能找到,只得在宿州建立廟字,春秋兩季祭祀。現在紀太后幼小時就離開粵西一帶,入宮侍奉先帝。連州、賀縣本來就不比徐州、宿州中原地方,後宮嬪御也不能同正宮娘娘相比,陛下尋訪的心情雖然急切,又怎能得到可靠的結果呢?依臣下的愚見,可以仿照徐王的慣例,擬定紀太后父母的封號,在桂林建立祠廟作祭祀之用。」孝宗皇帝說:「紀太后去世太早,我每當想到她,心中傷痛象刀割一般。原以為紀氏宗族親屬還能找到,所以雖然受過成百次的欺哄,還是希望一旦能找到真的。你們說年歲太久無從尋訪,請求加封立廟,以便安慰聖母的在天之靈。既然祖宗已有慣例,我雖然還不甘心,也只好按舊例辦了。」於是便封紀太后的父親為「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桂國慶元伯」,謚為端僖,紀太后的母親封伯夫人,在桂林府治建立廟字,負責的官員每年定時祭祀。大學士尹直寫作的悼詞中有一句為「睹漢家堯母之門,增宋室仁宗之痛」,孝宗皇帝閑時念誦此文,時常是涕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