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拾荒老人感動一座城,他告訴我們人活著的真正意義!

這位拾荒老人感動一座城,他告訴我們人活著的真正意義!

你對拾荒者什麼印象?---臟。無疑所有人腦海里第一個蹦出來的辭彙就是這個。有個年進七旬的老人,他也是一個拾荒者,2015年的一天,這位拾荒老人靜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人們在整理他的生前物品時,意外發現他遺產驚人。他到底是誰?答案卻讓所有人淚流滿面……老人一生大愛無疆!在為社會無私奉獻的同時,無限地褪去了自己原有的光彩,他告訴我們人活著的真正意義!

韋思浩老人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原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中文系畢業,1999年在杭州朝陽中學退休,中學一級教師,每月的退休金有5600多元,按說日子應該過得蠻滋潤的。本來像他這樣的知識分子完全可以在家安享晚年,過著舒適的退休生活,可他沒有選擇這樣的生活,於此相反他走上了拾荒之路。但是,在人們的眼中,他的形象是一個拿著一根竹竿和兩個口袋,四處撿拾垃圾的老人。在韋老師居住的杭州某小區,大部分人都以「拾荒老人」指稱他。

杭州圖書館堅持多年對公眾免費開放,允許流浪漢、拾荒者入館讀書,曾引起了不小的爭議;2015年,杭州圖書館,那位拾荒老人每天都來看書。他很清瘦、寸頭,穿得不大講究:褪色的紅外套,袖口有點臟;白球鞋上蒙了一層灰;一根竹棍挑著兩個破袋子。這個形象,怎麼看都和乾淨的閱覽室格格不入。但在座看書的各位,誰都沒資格嫌棄他。

韋思浩老師借閱前洗手是一個高貴的舉動,就象聖徒祈禱前的儀式一樣神聖。一個年逾七旬的老人,經常光顧圖書館,不是為了休息,不是為了蹭空調,而是為了讀書看報。他比所有人都更像讀書人。一落座,把拾荒的家當放好,起身,不是去書架拿書,而是直奔洗手間。秋冬一到,水很涼,他還是仔仔細細把手洗乾淨。

也就是在那時認識了這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老人,人老心未老,知識面前不分年齡,他有一顆對知識求知若渴的心。有新聞報道他,人們才知道他叫「章楷」,杭州獨居老人。

2015年的一天,「章楷」失約了。他在過斑馬線的時候,被一輛計程車撞成重傷,送去醫院治療。經搶救無效,幾天後,去世。「章楷」走了,但故事還遠沒有結束。女兒在整理他的生前之物時,意外發現了一筆驚人的遺產。也正是這筆遺產,揭開了這位拾荒老人背後偉大的一生。

那筆遺產,不是錢,而是滿滿一鐵盒的收據、發黃的信:《希望工程結對救助卡》、《扶貧公益助學金證書》、一封封的感謝信。每一張紙上,收件人都寫著:魏丁兆。

女兒一臉莫名其妙:魏丁兆是誰?我父親叫韋思浩。那拾荒老人「章楷」又是誰?

這些年,他一直在匿名給困難學生捐款嗎?原來這一切,都是韋思浩隱藏多年的秘密。除了拾荒者,韋思浩還有另外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杭州某中學一級退休教師。

他晚年本可以過得很舒適:

住在教育單位分的房子里,不用擔心房貸;三個女兒都特別孝順;每個月5000塊錢的退休金,社會保障齊全。每天喝茶、遛鳥、逛公園。晚上9點上床,早上6點醒來。

在所有人眼裡,這叫天倫之樂,除了韋思浩。

這樣的老人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佩,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借鑒!也許書籍很普通,但是它很有內涵,多看書多學習,我們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這個「固執」的老人根本閑不住。

退休後不久,他就找根竹竿,挑著兩個大袋子,上街「尋寶」了。易拉罐也要,塑料瓶也要,袋子里滿滿當當的破爛。

周圍人看不去,都勸他:你到底也是個有身份的人啊!

韋思浩確實是個體面人:那個連高中生都很稀缺的年代,他是杭州大學(現併入浙江大學)的高材生;參與過《漢語大詞典》的編寫;到退休都是中學一級教師。活到老學到老,這個老人用自己的行動做到了!他,很值得被廣大人民群眾學習,也許我們表面活的比他光鮮亮麗,但是在精神上,我們還是不如他。

垃圾、讀書、洗手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在韋老師這裡似乎是可以放在一起。垃圾可以賣錢,錢可以買書。讀書可以增進知識,知識可以讓人懂得很多可貴的東西,如洗手的虔誠與高貴。

這個世上,有很多了不起,和錢沒關係。這個世上,也總有一種平凡,讓人淚流滿面。除了資助貧困學生,老人還有幾個「秘密」。

秘密一:58歲時取得浙江大學畢業證書

「父親是中學全科教師,因為一些原因他沒讀完大學,但他愛學習的習慣一直沒變。他喜歡去圖書館。」老人的二女兒韋汀翻著父親精心保存的證書,言語哽咽。

這些證書都是老人考取的——58歲時,他取得了浙江大學外貿經濟專科教育的畢業證書。60歲時,他還參加了會計培訓以及醫療培訓。

秘密二:給貧困學生回信,告訴他們學習方法

仔細讀一讀學生們的信,發現老人還常給他們回信,鼓勵他們讀書,告訴他們學習方法,還寄書籍雜誌給他們。

「他提供的方法自然是很好的,因為他是一名優秀的教師。」韋汀打開老人的包裹,「浙江省任教三十年教師榮譽證書」的紅皮證書顯眼發亮。

秘密三:身後捐贈遺體和可用器官

韋老師的生活環境簡陋,可以用清貧來形容了。省吃儉用,拾荒度日,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無奇卻又偉大的老人,他的工資都捐給了需要資助的孩子們,韋老在十幾年前就已然決定要在死後將自己的遺體捐贈,並且簽訂了遺體捐贈志願表。

這位老人,也許他的做法在有些人包括我看來稍微顯得傻,但就是這種傻,才是我們中華民族骨子裡最堅實的樸素和淳厚,對於老人來說,這也是一場修行,無私到了這樣的地步,我這種人是沒資格來評價的,我只想說,國家欠您一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您已修行圓滿,願您在天堂得享心靈的安寧。

林清玄說「花開是一種有情,是一種內在生命的完成」。韋思浩老人的生命旅程則是平凡的開放,卻將所有美好的留於人間。雖然身已死可是這個老人的精神永留人間。一邊是拿著高薪的退休老師,一邊是撿拾垃圾的老人,這讓許多人不解。

為什麼要拾垃圾呢?也許是老人退休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增加收入的途徑,但我寧願相信老人是個環保主義者。老人是一個高尚的拾荒者。他省吃儉用是為了支撐一群素不相識的人改變人生的努力,他撿拾垃圾是為了補貼他畢生從事的教育事業,他拾荒是為了這個社會的精神世界少些荒蕪。

每當聽到有人感嘆如今的社會怎麼樣的缺溫少暖、怎麼樣的世風日下的時候,我總是在心中說:這個社會一定是好人多壞蛋少,一定是溫暖多冷酷少。當我們在哀嘆這個社會的不良現象時,我們自己又做了什麼呢。我想首先就是要讓自己陽光起來,莫讓霧霾污染了自己的靈魂。

韋思浩老師,人間因您不荒蕪,祈願您在天堂安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北那旮噠 的精彩文章:

嫌棄父母長得老,家長便打兒子後腦勺一下,沒想到口吐白沫而亡!

TAG:東北那旮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