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辛亥時期發行量最高的《革命軍》,鄒容本人評價卻不高,還說要改作另一本書

辛亥時期發行量最高的《革命軍》,鄒容本人評價卻不高,還說要改作另一本書

本文作者楊天石,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導,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演講嘉賓。

鄒容的《革命軍》,是辛亥革命準備時期最傑出的政論著作。它以熱烈奔放的語言謳歌革命,呼喚「中華共和國」,號召人民奮起鬥爭,推翻清王朝的專制統治,在當時發揮了巨大的宣傳鼓動作用,反動統治者畏懼之極,革命黨人則視為最好的革命教科書。1903 年 12 月,孫中山在《復某友人函》中稱讚此書:「感動皆〔甚〕捷,其功效真不可勝量。」第二年,他在美國舊金山一次就印了一萬一千冊,分寄美洲、南洋各地。1906 年,他又致函同盟會新加坡分會負責人張永福,要他照河內所印版式從速翻印分派,認為「必能大動人心,他日必收好果」。據統計,該書在辛亥時期共翻印二十餘次,總印數在一百萬冊以上,大概是那個時期書刊發行量的最高紀錄了。

《革命軍》

然而,在《革命軍》出版之後,鄒容本人對它的評價並不很高。那時,他正因此書被囚,在上海的法庭上,他和清政府聘請的律師古柏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

鄒容:因披閱各西國諸書,即作《革命軍》書,底稿放在行李內,今年四五月間,請假來

滬,在馬路上看見賣日報人手內持有《革命軍》書出售,我未及查問何人所刷印,亦不知其書價若干。

古柏:書中意思,爾現在仍記得否?

鄒容:不然。現在,我意欲改作《均平賦》一書,今天下人無甚貧富,至前作之《革命軍》

已棄而不問。市上所售被人所竊,將來至東京時,尚須查究。

古柏:知《革命軍》書不好,何不廢棄?既被人竊印出售,何不出而禁止?

鄒容:既非巡捕房,又非上海縣,實無此勢力能禁止人收書出售。

古柏:當爾作此書時,是否心懷叵測?

鄒容:不然。現在我心中意思總要作《均平賦》耳。

重慶籍留日學生鄒容

在這一場對話里,鄒容聲言書稿「被竊」、「未及查問何人所刷印」,顯然出於對清政府鬥爭的需要;但是他表示:《革命軍》已「棄而不問」,「心中意思總要作《均平賦》」,則反映了鄒容的思想又登上了一個新高度。

20 世紀初年,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兩極分化、貧富懸殊,部分敏感的中國革命黨人看到了這一現象,不願中國重蹈覆轍,開始追求和嚮往社會主義。當時,報刊上出現了一批介紹社會主義的文章,上海灘上也出現了幾種介紹社會主義的譯本,例如《近代社會主義》、《社會黨》、《近世社會主義評論》、《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神髓》等。這一時期革命黨人對社會主義的介紹往往使用中國傳統的語言——「平均」或「均平」。孫中山在《復某友人函》中就曾宣布:社會主義「乃弟所極思不能須臾忘者」。他批評歐美「富者富可敵國,貧者貧無立錐」的現象,認為「天下萬事萬物無不為平均而設」,「歐美今日之不平均,他時必有大衝突,以趨躋於平均」。

鄒容與《革命軍》

鄒容所說的「意欲改作《均平賦》一書,令天下人無甚貧富」,和孫中山所表達的思想完全一致,它表現了這位年輕的革命家對新的救國、救世道路的探求,較之《革命軍》所單純鼓吹的獨立、自由、平等、共和等理想,自然又前進了一步。值得指出的是,鄒容聲稱「意欲改作《均平賦》一書」是在 1903 年 12月 4 日,而孫中山的《復某友人函》則作於同年 12 月 17 日,比較起來,鄒容還要早幾天。遺憾的是,鄒容很快就瘐死獄中,沒有能將它寫出來,否則,近代中國思想史上又會出現一部引人注目的著作了。

楊天石:《橫生斜長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圓明園中的大水法遺址,為什麼被稱為中西營造藝術完美融合的典範?
曾國藩竟因誤撒墨水得官?看看這人生筆記中的官場荒唐事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