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
導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從媒體角度對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與展覽呈現進行全面搜集、記錄與跟蹤,從專業角度解讀「策展人」每月所策劃的展覽在學術性、策劃執行、公眾認知及影響力、國際化推廣、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創新。
3月16日 策展人:許劍龍 蕭勤「回家」藝術大展 中華藝術宮
3月16日 策展人:郭曉彥 「邱註上元燈彩計劃」邱志傑個展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3月17日 策展人:謝素貞 放輕鬆-動漫謬想的秘密花園 銀川當代美術館
3月22日 策展人:Germano Celant 羅馬1950–1965 上海Prada榮宅
3月23日 策展人:崔燦燦 張玥個展「山鷹之歌」 楊畫廊
3月24日 策展人:野城 重構烏托邦 深圳華·美術館
3月24日 策展人:閆士傑 「道隱無名」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個展 紅磚美術館
3月25日 策展人:許江、高世明及15個策展團隊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九十周年紀念展 中國美術館
3月25日 策展人:蔡影茜 奧馬爾·法斯特:看不見的手 廣東時代美術館
3月25日 策展人:呂澎 逃跑的兔子:陳曦新作展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3月30日 策展人:俞可、諾曼·羅森塔爾 「海南城市公共藝術計劃」來自中英的藝術家 海口
3月31日 策展人:巫鴻王璜生:邊界/空間 廣東美術館
策展人:許劍龍 蕭勤「回家」藝術大展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百件力作展現藝術家六十餘年創作生涯
左起:中華藝術宮執行館長李磊、蕭勤國際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吳素琴、藝術家蕭勤、本次大展策展人許劍龍
2018年3月16日,蕭勤藝術大展「回家」在上海中華藝術宮開幕,展覽展出近二百件其繪畫及雕塑原作,全面回顧他六十餘年的創作生涯以及對中國現代抽像藝術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本次展覽策展人許劍龍表示,蕭勤「回家」大展是藝術家迄今最具規模的回顧展,像是一部戰後華人藝術發展的歷史故事書。蕭勤的作品引領觀者從生命經驗出發探索世界文明,思考深厚的東方文化, 探尋生命的永恆。
蕭勤, 大同, 布上壓克力, 200 cm x 480 cm, 2012
此次回顧展命名為「回家」,有著更深層的含義:這不但意味著蕭勤回歸到出生的地方,也代表了他精神上歸根的表現。這寓意蕭勤先生一生的藝術追求要回到原點,這個原點不僅是指出生地上海,也是其文化和精神的歸宿。蕭勤先生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對家鄉充滿眷戀。
展覽現場:從東方哲學到無盡的宇宙與能量
龐圖年代1961-1966 以「點」靜觀宇宙精神能量
展覽以作品《大同》為開篇,接著展示的是源點(1951-1960)走向「自我探討的創作道路」開始,帶領觀者走近蕭勤的創作歷程。接著展示的是龐圖年代1961-1966 以「點」靜觀宇宙精神能量,1961年,蕭勤聯同義大利畫家安東尼亞、日籍藝術家吾妻兼治郎和東方畫會創始人之一李元佳共同創辦了「龐圖」國際藝術運動。「龐圖」在義大利文是「點」的意思,是西方藝術中最小及基本的視覺元素,這也巧妙地呼應了中國哲學對「點」的觀念。以東方精神為重點的國際抽象藝術運動「龐圖」,展現了東方精神的延續。然後是直覺性「極簡」1967-1972《硬邊系列》的東方本性表現部分,1967年,蕭勤前往美國發展,在西方「極限藝術」的影響下,創作了「硬邊系列」的繪畫作品,這一系列作品是蕭勤創作生涯中在形式上最鋼性、最強調造型的精確度及最有紀律的作品。
直覺性「極簡」1967-1972《硬邊系列》的東方本性表現
度大限 1990-2000 生命真諦的體悟及永恆性探討
再然後,呈現的是禪與炁之境 1972-1990從現象觀本質部分,1972年,蕭勤返回米蘭定居,重新開始對「道」與「禪」等東方哲學、佛家學說的研究,用全新視角重新發現東方文化精神的奧妙,畫風轉變為放逸、舒散、直觀,並延續六十年代用書法線條律動美來結構作品的畫面模式。度大限 1990-2000 生命真諦的體悟及永恆性探討板塊,1990年,蕭勤深愛的女兒因意外逝世,無比悲痛之餘,也刺激他重新思考生命的問題。「永恆的花園」、「度大限」、「光明彼岸」等系列,就是其對於生命真諦的體悟及永恆性探討。在這時期創作中,豐富繽紛的色彩,就是將人世間愁緒,以廣闊的胸襟智慧轉為大愛與祝福。在永恆能量2000—present這一時期,其作品指向生命及宇宙和諧共生的深層精神力量。
策展人:郭曉彥 「邱註上元燈彩計劃」邱志傑個展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邱志傑「邱註上元燈彩計劃」的完整展示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副館長、策展人郭曉彥
2018年3月16日,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2018年首個大展隆重推出藝術家邱志傑的「邱註上元燈彩計劃」,此次展覽是北京民生當代藝術家個案研究系列的最新成果,也是邱志傑「上元燈彩」系列展覽的終結篇。
邱志傑從2009年開始研究明代佚名畫師創作的《上元燈彩圖》,從臨摹開始,逐步形成了包括寫作、繪畫、裝置、多媒體影像和現場表演在內的一系列藝術作品。自2010年的上海雙年展以來,其中的一些作品已經在世界各地先後展出過十餘次,這次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展覽宣告了這一歷時9年的綜合藝術計劃的完結,也是計劃的全部成果第一次與公眾見面。
人們進入情境參與「古玩市場」
展覽共展出170餘件(組)作品。包括《邱註上元燈彩》、《金陵劇場繡像譜》、《金陵劇場》裝置系列與現場演出,《古玩市場》現場演出,《不夜天》、《歷史劇考釋》、《歷史劇推演》等。
展覽現場:重現大明1566金陵上元節
市場出現糾紛(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學生出演)由「古人」(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大一學生)來判斷
展覽現場分為作品展示和表演兩部分,其中表演分為關於一種歷史劇的編撰、自說自話的市場、碰瓷、鬼夢、拍賣等五幕,進入一樓展廳九進入了展覽設定的特殊情境——「古玩市場」。這個美術館中的「古玩市場」是可以真實交易的,並且有「城管」小哥維持市場秩序。隨著劇情的推演,由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一年學生出演的「拍賣」劇情;三年級學生出演代表遙遠歷史中的魂魄——「鬼」。隨著二樓的「鬼」開始搖動著一件黑紗裙的「鬼魂」在大廳的空中上下遊走,配合劇情的聲音響起......演員從二樓穿過觀眾的人牆來到一樓的「古玩市場」內......畫外音響起......明燈初試九微懸。瑤館春歸不夜天。
「拍賣」演員(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大一學生)謝幕
在民生現代美術館的空間里散布著百餘個裝置,每一個都分別對應於一種在中國歷史上反覆出現過的形象或現象。例如權臣、幼帝、悍將、告密者、革命者、稅吏、流寇等。它們有時候是人物,有時候是某種事物,例如漕運、狼煙、讖言、丹藥等等。這些小型裝置都可由表演者操縱,它們之間的組合、自動和互動的過程,成為一個「金陵劇場」。
隨著夜幕降臨 《不夜天》的燈籠顯得更亮了
二樓展廳呈現了「邱註上元燈彩計劃」系列作品,進入美術館二樓展廳,就置身《不夜天》、《金陵劇場》系列裝置之中了。
邱志傑表示,自己創作「邱註上元燈彩計劃」,不是去為這副古畫「蓋一個章」,而是希望加入到傳統的流變中。這張古畫《上元燈彩圖》幫助他理解了什麼是中國、什麼是中國藝術、什麼是中國藝術家,創作「邱註上元燈彩計劃」也為他聚集起了更多美妙的因緣。
策展人:謝素貞 放輕鬆-動漫謬想的秘密花園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打造一種浪漫和輕鬆的動漫氣質
銀川當代美術館夢幻入口
3月17日「放輕鬆——動漫謬想的秘密花園」銀川第二屆國際動漫展在銀川當代美術館開幕,展覽邀請了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台灣地區,日本及韓國,共計27位藝術家展出其繪畫、雕塑、裝置、VR體驗等作品,在輕鬆幽默的基調上,表達出對現代娛樂的另類態度。
「放輕鬆——動漫謬想的秘密花園」展覽現場
「如今動漫與藝術品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這也是當代藝術多元化的一種體現。動漫藝術的價值是文字所不能帶來的,希望通過本次展覽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和藝術愛好者走進美術館,同時我們也計劃將美術館內的圖書館改造為動漫和畫冊為主的圖書館。對於我個人來說,動漫藝術是可以逃離現實的避風港,而動漫的秘密,只有有童心的人才能打開那扇門。」策展人謝素貞講到,她希望打造一種「很乾凈的、有想像力的不太直接的」動漫氣質,這也是此屆動漫展所呈現出來的浪漫和輕鬆調性。
展覽現場:童話「秘密花園」
展覽現場
銀川當代美術館創造了一個屬於動漫的「秘密花園」,觀眾可以在這裡重拾私隱在心中的殘存童心。在這座銀川美術館所構建出的「秘密花園」中,你可以穿越時光,走進幾米的幻想世界;可以跟著賽璐珞片重溫一遍動畫片,追尋兒時的回憶,孫悟空、龜仙人等等一一出現在你的眼前。展覽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便是幾米繪本的現場VR體驗。是結合HTC Vive虛擬現實技術與設備,將幾米繪本作品《我的世界都是你》從紙上延伸,以360度全景構築出繪本一筆一觸的立體空間,再透過HTC Vive的空間定位技術和追蹤控制器,讓讀者能夠走入繪本與角色進行互動,親身經歷幾米充滿渲染力的幻想世界。VR內容體驗者跟著繪本主角小女孩踏入故事中的歇業旅館,走進四間神祕房間,遇見四位奇幻人物:愛研究奇妙植物的園丁、一直盯著電視機看的怪獸、曾經是名鋼琴家的搬運工、以及失去家園的流浪女人。全系列作品一共四集,每一集有各自設定專屬的主題寓意:釋懷、珍惜、重新開始、選擇遺忘,藉由與這些角色人物的互動,完成體驗中的挑戰,幫助小女孩用另一種態度看待失落,一步一步走出失去摯愛的哀傷。
策展人:Germano Celant 羅馬 1950–1965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再現五六十年代羅馬的歷史和藝術氛圍
3月22日「羅馬1950–1965」藝術展在上海Prada榮宅舉辦,此次展覽通過對當時的文獻資料展示,探究義大利首都羅馬在義大利文化和電影創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再現當時羅馬的歷史和藝術氛圍。
I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5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 27 May 2018
Photo : Alessandro Wang
Courtesy Fondazione Prada
「羅馬1950–1965」藝術展所選取的藝術家,都和戰後羅馬有密切關係,藝術展分為三個區塊,分別展示「形式派」(Forma)、「起源派」(Origine)以及「八人組」(Gruppo degli Otto)、新藝術戰線(Fronte Nuove delle Arti)等當時主要的藝術群體和作品。在修舊如舊的榮宅中,所有遠道而來的藝術作品都以竹牆為背景進行展示,與百年老宅相映成趣。「竹子是代表性的中國元素,有種自然感,與榮宅的環境氛圍十分協調。同時,不同的作品之間也可以互相呼應,產生一種整體感。」策展人講到。
展覽現場:置身藝術家們生活的社會中
從展出作品中可以看出,「起源派」表現出對材料運用的極致探索。其後一代是「形式派」,包含卡拉·阿卡迪、彼得羅·康賽格拉、皮耶羅·德拉茲諾、安東尼奧·桑菲利波等藝術家在內。阿卡迪等人首創了由畫布表面自由浮動的恆星和原子組成的宇宙或生物維度,在他們的作品中,色彩和材質成為所創作故事的核心。
Installation view of 「Roma 1950-1965」
Prada Rong Zhai
23 March – 27 May 2018
Photo : Alessandro Wang
Courtesy Fondazione Prada
策展人傑勒馬諾·切蘭特總結道,「形式派」「起源派」等羅馬主要的藝術群體,匯聚了幾十年來義大利藝術發展的重要人物,「在此期間,繪畫和雕塑傾向於無形式和姿態化。」有趣的是,此次展覽所涉及的藝術家一度喜歡在羅馬的同一家咖啡館聚會,這一幕被攝影師記錄了下來。為配合此次藝術展,榮宅三樓的一間卧室被改造成了咖啡館,與牆上的藝術家照片相互呼應。
在「羅馬1950–1965」藝術展所涵蓋的15年間,羅馬從戰後廢墟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集美麗與痛苦、沉淪與虔誠的城市,如電影《甜蜜的生活》所描繪的所有矛盾一樣。這座城市不僅吸引了這個時期的重要作家和學者,還活躍著一批演員、名人及電影製作人,羅馬郊外的奇尼奇塔因此被戲稱為「台伯河上的好萊塢」。除了藝術作品外,展廳現場還設置了四組玻璃展示櫃,展出同時期的電影海報、歷史照片、藝術家宣言等重要文獻及原版出版物,以再現藝術家們生活的社會和文化背景。
策展人:崔燦燦 張玥個展「山鷹之歌」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山鷹之歌
「我寧可是支鐵鎚,也不願是一根鐵釘。沒錯,如果真的可以,我會這樣選擇。」 ——《山鷹之歌》
靶紙, 2016 - 2017, 印刷品, 54 × 38 cm × 162
Welcome, 2017, 多頻視頻, 尺寸可變
3月23日,張玥第二個個展 「山鷹之歌」在楊畫廊開幕,展出藝術家2016-2017年間做的項目,主要是以文獻與檔案形式完成。其中包括兩部分線索:一是圍繞「槍」展開,一是與前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相關。
「我們深知,在遊戲的世界中我們可以選擇,麻雀與蝸牛、鐵鎚與鐵釘、森林與街道,但現實世界從來不是可以由鍵盤和滑鼠操縱。」策展人崔燦燦講到。
展覽現場:彷彿置身於一場戰爭之中
展覽由「開火」開始,它像是戰爭河流中的鵝卵石,162張靶紙鋪設了整場展覽的路徑。從2013年開始,張玥調查、研究、組織了一系列與槍械有關的作品,如各地靶場的射擊體驗,退伍軍人的實戰經歷,刑事罪犯的新聞案件,各地記載的不同年代的持槍證,民間稱謂和暗語形成的地下黑話。
展覽的第二部分,由夾在兩個空間中的帳篷進入。2015年,張玥在緬甸戰場的難民營里呆了65天。槍擊不再是靶紙,房子上處處留下彈孔。脆弱臨時的帳篷,成了僅有的安全堡壘。兩個月後,張玥和包曉偉用作品從北京換回五萬斤大米,分發給六千多戶難民,沒有什麼比活下去更重要。展覽的最核心部分,即是在這個全球化的圖景中,不停上演的重複性悲劇,在北回歸線各端爆發。張玥從亞洲開始,通過各種圖書和網路資料,分析了朝鮮金氏家族的軍火貿易,重新解釋了1961年古巴導彈危機的內幕。
展覽現場的地圖 Map
冷戰的謝幕,歷史轉向了東歐時刻。張玥以科幻小說中對基因改寫的設想,虛擬了塞爾維亞對阿爾巴尼亞式英語發音的改造和統治。911恐怖襲擊後,一個新的」全球反恐戰爭「的時代已經開始。張玥由波士頓的恐襲案入手,用20張手繪圖紙分析了它與2013年另幾宗襲擊案件的神秘聯繫。展廳的第三部分,在電子遊戲中,張玥變成了一座城市的監視者,隱匿在幾百個監視器中,並制定了各種抓捕方案。另一個大屏幕中,張玥的角色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變成了城市「洛杉磯」中的殺戮者,隨時可能在監控下被逮捕的「暴徒」。身份的轉換,使得我們開始警覺,我們究竟是什麼角色?
展覽的最後一部分是對於張玥監獄生活的描述,那些在藝術家個人歷程中尤為重要的經歷,瀰漫在80張監獄畫中,靜靜地追憶情感。而在此刻的展廳外,白色整潔的中庭,迴響著作品《明天》中未來戰爭的聲音,它將在這裡整日響徹,亦如《山鷹之歌》中永遠翱翔在南美上空的號角。
策展人:野城 重構烏托邦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重構烏托邦
3月24日,「重構烏托邦」群展在深圳華·美術館開幕,展覽邀請了21組國內知名的優秀建築師和藝術家,通過模型、圖紙、影像和繪畫、雕塑、裝置等多樣形式展出54組共106件作品。
尹秀珍作品《seven》
策展人野城在導覽中
「本次展覽所邀請的參展人都是國內外新銳建築師,他們代表了70 後80 後90 後對烏托邦城市和未來建築思考的新生力量。他們有的著眼於對未來城市形態的探索,有的對城市系統提出新的模式,有的對建築的建構提出新的方法,有的對社區和人居生活提出新的暢想,有的通過影像和繪畫展現了一個個烏托邦城市和建築的圖景……在喧囂的大建設時代背景之下,這樣的思考難能可貴。我希望把這些具有烏托邦幻想精神的建築師的實踐與構想集中展現出來,也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展覽激起人們對未來更多的想像,讓更多的人投入到 『重構烏托邦』的行動中來。」策展人、建築師野城說。
展覽現場:滿足你關於未來的想像
劉家琨設計作品
一群建築師、藝術家,通過建築模型、影像、繪畫等藝術形式展示未來圖景,所有的作品,以烏托邦為主線,圍繞三個角度引出批判:1、反思過去——反思以中國為代表的快速城市化的歷史;2、批判未來——批判過度智能化和大數據壟斷的科智未來;3、從當下出發——以烏托邦精神超越物質與信息對人的奴役,激發人們自由的想像,共同走向更高的文明態。
朱錇作品《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比如「節節攀升」生態未來建築實驗裝置是槃達建築團隊在北京設計周期間組建一個由四個模塊結合的小建築,在此可主持演講、討論、展覽, 同時也作為一個城市花園存在。本結構從小到應急避難所、村莊住宅、垂直種植、橋樑或城市結構,全部是竹子材料,我們希望能探索竹子生態建築在城市生活和農村生活空間中發展的可能性,建造一個生態可持續的建築系統。
「逍遙遊」是圓形的漂浮城市, 這是一座利用磁懸浮技術, 捕捉到地球的地核磁場進行相斥, 通過增容器的功率大小決定了飛行器的升降或漂移,是可以永遠飄浮在空中的飛行器。外形下方環形帶自行旋轉,目的抵消飛行器的一部分重力,集中對應地核磁場同時為飛行器提供了能源、照明。內部設有農場種植、畜牧,生活所需有效的處理好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實現零污染零排放。
策展人:閆士傑 「道隱無名」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個展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現作品與空間深度對話的藝術現場
開幕式現場,(左起)丹麥媒體公共外文化主管漢娜 、冰島駐華大使古士賢、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及策展人閆士傑
2018年3月25日,奧拉維爾·埃利亞松 (Olafur Eliasson) 迄今為止在中國的最大規模個展「奧拉維爾·埃利亞松:道隱無名」在紅磚美術館開幕。作為一名藝術家,埃利亞松非常擅長使用科技的手段,運用裝置、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等媒介創作,將自然中的聲、光、電、水、霧等各種元素引入其作品中,精確地製造出人工的「太陽」、「瀑布」、「水流」、「冰川」、「星球」,帶領觀眾進入到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當觀眾面對這些人造自然物之時,得到了一個「冥想」與自我反思的空間,觀眾成為參與作品創造的一部分,與藝術家一起探究一個永恆的問題:我是否真的存在,我的存在與否又有什麼意義?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 ,《遺失的指南針》,2013
因此,藝術家鼓勵每一個人進入他的作品,獲得一種「在場感」,從而在精神上與藝術家產生共鳴,達到身體與思想的一致。這種「在場感」,打動了紅磚美術館館長閆世傑。在經過兩年時間的策劃之後,閆世傑終於實現了在紅磚美術館呈現埃利亞松個展的想法,並親自擔任策展人,取名為「道隱無名」。
《道隱無名 》The unspeakable opennes of things,2018
「道隱無名」是埃利亞松結合紅磚美術館特有的建築空間和東方園林的人文氣質所呈現的一場藝術盛宴;策展人閆士傑表示,「我們試圖將紅磚的空間與埃利亞松作品所釋放的能量完美結合,呈現作品與空間深度對話的藝術現場,當觀者步入埃利亞松的時光隧道,沉浸在充滿科技演繹的體驗中,作品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感知與覺悟。」
展覽現場:一場尋找自我之旅
紅磚美術館館藏,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水鐘擺》,2010,裝置,攝影:邢宇
展覽「道隱無名」在紅磚美術館的園林、圓廳和8個展廳同時呈現一系列大型沉浸式裝置、雕塑及紙上作品。展覽以《遺失的指南針》開始,主體是一根來自埃利亞松的家鄉冰島河流里的一塊浮木,上面裝置了很多小的磁鐵,可以根據不同的吸引轉變方向。這根木頭被懸掛在紅磚美術館大廳的圓形階梯上面,它就像一個指南針,指向南極、北極。當觀眾進入展廳,追隨這根木頭的方向,便可以判斷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展覽入口右手邊展廳內的作品:藝術家最新創作的《道隱無名》懸掛在展廳空間中的大「太陽」發出黃色的強光,使顏色在這個展廳里失效。進入展廳,你的膚色,你漂亮的衣服、抑或精緻的妝容都被「卸掉」,身份失效,最真實的你展現在別人的眼前;又透過牆頂上的鏡子,開始反觀「自我」。
《 明日共鳴器與昨日共鳴器》Tomorrow resonator and Yesterday resonator,2018,左邊代表黑夜,右邊代表白天
在左手邊展廳的《水鐘擺》,通過製造一個特定的壓力場域,形成一條水柱,同樣的水柱,從空中掉落至地上,又重新聚集,形成一條新的水柱,來回不斷地循環。通過光的照射,在空中左右搖擺的水柱產生出完美的形態。此時,也許你可以放下手機,靜靜地在黑暗中觀看水柱的變化,聆聽水落地的聲音。從《水鐘擺》進入《聚合彩虹》展廳的過程中,是作品《圓角》,一個紅色的圓形在牆角摺疊成兩半,從被壓扁的不規則的形狀,隨著觀眾前進的步伐,逐漸變成一個正圓。 接下來《 明日共鳴器與昨日共鳴器》,同樣是兩個圓形,通過特殊的鏡頭散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照在牆上,一個代表著白天,一個代表著黑夜。 《聚合彩虹》從外面看,是一個圓形的神奇的瀑布,走進瀑布裡面,會出現非常奇妙的景象:瀑布變成了彩虹的顏色。有趣的是,當你移動的時候,彩虹的顏色也在不斷地變化中,觀眾在這裡也是作品創造的一部分。《未思之思圖志》是最能幫助觀眾實現自我觀察的作品。展廳里像太陽一樣的唯一的光源將籠罩在外面的網投射到牆上、屋頂。隨著光源不斷地轉動,牆、屋頂也在緩慢地移動,就像圍繞著太陽不斷轉動的地球。
《聚合彩虹》Rainbow assembly,2016
《冰川風景》與《生物鐘球體》也是一組2018年藝術家最新創作的作品。《冰川風景》是用來自芬蘭的冰製作而成的繪畫,牆上的繪畫通過《生物鐘球體》被反射出來,兩件作品相互關聯。最後一件作品:《聲音銀河》是由外圈和內圈兩組形狀不規則的球體組成的作品,其中隱藏的是一個數學公式:兩個外圈的球體形狀相加可以得到內圈一個球體形狀。整個展覽從對自我的拷問開始,通過完美、精確的科技手段,藝術家幫助觀眾進入一個冥想的過程。
策展人:許江、高世明及15個策展團隊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九十周年紀念展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15個切片展示國美的文化坐標
心印宇宙
溪山行旅
2018年3月25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九十周年紀念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場遍布中國美術館一層所有展廳的國美90周年展,並非以傳統意義按時間線索簡單穿插而成的展覽,而是在中國美術學院現有的教學實踐中,擷取了15個案例。這15個案例涵蓋了國畫、油畫、書法、版畫、雕塑、新媒體、建築設計和手工藝術等各種門類,可以說是今日中國美院的15個切片。
烽火藝程
我織我在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高世名介紹:「我們希望用這個切片來展示國美的文化坐標,教育理念和學院精神,進而探討中國特色高等藝術教育的創新機制和發展路徑。在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刻畫不同時代國美名師的油畫群像,也可以看到表現藝專西遷的歷史情境的大型浮雕,今天國美的藝術家們正是通過這一系列氣勢恢宏的創作向先賢致敬,這些群像呈現出歷代國美人身上一以貫之的精神特質。」在高世名的解讀中,這15個切片所呈現的正是國美90年以來對歷史的聆聽,對當下的直面和對未來的叩問。
展覽現場:一窺中國美術近百年來的歷史變遷
1928 年,國立藝術院全體師生合影
此次展覽既是中國美術學院九十年歷程的呈現,也是中國藝術近百年來變遷的展示,比如在「歷史巨擘」板塊中,匯聚了四聯《國美春秋》巨幅油畫,它們刻畫了中國美術學院的四個歷史節點,展示國美九十載艱辛拓展的歷史征途,還有激蕩與孕育了每一位學子的歷代師者的品格與精神。「烽火藝程」單元主題浮雕所刻畫的是國立藝專師生們共同譜就的西遷歷史圖景。「天地繪心」單元是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所營造的書畫殿堂,「藝術家書」單元猶如十餘位畫家的微型畫室,他們在面向自我打開的「書」上,依各自不同的繪畫經驗和表達方式展開著藝術創作。「含弘寫心」單元是一個由中國書法、篆刻以及中國畫所建構的現場。「溪山行旅」單元是一個由影像與空間彼此組合而成的山水世界,由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創作團隊共同完成,他們從過往的山水經驗中提煉元素,以當代的影像語言重構著傳統的山水圖式。
「心印宇宙」單元是屬於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開放媒體系的VR(Virtual Reality)空間。「漢字無疆」單元展示的是一個跨媒介、跨平台的漢字空間,是一次對漢字可能性的全面試驗,其意圖在於挖掘與釋放我們蘊藏於「漢字」之中的文化「基因」。「無牆學院」單元中呈現的是一系列受「Panel 21」之邀,來自全球不同領域的重要學者、思想家和藝術家們的視頻講演,他們將圍繞藝術/教育的核心話題,從完整的人的塑造、超越藝術界的藝術教育、突破學院體制的人文教育、網路時代的文藝復興等議題出發,向我們道出他們對藝術/教育的觀察與見地。「我織我在」單元中,數百條由老師編織的千變萬化的繩結里,貫穿著數組學生的編織作品,彷彿上演著一場手工技藝與日常材料交相共舉的舞會。
「東方絲竹」單元中展示的是「傳統活化、設計轉化、東方範式」的思路,圍繞東方人的生活方式,採用絲、竹材料,依據圖像學的信息,設計出獨具東方體驗的衣飾與器物。「本土營造」單元是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營造的現場空間。「天工開物」單元是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的展示空間。「鄉土學院」單元所展示的是九十年來中國美術學院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採風」實踐長卷。
策展人:蔡影茜 奧馬爾·法斯特:看不見的手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用影像挑戰虛構與紀實的界限
藝術家奧馬爾·法斯特
2018年3月25日,「奧馬爾·法斯特:看不見的手」在廣東時代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是藝術家奧馬爾·法斯特在中國大陸與港澳台地區的首次個展,共展出四件影像作品,包括《5000尺是最好的》《延續》《奧古斯特》《看不見的手》。其中,《看不見的手》是法斯特受時代美術館委託特別製作、於廣州拍攝的作品,也是藝術家創作的首部虛擬現實(3D-VR)短片,策展人蔡影茜擔任該作品製片人。
VR體驗現場
展覽將影像置於沉浸式的劇場環境當中,復現了時代美術館所在住宅小區的半公共空間,並將日常生活的過渡區域(比如電梯間、酒店和醫院走廊)構築成作品之間的橋樑。《看不見的手》的拍攝場景將同時以VR影像和現實情景的方式出現於展廳,其獨特的媒介和展示方式集中體現了虛構與真實的層層交疊、放大了延續與斷裂的衝突。這是一則當代城市寓言,它源自一個中世紀猶太神話,由一個8歲女孩之口娓娓道來:在未知力量的介入下,小女孩的家庭經歷了從物質財富積累,到道德和社會秩序轟然崩塌的戲劇化過程。劇本基於藝術家對時代美術館及其周邊社區的考察,通過最新的虛擬現實技術手段,觀眾將目睹故事主角經歷的家庭悲喜劇,並見證激烈的社會和經濟變化。藝術家通過對聲音和圖像的重新處理,將碎片化的、充滿誘惑和幻覺的媒介現實推至眼前。
展覽現場:醫院、賓館傻傻分不清楚
布置成醫院的展廳內部
布置成酒店的展廳內部
奧馬爾·法斯特的作品絕不「無聊」,他擅長通過沉浸和充滿誘惑的體驗把觀眾拉進來。走進展廳,觀眾會誤以為進入了某個居民區,展覽現場復現了時代美術館所在住宅小區的半公共空間,比如電梯間、酒店和醫院走廊。法斯特擅長通過對圖像的操控,反思個人記憶和經驗如何進入審美和政治範疇。他最近的3D和VR影像項目,都試圖將媒介的演進與「講故事」這一古老傳統結合起來,以介入由技術進步和互聯網所主導的現實。
整個展覽的參觀時長大約2小時。
策展人:呂澎 逃跑的兔子:陳曦新作展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展示藝術家的困惑以及對困惑的抗爭
陳曦《格局》 195x150CM 2015
陳曦《狂歡》 210x260cm 布面油畫 2016年
3月24日,「逃跑的兔子」陳曦新作展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對陳曦新作的系統呈現,展出作品類型包括架上繪畫、手稿、雕塑、裝置等。策展人呂澎認為,這個展覽歸納了陳曦過往藝術實踐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問題,展示了她的困惑以及對困惑的抗爭:「這個展覽歸納了陳曦過往藝術實踐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問題,面對複雜而困難的藝術問題,陳曦始終堅守人的主體性,並充分展示人的生命的可能性。這隻『逃跑的兔子』開啟了陳曦新的藝術實踐和繪畫可能。」
陳曦《21——昨日榮耀》 布面丙烯 120×100cm×21 整體尺寸:360×700cm 2017年
陳曦《21——昨日榮耀》 局部
※上海匡時春拍呈現琳崖高盤聳玉霄 張大千的盛年力作《天師洞》
※由出土瓷俑引發的聯想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