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謀聖」張良對「詩仙」李白的影響

「謀聖」張良對「詩仙」李白的影響

張良,字子房,出生於雲陽縣雲安鎮,是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漢高祖劉邦曾評價他「夫運籌策帷帳之中, 決勝於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李白以卓異不凡的詩歌創作點亮了盛唐詩壇,與他詩歌成就交相輝映的是他張揚不羈的性格特點。他的性格一方面得益於大唐文化,另一方面來自對歷史人物的學習,尤其是「謀聖」張良。

李白一生追慕的歷史偶像眾多,清代趙翼在《甌北詩話》中云:「青蓮少好學仙,然又慕功名,所企羨者,魯仲連、侯嬴、酈食其、張良、韓信、東方朔等。但是,相同的人生讓李白對張良認同感強烈。

據《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張良是位沒落的貴族,他的家族五世相韓,後韓為秦所滅,國破族散,流落江湖。李白也是貴族之後,李冰陽《草堂集序》稱「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九世孫。蟬聯王圭組,世為顯著。」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亦稱:「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姓易名。」 李白本人也曾在詩中自豪地宣稱:「我固侯門士,謬登聖主筵。」

《史記》關於張良的任俠經歷記錄的很清晰。 張良在韓國被秦滅之後,帶著三百家僮,尋找刺客擊殺秦始皇,後覓得力士滄海君,於博浪沙伏擊秦始皇,失敗後逃匿。 張良這種不計後果,快意恩仇行為顯然屬於典型的俠客作為。同樣的,李白也是這種俠客行為。新唐書》本傳說李白「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他也曾自稱:「十五好劍術」(《與韓荊州書》)。魏顥《李翰林集序》陳:「少任俠,曾手刃數人。」當然,李白與俠氣不僅停留在這些血腥的殺戮,而是將俠的精神與自我家國情懷相融合,這些情懷在大量的他大量吟詠俠客的詩作中均有體現,如《俠客行》 中歌頌了候嬴、 朱亥兩位俠士的義舉:「將炙啖朱亥,持觴勸候嬴。」在《行行且遊獵篇》《結客少年場行》《少年子》《出自薊北門行》這些篇目中均歌頌了遊俠以身許國的豪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隱記天涯 的精彩文章:

古埃及「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
清明不僅是祭祀祖先,還是踏春享受美食的一天

TAG:隱記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