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不會被別人的「成就」壓迫?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理想三旬
張婉清
00:00/03:08
最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抱怨說「錢太難掙了,可有些人卻很容易」。
緊接著又列舉了很多我不太熟悉的人名來。
這讓我想起以前聽人說過這麼一句話: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繫辭》
當時不懂得是什麼意思,以為「窮」就是我們口頭所說的「窮」。後來網上查了一下,才發現不是。
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
之所以想起這句話,是因為發現我們慢慢地開始變得浮躁,功利心變得越來越重了。
思想太多受到身邊和網路上所鼓吹的要「有所成就」感染了。
在別人的「有所成就」中,我們也迫切地需要做出點「成績」來證明自已,不然似乎會給時代打上「失敗」的印記似的,而這也正是我們「迷失」的源頭。
正因為我們的迫切導致我們心境的不平和,不平和的心態又使我們做事不能投入,做事不能投入,又使效率的低下,效率的低下又令迫切的內心「躍躍欲試」。
是的,沒錯,我們這代人陷入了這樣的一個「死循環」了。
在一直強調「快、准、狠」,講究「效率」的競爭環境中,別人或自已也總愛拿身邊的人做對比。
可是這真的有可比性嗎?
「某某同學結婚了,某某同學通過自已的奮鬥在哪裡買房、買車了,某某同學已經衣食無憂了」。
看到身邊的朋友、同學「有所成就」本來是件挺開心的事。
可是高興完之後,想想自已,拿著「拖後腿」的工資,過著勉強維持的生活,操著柴米油鹽的心。
這又給我們的內心增添許多不必要的躁動。
所以,我們太迫切「有所成就」了。
這種想法使我們脫離了實際,「恨鐵不成鋼」的想法開始悄然而生。
常有人說「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時,你就該靜下心來學習」。
可是,有些情緒潛伏在內心的時候,是真的很難靜下心來的。
想起了古人說的: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可能,我們都需要時間來「適應」自已吧,學會如何讓自已在「快」中求「慢」,才不會讓這個「浮躁」的社會將我們同化。
同時,我們也需要時間來「看清」自已,讓自已保持自已的步調,不故步自封,也不至於自亂陣腳。
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堅持本心,為自已的心靈守得一片凈土。
生活的重擔總愛壓得人喘不過氣,有的時候「慢」下來,也是一種智慧。
「慢」能令我們「自省」,通過「自省」才能真正明白自已,了解自已。
而不至於讓我們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上迷失自我。
明白「心之所向」,而後才能「一往無前」。
記得在前一家公司的時候,當時正準備開會,暫時手頭無事的我們利用空暇時間在那閑聊著。一位大我們十幾歲的同事提出了當時似乎很火的一個話題。
他和我們說:「趁著老闆還沒來,我們來討論一下,你們幾個年輕人覺得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可惜的是,當他說完這句,老闆就來了,也就沒有繼續討論下去。
現在想想,如果當時能說下去的話,我應該會不假思索的說是「英雄造時勢」吧。
畢竟剛畢業出來的我們還太過稚嫩,過於看重個人的主觀力量,以為憑著一腔熱血就能拿下整個江湖。
殊不知有種可敬可畏的東西叫做「機遇」。
前陣子,「新世相營銷課刷屏」的消息鬧得「滿城風雨。」
同時一篇《我成為了第一個被新世相踢掉的人》的文章也「應運而生」。
一個只有16個粉絲的公眾號「一白竹」借勢成功地打造出一篇10W+的爆文。
「一白竹」剛好捲入「事件中心」,而他也把握住了機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機遇。
機遇的產生,偶然的運氣當然不足以促就,也需要個人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
而這一次,他把握住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不過如此吧。
回過頭來,換做現在的我再來回答那個「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的問題的話。
我會說「時勢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
就像一件事的成功與否,不能單看主觀或者客觀一面一樣,它更需要用一種「綜合」的眼光來看待。
沒被蘋果砸中的牛頓,我們也不清楚他還會不會是牛頓。
假如是我的話,那個蘋果的命運會是再正常不過的,因為我會把它收起來,回家洗洗吃,畢竟我也是個講衛生的人。
或許,「萬有引力」的發現,是剛好的時間,剛好的地點,還有剛好的牛頓,都缺一不可的吧。
就像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機遇,不同人有不同人的機遇一樣,可遇而不可求,是我們所模仿不來的。
我們所能做的,只有保持本心,「快了就慢一點,慢了就快一點」,僅此而已。
我們也只能調整好自已的心態,等待屬於我們自已的「蘋果」,而這一次我們要好好的把握住它。
很多事情,「以硬碰硬」更多的是一種兩敗俱傷,「以柔克剛」才能遊刃有餘。
既然我們改變不了世界,那我們就改變自已。
不要再把他人的成就當成自己的負擔。
凡事換一種眼光看待,山不轉,水轉,水不轉,我轉。
這種變通,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呢。
文字|無聊的小張
圖片|網路
TAG:有點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