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巴勃羅·畢加索逝世。今天,是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逝世45周年的紀念日。

畢加索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其畫作的創造性與影響力不言自明。據統計,他一生創作的作品總計近37000件。即使你不全然了解畢加索的藝術形式,想必也熟悉他的幾幅代表作品:《格爾尼卡》《和平鴿》與《亞威農少女》等。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巴勃羅·畢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

在後人看來,畢加索的盛名也與一位同時代的藝術家脫離不開聯繫,他是集詩人、隨筆作家、小說家、戲劇家等眾多身份集一身的讓·科克托。

可以說,科克托對於畢加索的「宣傳」幾乎不遺餘力。1919年,他寫下詩歌作品《畢加索頌》;緊接著在1920年,他寫作了《畢加索新古典主義創作》;在1923年時,科克托又創作了《畢加索》。

他們一起合作了舞劇《遊行》與《藍色列車》,亦是畢生的老友。推介畢加索,成為了科克托一生的榮耀,他曾說:「畢加索跑得比美快,這就是為什麼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

在這個紀念日,讓我們從科克托的視角出發了解畢加索,他們的友誼從何而來又怎樣發展、鞏固?在科克托眼中,他大力推介的畢加索的形象究竟是怎樣的?符合我們的想像嗎?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撰文 | 馬凌

或許,那些進行驚人舉動的最初的日子,和童年時光一樣。都是些玩耍的日子。這與任何人都無關。很快,這些日子就變成了上學的日子。但是,畢加索從未執教。他從不剖析那些從他袖子上飛出去的鴿子。他滿足於畫畫,滿足於獲得一個無與倫比的行當,並讓其為偶然服務。

畢加索是馬拉加人。他向我講述他在家鄉看到的電車司機,唱著歌,根據歌聲的明快或拖沓來加快或放慢車速,有節奏地按響車鈴。這就像是那座城市的標誌性特徵。

——讓·科克托

藝術是一種戰鬥

我在等著你讓我震驚

在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里,讓·科克托並未「現身」,但是,他「存在」:衣香鬢影的派對上,菲茲傑拉德夫婦介紹說,「幾個朋友為讓·科克托辦了個聚會」。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讓·科克托(1889-1963)

誰是讓·科克托?他是法國詩人、隨筆作家、小說家、戲劇家、評論家、樂手、畫家、舞台設計師、電影導演、戛納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法蘭西學士院院士;他也是癮君子、雙性戀者、花花公子、時尚風標、社交花蝴蝶。

在1915至1925年間,讓·科克托是巴黎文藝圈的核心人物、藝術和文化的「授粉者」,傳記作家詹姆斯·威廉姆斯指出,科克托「是法國左岸和右岸、巴黎和外省、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社會主流和邊緣群體之間的信使和媒人;他是完整意義上的『樣樣管』和中間人,身系千種聯繫、萬種資源,在法國社會和文化開啟新大門的過程中促進新事物的誕生。」 正是在這「授粉」過程中,科克托「遇見」了畢加索。

早在1909年5月,20歲的科克托結識了傳奇的俄羅斯芭蕾舞團的導演謝爾蓋·加吉列夫,隨即成了團里的「雞寶寶」和「吉祥物」。1912年,他已經出版了三部詩集,並為芭蕾舞團寫了舞劇《藍神》。

可是強悍固執的加吉列夫顯然不滿意,他對科克託大吼說:「讓我震驚!我在等著你讓我震驚!」 1913年5月,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首演,演出只持續了35分鐘,現場的噓聲、咒罵和騷亂使得科克托恍然大悟、心悅誠服,「藝術是一種戰鬥」,現代藝術的革命應當帶來震驚。

這種震驚感在科克托遇到畢加索時再一次出現。那是1915年秋天,朋友將畢加索帶入科克托位於安茹路的家,從此科克托也常去舒爾策路上畢加索的畫室。此時,科克托26歲,畢加索34歲。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遇見畢加索》

作者: [法] 讓·科克托

譯者: 張莉 / 唐洋洋

版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8年3月

受一戰影響,畢加索素來倚重的畫商康維勒因為德國籍身份不得不離開,另一名畫商列昂斯·羅森伯格資金短缺,畢加索衣食無虞,可是名聲不算顯赫。而在科克托方面,畢加索變化多端的實驗風格、勇敢無畏的先鋒性,深深讓他折服。

多年以後他在一次訪談中承認:「認識畢加索,對我來說,是一種學習的機會。他向我們所有人驗證了一種默默無聞、一種永不湮滅、一種永不厭倦的持久性」。

人們質疑那些對比鮮明的高超技藝。畢加索則用他深厚的創造力證明了他是多麼不追求討好別人。他的創造力使他最細微的舉動都有了一種夢幻般的天賦。

有一次我生病了,他給我送來一隻裝在紙箱里的狗,紙箱摺疊的角度恰好可以讓它用爪子支撐住身體,捲起尾巴,搖頭晃腦。我的病隨即好了起來。從那以後,我就把我的狗比作初級(Petit Cru),也就是伊索爾德那條神狗的名字。

知音之感

兩人友誼的開端

科克托想要一個值得探索的新世界,畢加索則需要一個老練的社交引路人,二人的友誼由此開始。

此時的畢加索處於立體主義時期,受一戰藝術市場不景氣的影響,添加了些許古典主義的元素,這讓一直致力於「恢復秩序」的科克托頗有知音之感,他認為自己理應擔當起向巴黎推介畢加索的重任。1916年8月,科克托在蒙帕納斯的街上,抓拍了二十多張畢加索等人的快照。到了1917年,他邀請畢加索參加舞劇《遊行》的舞美設計。

《遊行》有著全明星夢幻陣容,加吉列夫擔任舞台監督,薩蒂負責音樂,馬辛負責舞蹈,畢加索負責舞美和服裝,科克托編寫劇本並協調一切。劇團在羅馬排演期間,科克托與畢加索在酒店裡比鄰而居,強勢的畢加索漸漸控制了局面。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畢加索與他的妻子奧爾加。

不僅如此,畢加索愛上了女演員奧爾加·科克洛娃,二人在1918年結了婚,現在流行的畢加索與奧爾加的照片里,畫家一副資產者裝扮,身後是他為《遊行》設計的海報。《遊行》於1917年5月首演,「堪稱一場盛大的醜聞」,加吉列夫要震驚,科克托終於提供了震驚。

不過,或許是出於同行的嫉妒心理,在阿波利奈爾的劇評中,畢加索的舞美設計和服裝設計被歌頌,科克托作為創意人和組織者的獨特作用卻被抹殺了。時至今日,人們必須承認,珠聯璧合的《遊行》開啟了先鋒芭蕾舞劇傳統,「誤入」戲劇界的畢加索開始受到巴黎文藝精英的關注。

通過科克托,畢加索結識了俄羅斯芭蕾舞團的長期贊助人尤吉尼亞·埃拉組瑞茲——畢加索和奧爾加的蜜月就是在尤吉尼亞的別墅中度過的。更為重要的是,大畫商保羅·羅森伯格(列昂斯·羅森伯格的哥哥)也租住在同一條街,畫商與畫家在1918年夏天結成合作關係。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畢加索為《遊行》設計的布景。

羅森伯格和搭檔許諾,將畢加索推廣給全世界,且每年購買畢加索大量作品,他們的合作關係維持了21年。由於經濟狀況的巨大改善,1919年,畢加索搬進巴黎最豪華地區的大公寓,他也繼續與俄羅斯芭蕾舞團的合作,同年為舞劇《三角帽》設計了布景和服裝。

畫家並不是通過思考整體的人生來組織線條使作品生動的,而是通過感受生命過程中從一端到另一端命懸一線的狀況做到的。這是一種雜技演員一樣的危險。以此為唯一代價,個體獨立生活,並構成了一個組織,而不是用一種生動的形式來表現死亡。任何其他的技巧都只是一種笨拙的模仿。

他跑得比美快

這就是為什麼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

畢加索春風得意之際,科克托也名聲大噪。1918年,他扶植建立了「音樂六人團」,為六位年輕的音樂家代言,並寫下了關於新音樂的論文《雄雞與小丑》。科克托贊同巴赫反對貝多芬,喜歡聖桑貶低瓦格納,批評德彪西讚美薩蒂,在一系列聰明幽默的格言警句里,最有名的是這一句:「如果一部作品看上去超越了它所存在的時代,很簡單,它的時代落後於它。」 到1962年他出版《巴勃羅·畢加索:1916-1961》,這一句化為更形象的一句:「畢加索跑得比美快,這就是為什麼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畫家莫迪里雅尼1919畫的讓·科克托。

1920年,科克托重要的戲劇《屋頂上的牛》大獲成功,帶紅了拉加耶酒吧,由於他長期在此即興創作表演爵士樂,呼朋引伴、縱酒高歌,人們甚至相信他是夜店經理。拉加耶的空間很快顯得擁擠不堪,轉年酒吧老闆索性新開了一家,名字就叫「屋頂上的牛」,是20年代一個神話般的酒吧和俱樂部。

1921年,服裝設計師可可·香奈兒在寓所舉辦聖誕晚宴,畢加索與科克托都被邀請,風頭正健的科克托還帶來了名噪一時的「音樂六人團」,香奈兒與他們的長期友誼由此開始。1922年,科克托改編希臘悲劇《安提戈涅》,畢加索負責布景設計,香奈兒負責服裝設計,大有三星輝映之勢。值得一提的是,來自美國的闊綽的墨菲夫婦也幫助俄羅斯芭蕾舞團做了部分舞台設計。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伍迪·艾倫電影《午夜巴黎》劇照。

1923年,墨菲夫婦在蔚藍海岸租下「美國別墅」,座上客包括畢加索、斯特拉文斯基、曼·雷(攝影家)、科爾·波特(作曲家)、海明威、菲茨傑拉德和太太澤爾達,基本上是《午夜巴黎》中的藝術家陣容。他們共度了一個瘋狂的夏天,從「美國別墅」流行開來的水手衫、小麥色肌膚、舞蹈、全新的上流社會度假方式,轉了個圈子,在1924年春天完成「經典化」進程——香奈兒、畢加索、科克托、加吉列夫共同推出了「運動芭蕾舞劇」《藍色列車》。

科克托對於畢加索的「宣傳」不遺餘力。他在1919年寫作《畢加索頌》,1920年寫作《畢加索新古典主義創作》,1923年寫作《畢加索》,朋友們認為科克托對於畢加索過於卑躬屈膝。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科克托(左一)與畢加索(左二)。

到20年代中期,畢加索取代科克托,成了巴黎最著名的人物,「畢加索所做的一切都是新聞」。他的配有私人司機的豪華轎車,他的白色絲質睡衣,他的比利牛斯牧羊犬,他的由管家戴著白手套上菜的豪華晚宴,與「洗衣舫」時代的波西米亞風格恰成鮮明反差。

通過近似於行為藝術的方式,畢加索塑造著自己特立獨行的藝術家形象,而這種把個人生活當作藝術的思路,很難說沒有科克托的印記。但是終其一生,畢加索關於科克托的「名言」,卻是這樣一句王顧左右而言它的話:「無論在什麼場合,讓·科克托的褲線始終完美。」

多年以後,科克托再度遇見畢加索,作為老友,二人一起去看鬥牛,留下許多照片。1962年,在一次訪談中,科克托對記者講了這樣一件軼事:有一次,他在海灘一處階梯上碰到一位胖太太與她的丈夫,「瞧,是畢加索!」胖太太對丈夫說。她丈夫說:「不是,是讓·科克托」。太太說:「一回事兒,讓·科克托還是畢加索,都一樣!」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畢加索在看鬥牛最為緊張時,他的兒子克勞德將食指塞進了畢加索的嘴裡。紐西蘭攝影師布萊恩·布瑞克攝。

科克托感喟說,自己和畢加索都被標識以「藝術家」身份,作品有待於被認識,但名字變得比作品更重要,形象又比名字更顯著。

接下來我們要向畢加索的範例致敬。他教會我們不要把紀律和害怕混淆起來。其他的就是在避難所生存和懂得穿過街道。範例表明:性格並不存在於對勇氣的重複中,相反,是存在於勇氣允許的獨立中。

畢加索之所以沒有使用任何他自己的發現,是因為這些發現已經脫離他獨自成熟起來。每個人都在其中尋找一個出發點、一顆種子、一顆青澀的果實,而不是默默地吞下它們。因為法國人喜歡墳墓;他們對青春不屑一顧,他們把新鮮水果做成罐頭再來享用。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本文系獨家原創內容,其中書摘內容經南京大學出版社授權整合自《遇見畢加索》之《畢加索》(1923年)一章。作者:馬凌;編輯:張暢、張得得。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醜,因為他跑得比美快

點擊閱讀原文,到我們的微店看看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