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寺廟供奉神祇選介——城隍神、土地
最新
04-08
城 隍 神
城隍神簡稱城隍。原為民間信仰之地方守護神,後為道教所信奉。開始在吳越地區流行,南北朝時正式稱為城隍神。唐朝時封爵,五代時加封為王。宋代列入國家祀典,府、州、縣皆立廟奉祀。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大行封賞城隍神,京都地區封有六王,府、州、縣城隍相應封為公、侯、伯,城隍神廟,遍布全國。以後整頓祀典,取消神爵,下令各地城隍按行政機構名稱稱呼,城隍廟之規模也模仿各級衙門建造,儼然形成一套完整的陰間王朝官吏系統。城隍神的職掌,原來主要為守御城池,保障治安。道教吸收其信仰後,擴大為護國安邦,祛惡除凶,調和風雨,管領死人亡魂等事。甚至各級官員赴任,皆要按例至城隍廟宣誓就職,以取得其保佑。明清以後,各地城隍廟除在城隍旁邊塑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外,還塑有十殿閻王像。
土 地
土地又稱福德正神,或者土地爺,有些地方的土地廟中還配祀有土地奶奶。他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較低,但在民間信仰極為普遍,是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流行於全國各地,舊時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現象存在。土地神的形象大都衣著樸實,平易近人,慈祥可親,多為鬚髮皆白的老人。很多地方將土地公視為財神,成為香火最盛的神仙之一,也印證了「有土斯有財」的社會心理。土地神在城鎮稱為「福德正神」,在鄉村稱為「土地公」。
TAG:安溪方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