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的新零售探索

小米的新零售探索

在阿里、騰訊大面積布局新零售的時代下,我們看看小米的新零售戰略布局!

首先看看小米的發展歷程

小米公司2010年4月成立,是一家專註於高端智能手機自主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由雷軍創辦,共計七名創始人。

小米公司首創了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的模式,將小米手機打造成全球首個互聯網手機品牌。並通過互聯網開發、營銷和銷售小米的產品。

2011年12月18日,小米手機1第一次正式網路售賣。5分鐘內30萬台售完。

小米在2014年曾摘下中國第一的桂冠。

經歷2016年的低谷之後,小米在2017年迎來強勢反彈,手機產品口碑、銷量俱佳,生態鏈蓬勃發展。

小米經歷了一次非常痛苦的「觸底反彈」,這次「觸底反彈」,讓雷軍開始重新審視這些年的戰略。

他承認:過去我們犯的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忽視了線下。 2016 年開始,小米開始大舉推進「新零售」,並承諾線上線下同價。

01

到底什麼是「新零售」?

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我們要從線上回到線下,但不是原路返回,而是要用互聯網的工具和方法,提升傳統零售的效率,實現融合。」雷軍說。

2016 年 10 月的某個上午,雷軍在一個會上,第一次談到小米正在做「新零售」,下午阿里的馬雲在另外一個城市的另一個會上,也提到了「新零售」這個詞。兩人可以說是不約而同。之後不久,京東的劉強東,也提出了自己對「新零售」的定義。為什麼大家突然都開始談「新零售」了呢?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要理解「新零售」,以及「新零售」突然火起來的原因,我們就必須首先理解到底什麼叫「零售」。

什麼叫「零售」?零售無外乎是「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三種基本要素的萬千組合。商品展現的參數和體驗,是信息流;付款收款,是資金流;自己拿回家或者快遞送回家,是物流。

雷軍是中國最早的電商平台卓越網(後來賣給了亞馬遜)的創始人,所以對零售,尤其是電商,有著極其深刻的理解。他說,從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角度來看,電商相對於傳統零售,是提升效率的典範;但在獲得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兩個缺點:

1. 損失了體驗性。從信息流的角度看,電商提高了商品信息的易得性,但是損失了商品信息的體驗性,比如衣服無法試穿,沙發不能躺倒,牆紙不能鋪滿後身臨其境感受效果。

2. 損失了即得性。從物流的角度看,電商通過集中式倉庫提高了效率,但是快遞配送導致了用戶無法即刻獲得商品。

不過,雖然損失了「體驗性」和「即得性」,電商的發展還是相當迅猛。因為它的效率優勢,確實相當明顯。

但是,發展到 2015 年左右,高歌猛進的電商平台們開始意識到一件比損失「體驗性」和「即得性」更加嚴重的問題:電商用戶的增速開始放緩

在感知上,電子商務似乎已經統治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但是冷靜地看數據你就會發現,電商銷售,其實只佔中國消費品零售業總額的10%,某些品類比較高,也就才20%左右。

這個比率在增長嗎?還在增長。但是增幅,已經明顯放緩了。也就是說,最容易接受電商的那批用戶,基本已經上網了。剩下來的80%-90%,因為習慣的原因、地域的原因、年齡的原因,讓他們到網上買東西,可能就是一場持久戰了。

用戶的增速放緩,但是電商平台(包括各種社交電商、內容電商)的數量卻在猛增。賣的人比買的人增長得快,就直接導致一個結果:僧多粥少。電商的獲客成本,也就是「流量成本」越來越高。

小米、阿里和京東,都開始遇到了增長壓力。怎麼辦?這時,依舊被傳統零售佔據著的80%-90%的廣大線下市場,就自然而然成為了電商平台們的進軍目標。

02

小米怎麼進軍?

「空投傘兵部隊,帶著最先進的武器,在空軍掩護下,從地面攻打石器時代的城池。」

這就是:新零售。小米、阿里和京東,雖然戰術各不相同(小米的小米之家/小米小店,阿里的天貓小店,京東的京東家電),但是戰略並無二異。

新零售,就是「用互聯網的效率回到線下」,讓門店的天然優勢插上「效率」的翅膀。

小米秉承了「極致」的文化風格,在運營上對這個「效率」同樣有極致的要求:那就是讓線下的小米之家/小米小店,和線上的小米商城,實現同款同價。這就是「小米的新零售」。在這個新零售的思路里,有兩個關鍵點:用電商思維對零售重構、極致坪效。

1.不二法門:用電商思維重構零售

電商認為:零售=流量x轉化率x客單價x復購率。這個公式適合一切的零售形態。

我先簡單解釋一下這幾個概念。

流量:就是進店顧客數量,在線下,這常常叫做人流、客流。流量大的門店被叫做旺鋪。

轉化率:就是進店的顧客有多少人買了東西,在線下,這常常叫做成交率。

客單價:一個顧客一次花了多少錢。花得越多,對商家越有價值。

復購率:就是一個顧客買了一次後,又來買了多少次,在線下,這常常叫回頭客。

套用上邊的公式,這個乘出來的數字,當然越大越好。

但是,線下零售和電商有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每家店的面積大不相同。這很重要,因為店鋪面積幾乎決定了運營成本。所以,均攤到每平方米店鋪面積上的銷售額,才真正體現一家店的零售能力。這裡就有一個專業的指標:坪效。

2.終極指標:極致坪效

按照上邊的演算法,坪效 =(流量x轉化率x客單價x復購率)/ 面積。

那小米的「坪效」到底做得怎麼樣呢?27萬元/平米。

這是什麼概念?僅次於蘋果專賣店(40萬/平米),是其他手機專賣店的N多倍。

在27萬的坪效下,就算按照8%的毛利來計算,現存的182家(2017年10月劉潤專訪時透露的數據)小米之家,其毛利都足以覆蓋運營成本。極致的坪效,是小米新零售的關鍵。

03

小米之家,零售新模式

截止目前,小米之家(包括授權店、專賣店)已超過300多家。

1. 選址對標快時尚。

我們都知道,阿瑪尼、LV等知名品牌,一是質量好、價格高;二是款式經典、變化慢;三是消費周期長、購物頻次低。所以他們往往是在高端百貨、高檔購物中心開它的形象店。它不注重客流量,只注重品牌忠誠度和購買客單價。但當zara、優衣庫、h&m等快時尚風靡全球的時候,我們發現這些快時尚一個普遍的特點是:產品線豐富、價格便宜,因而具有強大的聚客能力和很高的購買頻次。快時尚品牌之所以敢選那麼貴的地方開店,是因為它們是高頻消費的產品。所以,小米之家在選址上對標快時尚,一方面是想藉助快時尚的年輕、時尚消費客群,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努力迫使自己豐富商品線,加快產品周期,形成自己的聚客能力,提高自己的購買頻次。過去幾年中,小米投資了不少生態鏈企業,做充電寶、手環、耳機、平衡車、電飯煲、自行車,各種各樣都有,目的就是讓產品的時尚度更高,購買頻次更高,更切合快時尚的範式。

2. 低頻變高頻。

小米之家現在有20-30個品類、200-300件商品,所有的品類1年更換1次,就相當於用戶每隔半月都會進店來買一些好的東西。雖然手機、充電寶、手環等商品是低頻消費品,但是將所有低頻加在一起,就變成了高頻。

3.線下實體店開花。

長期以來,小米一直採取粉絲營銷、飢餓營銷、爆款營銷的方式銷售他的手機產品及關聯品,並取得了很好的成功。在人們驚呼小米營銷方式的創新成功、並進行模仿和跟進的時候,雷軍卻開始悄然地布局線下的零售門店。因為小米發現,小米的產品是一個體驗性很強的產品,單純依靠線上流量難以吸引更多的米粉。為此,小米決定開設小米之家的實體體驗店,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深度融合和雙向引流,將門店變成商品的展示區和體驗場,又通過在線購買和物流配送,增加銷售。小米就是這樣,藉助幾年來互聯網銷售建立起來的用戶資料庫,就知道顧客需要什麼產品?喜歡哪款產品?什麼產品好賣?並不斷強化爆款產品,豐富關聯產品。為保證小米之家實體門店的更好的體驗度,線下門店往往優先選擇線上被驗證過的暢銷產品,如某款手機、手環、電飯煲等來增加顧客的好感度,以此來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再比如,很多人沒有接觸過平衡車,光靠在網上看照片,比較難下決心購買。但是把平衡車放在線下門店,客戶可以摸一摸、試一試,發現這東西挺有趣的,反而更有可能購買了。這樣,通過線上和線下的雙向引流,既增加顧客的體驗性、即得性,又增加復購率和銷售量。

所謂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

而小米的新零售模式能否成功,我們也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糕侃熱聞 的精彩文章:

TAG:糕侃熱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