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光穿越看裴氏:大李村裴氏人物、祠堂、宗祠遺迹印象記

時光穿越看裴氏:大李村裴氏人物、祠堂、宗祠遺迹印象記

請點擊綠標收聽音頻

在山西省聞喜縣裴柏村的東北方向三十里開外的曲沃縣大李庄,即現在的侯馬市大李村,是裴氏中眷五十一世再興後裔的集聚地,通稱曲沃西支長門裴嵩的移居地。千百年來,薪火相傳,世代繁衍,成為明清時期全國裴氏最發達的傑出代表。

大李村南仰紫金山,北依汾河水,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現有人口3050餘人,其中裴姓約300餘人,約佔全村人口的9.84%,村裡以裴家、祁家、靳家等大戶人家為主。

裴氏望族,堪稱一絕。史料記載,曲沃裴氏以大李村(今山西侯馬)為中心聚居地。唐朝年間,大李村人裴泰,原為聞喜縣人,曾祖名裴鴻智,任襄州長史、高邑縣侯。祖父裴師武,武后時任金吾大將軍,其父裴懷感任忠州刺史。裴泰由河南左參政、工州刺史,逐步晉陞為中書令,裴泰並祀曲沃縣鄉賢祠,故有裴泰是曲沃裴氏始祖之說。裴泰告老還鄉,謙虛謹慎,和睦鄉里,村人稱讚,唐朝「楊評詩集」中,有「送河東裴泰序」。

明清時期的曲沃裴氏一般將裴嵩之父裴成認為分支祖,裴嵩是始遷祖。裴成(1341~1404)於明洪武四年(1371)攜其弟世英與次子信、三子三由聞喜裴柏村徙居於河南新安縣蘆院村,長子嵩留居在聞喜,後移居曲沃。《新修曲沃縣誌》記載裴嵩是曲沃西關人,後遷大李村,為歲貢,淶水縣縣令。曲沃裴氏在清朝康、雍、乾時代發展到極盛。

裴度(1667~1740),字晉武,曲沃大李人。附貢生,歷官江西巡撫、戶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授光祿大夫。清康熙、雍正年間有才幹的地方大員。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以例貢授刑部主事。少有才華,工詩文,喜書畫,是一位書法高手,撰《裴氏世譜跋》,編有《裴氏世譜》十二卷,曾被康熙帝列為「當時第四家」。他居官40年,為人「一意率直,畢生淡泊」,深得皇上器重。在浙江海寧曾主持築塘工程,在江西時奏請皇帝將稅關由湖口移至九江,改善了航運,大大方便了商賈。

裴宗錫(1712~1779)裴度子,字午橋,號二知,曲沃大李人。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安徽、貴州、雲南巡撫,授資政大夫。增修《裴氏世譜》,並撰《裴氏世譜跋》。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桑蠶專家,著有《山蠶譜》、《請養山蠶疏》。父子二人及孫子正文,子承父業,歷時八十餘年曲折艱辛,編纂裴氏總譜《裴氏世譜》,直至嘉慶十年(1805)七月,才終於成書問世。乾隆三年(1738)年,皇帝巡幸五台山,詔其覲見,特賜「宗錫」之名,並認做義子,人稱「父子巡撫」,大李裴家奉敕在曲沃縣高顯鎮建有「父子巡撫」牌坊。

裴正文,宗錫子,字端齋。歷任刑部陝西江蘇司郎中,四川、川北兵備道總理、軍需。授中憲大夫。

裴志濂(1725--1794),字蓮友,號謹堂,晚號汾濱痴人,大李村人,為裴志灝兄長,歷任刑部安徽司郎中,江南淮安府河務同知、江西南康府知府等,誥授朝議大夫。就在一個月前的一個雨天,我與文友陪同來自安澤縣一對夫妻同行朋友,專程到侯馬市西北方向二十里西台神村北古翠嶺台駘廟遊覽,給友人介紹了台駘廟裡矗立著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裴志濂撰文的修葺紀事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9)裴志濂書照壁諸葛武侯訓子書,以教育子孫勤奮為學,誠實做人。

裴志灝(1728---?),字漢友,號慎堂,清乾隆年間大李村人。安徽寧國府同知,官居五品,授例朝儀大夫。其五代祖裴良積,字少槐,明朝萬曆年間大李村人,曾任明鎮國將軍,封保定侯;高祖裴加增被誥贈為榮祿大夫;曾祖裴循度任選州司馬,誥贈為奉直大夫;祖父裴綉褆,任候補司訓,誥贈為朝議大夫;特別是裴度兄弟七人,同時考中,並出仕,均為督撫、布政司、府尹、知州等官,雍正、乾隆年間,大李村裴氏家族,士官如林,令人側目。嘉慶十二年(1807),裴志灝親筆題寫《勸善戒不善》,刻石嵌壁以教育後人。

裴志灝在朝廷供職,忠於職守,辦事公道正派。曾主持纂修《河東裴氏新譜》,乾隆五十八年,主持重修聞喜裴柏村裴氏兩座祠堂,晉公祠有紀事碑。現存於大李村族人裴本德院內的「裴公漢友紀恩碑」就是為紀念乾隆皇帝「千叟宴」(裴氏有和詩)而立的御詩碑。碑文主要記敘裴志灝嘉慶元年(1796)正月初四,奉詔榮赴乾隆帝在皇極殿所設千叟宴的情景,並記載了君臣之間共頌太平的七律唱和詩。原來千叟宴是邀請裴志灝兄長裴志濂的,因裴志濂患病無法赴京參加(當年十一月病故)千叟宴,經州府同意,才改由裴志灝赴宴的,裴志濂行狀有說到此事。

乾隆年間,大李村還出了裴從度、裴循度、裴復度、裴律度、裴沖度、裴衍度、裴綉襲、裴綉褒、裴承襲、裴忠國、裴念謨、裴念學、裴聰、裴驊、裴驤、裴振、裴世兆、裴奉鈞、裴奉鐸、裴豐儉、裴家玉等不少官宦人物。

曾經令人仰慕的達官顯貴,彌足珍貴的裴氏寶貴遺產風貌,經過歲月長河的侵蝕淫沒,屢遭兵火,毀缺殆盡,僅能從現今裴氏長者的依稀記憶中得到回憶與傳承,那就不妨聆聽長輩們充滿自豪感的口述與生動描繪吧。

我的父親裴啟祥(七十世),生於1941年7月,高小文化,兄弟二人,現在是村子裡裴氏家族年紀最大的長輩了。聽父親講,大李村解放前,就建有城牆,到1949年解放前夕,就幾乎拆完了。 大李村呈烏龜形狀,面朝北,烏龜頭處是一座河神廟,記事時就是一片廢墟,左前腳處是泰山廟,右前腳處是老爺廟,後左腳處是華佗廟,後右腳處是娘娘廟,正南方也就是烏龜的尾巴處也有個廟。這些古建築現在回想起來,都記憶猶新,歷歷在目。裴氏宗祠位於現在村子的中心,就是族人裴本明宅院處。

大李裴氏祠堂「世德祠」,位於村中偏西位置,整個祠堂建築坐南朝北,祠堂三間,有高門台階,門兩邊有插旗杆的石柱子,頗具規模,很是氣派!大門對聯:巍峨祠宇(上聯),閥閱人家(下聯)。四字聯,乾隆御筆;廳堂聯:不作風波於世上(上聯),自無冰炭到胸中(下聯)。雍正御筆。(據《侯馬文史資料》第二期)。邁進祠堂大門,左右兩邊各有兩排廊房,院子分為前後兩個院,再向前邁進一個弓形圓門,便是裴氏祠堂,兩邊各有耳房,每逢清明、中元等節氣,但見裴家各族的親人們,三五成群的結伴來到祠堂里,先是將院落里打掃乾淨,屋裡擦拭乾凈,然後擺上貢品,焚香叩首,抬眼便是供奉著歷朝歷代裴氏祖宗的靈位,有上百個牌位。裴氏家族講究風水,曾經因時辰不好,老人病故不能即時入土,又由於家敗無錢安葬者,便將先人靈柩暫寄在宗祠里兩邊的耳房裡,看上去有數十副。在1949年解放前夕,聽說解放軍要打土豪分田地,由於怕祠堂里好多祖宗牌位被毀掉,我爺爺就趁夜晚,偷偷地往出背了好幾簍子,傾倒在了一個裴家廟廢棄的大坑裡填埋,後來誰也不知道這回事了。

我的爺爺裴和安(六十九世),年輕時就喜好把玩字畫,收藏了不少名人字畫、中堂,每年有好幾次去北京古玩市場上去售賣,或淘得自己喜歡的東西,再後來,在曲沃縣城裡開了個鋪面較大的雜貨鋪,經營的生意風生水起,掙了不少錢,父親說,爺爺樂於裴氏公益事業,出資張羅,一手操辦,前後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將存放在裴家祠堂里的數十副靈柩運往到大李村東南坡上,也就是現在毗鄰北塢村東北不遠的地方,即大李村裴氏祖塋安葬,名叫圍脖墳。移靈那四、五天里,張燈結綵,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排排場場,風風光光,家裡專門搭起爐灶,煙酒招待親朋好友,全村幫忙湊熱鬧的鄉鄰儘管免費吃喝,好不熱鬧。後來,村裡的小學校就設在了裴家祠堂里,父親還在裡邊讀了幾年學,解放後大約在1950、1951年間,全國開展了破「四舊」運動,就將這個有四五百年歷史的裴家祠堂徹底給拆毀了!在村子裡中間靠北還有個裴氏家族建立的一個大花園,村裡還有好多廟宇、戲台和牌坊,我還清楚的記得在大李村西門外,有個坐北朝南的大戲檯子,舞台上唱著古裝戲,下邊是看戲的男女老少,還有賣火燒的,賣醪糟的,不記得有次開什麼大會,我作為紅小兵扛起紅纓槍,還在舞台上邊列隊站過崗,可惜改革開放以後,偌大的舞台在不知不覺中給拆毀了。另外,大李村還留傳著七門院、七門祠、七門墳的遺迹和傳說。

倘若歷史原貌依舊靜靜的矗立在歲月風雨中,那大李村儼然就是一座裴氏活化石博物館,蔚為壯觀,可謂是晉南大地姓氏文化古村落里,一顆永不熄滅的璀璨明珠!

上圖說明:侯馬博物館藏墓碑墓表從右至左為裴廣文,裴蔚文,裴綉禔,裴循度,裴志灝。

民國時期留學日本的裴仕毅,是一位橋樑專家,解放前曾任江蘇交通廳廳長,建國後擔任河北交通廳高級工程師,傳說當時日本人修鐵路,南同蒲鐵路圖紙是從大南庄村正直向南的,要經過裴家祖墳地。經和日本人協商,鐵路線向西然後向南拐,改變方向,在大李村拐了個彎兒,既減緩坡度,又減少工作量和費用,同時繞過裴家祖塋地,才得以保留了原貌。父親清楚的記得每年清明時節,族人陸續的來到這裡給列祖列宗焚香叩拜,1958年全國掀起轟轟烈烈的農業生產大躍進,人們將祖塋挖地三尺,破壞的面目全非,將好多石碑拉回到村裡用於修建汾河提水站,至此,記述著裴氏家族事迹的一通通石碑就默默無聞的被砌在了提水站的樓房根基里,時至今日,無暇陽光!

據《新修曲沃縣誌》記載,1928年,大李村還有眾多裴氏紀念性牌坊,如位於曲沃縣高顯鎮高顯村的四世一品坊、萬邦總憲坊(裴度)、三眷舊族坊、河東世家坊、侯馬市上馬辦事處驛橋村的大中丞坊(裴宗錫)等,構成一方榮觀。村裡還建有裴泰祠堂。清乾隆年間,原存放在聞喜縣裴柏村裴晉公祠里《裴居儉造像記》一座石佛,其實是裴居儉兄弟等為參舒州使君敬造供養的石像,1784年,裴度將這尊石佛移到曲沃大李庄西的石佛寺內,使名實兩合,供族人祭拜。抗日戰爭時期,族人又將其移放在曲沃縣城縣黨部,後來失蹤了。80年代,我的堂伯裴啟瑞到太原山西省文管會遊覽,忽然看見白石佛在展館圪台上,白石佛一隻胳膊斷了。當時他看到白石佛很激動,裴家的東西咱認識,回來後激動的給王旗宗親敘說了這件事,王旗宗親在他主編的《裴氏碑誌集》有文字記錄。侯馬博物館珍藏有五通大李裴家墓碑和墓表,這些都是王旗宗親和博物館工作人員四處尋找拉回來的,其中有裴廣文墓志銘、裴蔚文墓志銘(中書舍人),裴綉禔墓志銘、裴循度墓志銘、裴志灝墓表和裴綉襲墓志銘,其它散軼的有待找尋。大李村裴家多位賢人曾得到朝廷褒獎,墓碑周圍刻有雕龍,背面有詔書。

裴氏後裔以德馨為榮,以不讀書為恥,非常注重子女的學習和教育。舊社會大李村共建有三所私塾,裴姓人口只佔到全村的三分之一,辦有兩所私塾供子弟讀書育人,其他姓氏人口佔三分之二,卻只有一所私塾,反映出大李村裴家對後人學習文化知識重要性的認識,祖祖輩輩踐行「重教務學,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裴氏家訓,教化育人。

悠悠歲月時光為筆,滔滔汾河流水做墨。如今,裴氏歷史人物、裴氏宗祠、祠堂等昔日樓台殿閣,早已蕩然無存,但大李村裴氏家族千年輝煌的寶貴精神財富,卻一直在昭示後人,時刻銘記著家訓家規、傳承著優秀家風......

(本文特別鳴謝裴王旗宗親協助整理)

二0一八年四月二日清明時節

本文山西 侯馬 裴建宏宗親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閱讀完了,有何感想,請在下面寫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東裴氏文化 的精彩文章:

我的陪讀的日子

TAG:河東裴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