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馥 | 聞香識女人——為了美白我們什麼都敢往臉上抹
原標題:柳馥 | 聞香識女人——為了美白我們什麼都敢往臉上抹
本 文 約 3500 字
閱 讀 需 要
7min
中國人審美離開不一個白字。正所謂一白遮百丑,所以,雖然所謂塗脂抹粉,塗脂在前,但更多時候施粉比塗朱更重要。妝粉的重要還有一個特殊的因素,相較胭脂青黛,妝粉是一個男女通用的化妝品。古人言:「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其實,士亦為知己者容。《魏略》有一個小故事說有一個邯鄲淳的士人,特別有學名,曹植去拜會他之前,特地沐浴一把,順便塗了一臉粉才出門。
塗粉,不是女人的專利,但是人們歷史印象里女子的閨中生活更離不開妝粉而已。
一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曰:「粉,傅(敷)面者也,從米分聲。」粉,拆字而解,它是用米研磨而成的。人們最早於敷面的妝粉,就是米粉。米粉,誕生的時代不可詳細考源了。《墨子》曰:禹造粉。依著這種說法的話,我們先民在夏朝時期就已經用上了妝粉了。夏朝那會兒流行不流行用妝粉就不好說了。《楚辭·大招》上說,「粉白黛黑,施芳澤只。」想來在春秋時代,妝粉已經成了美人梳妝鏡前必不可少的化妝品。
唐寅《王蜀宮妓圖》
今天的姑娘去購買底妝的時候,有三個必要考慮的點,一是色號是不是貼近自己的膚色,二是粉質夠不夠細膩,三是持妝度好不好。其實,這三點也是古代美人們選擇底妝的時候要考慮的,唯一不同是古人在粉底色號的追求上只有一個字——白。《淮南子》曰:漆不厭黑,粉不厭白。所以,古人在製作米粉的時候,一般會選擇色澤純正的粱米、粟米。這兩種米除了白之外,粘性也強,持妝度比較好。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有詳細記載米粉的製作工藝,這段文字很長,我們全文翻譯成白話,大致是這麼個流程:
材料上,首先是粱米,粟米其次,這些米中不能摻雜雜物,放到臼中搗碎,再揀去碎雜再次提純,過程中要保證不混雜其他糧米。如果混入其他糧米,如糯米、小麥、黍米、穄米等,作出來的粉英品質就會不好。提純後,我們把碎米粉放到水槽中注水,用腳踏踩十遍,再淘洗乾淨,直至淘出來透徹的清水為止。然後,再用一口大瓮盛滿水泡米。春秋季,需浸泡一個月,夏季只需浸泡二十天,冬天則要泡上六十天。一定要浸泡到上面說到的日子,日子不滿的話,作出的粉會不夠滑膩。在浸泡的期間不用換水,就是米被泡爛發臭也不能換水。日子滿了,再換清水,在瓮中淘洗,用酒杷攪動,這時淘去米會發酵出的醋味。不要緊,我們多清淘幾遍,直到氣味淘盡了。
接著,我們把米粉倒到一個瓷盆中,進行更進一步研碾。可以適度加水浸泡,攪動。然後,把白色米汁沁出來,用絹袋過慮米汁到另一個瓮里。過濾出來較粗的顆粒,繼續研磨,用水浸泡攪動,再接出來過濾。所有的東西都研磨細膩之後,用杷子在酒瓮中用力打擊米粉一段時間,再靜放等其澄清。然後取出澄出來的清水,倒出剩下的濃汁,放在一個大盆中,用木杖沿同一個方向攪動,切記不要左右來回攪,大概三百多轉之後,停下來再蓋上酒瓮,防塵。再等過一段時間,米汁澄清了,我們用勺子慢慢取出清水,再用三層布貼在粉上,布上鋪粟米糠,糠上撒草木灰。如果草木灰濕了,那就要換新的草木灰繼續吸水份,直到草木灰不再潮濕。
然後我們揭去吸水層並切掉已成型的米粉塊四周粗糙干白沒有光澤的部分。粗粉,是米粉表層構成,所以沒有光澤。剩下的中間部分形狀圓如缽盂,看起來就像是去殼的鴨蛋一樣白膩潤澤,這一部分名叫「粉英」。粉英,是由米粉中心部分構成,所以光潤細膩。為了讓粉英更加好用,我們還得選一個晴天,把粉英鋪在床上,用刀子削開,再曬一回干。之後,用腳擠緊粉英,再用手不停地大力搓擠。這樣,用力搓出來的粉英就會更加細膩。
綜上,要製作一塊完美的粉餅,除了精選原材料(粱米、粟米),還得經過淘洗、水浸、熟研、過濾、取汁、攪拌、沉澱、澄清、選切、曝晒等多道人工。而這種製作粉英的方法,一直被沿用到了唐宋。
除了這種純天然的「粉英」之外,古代美人還喜歡胡粉塗面。所謂的「胡粉」,它與西域胡人無關,只是一種用鉛制的妝粉。據說東漢劉熙《釋名》:「胡粉:胡,糊也,脂合以塗面也。」糊,只是謂其形也。早期的鉛粉還沒有經過脫水處理,所以多呈糊狀。鉛粉的起源跟米粉一樣都是無法詳考的,但是晉代張華在《博物志》上說:「紂燒鉛錫作粉。」把鉛粉的發明權給了紂王,若按這說法,鉛粉比米粉大概晚了近千年,但是鉛粉流行度一點兒不亞於米粉。鉛粉相較米粉而言,顏色更白,光澤更好,最重要的是東漢開始,鉛粉大都吸干水分製成粉末或固體形狀,變得便於攜帶且易於保存。
1959年,新疆民豐縣北大沙漠一號東漢墓出土一件白絹刺繡雲紋粉袋,袋身上紅、黃、綠、棕等色絲線綉成,下圍裝飾了漢代流行的紅色柿蒂形邊飾,其精美程度不下於今天的粉妝粉。古代裝粉餅除了精美的粉袋,更為流行的還當屬粉盒,質地有陶瓷器、也有金銀器,造型多種多樣,盒身上一般也會飾有一些紋樣。若說經典款,依舊是古今大同,圓形扁盒是一個流行了一千多年的造型,而更有意思的粉盒內跟今天粉盒一樣,有些配有一個粉撲。1988年江西德安縣義峰羽絨廠南宋周氏墓出土一個金屬粉盒,盒中就有一個絲綿粉撲。
進入宋代,不僅粉盒的設計越加精緻貼心起來,粉餅造型也開始越加走心了。今天很多品牌出自家的粉餅會刻上自己的LOGO,宋代粉餅上雖然沒有LOGO,圖案也是不少的。福建南宋黃升墓就出土了若干枚的粉餅,這些粉餅被人用花模壓成了圓形、方形、四邊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狀,粉面上還凸印上了蘭花、牡丹、菊花、荷花等花草紋樣。
黃升墓出土的粉餅
南宋中興的四大詩人范成大在《桂海衡虞志·金石》說:「鉛粉,桂州所作最有名,謂之桂粉。」其實,南宋制粉業已然頗有規模了,享負盛名的妝粉還有韶州產的韶粉、吳越地區的官粉、辰州產的辰粉等等。到了明清,香粉鋪子也越加品牌化,國貨名品戴春林從晚明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嫏嬛山樵所著《補紅樓夢》中說,薛蟠每次路過揚州必要去戴春林買香粉。
二
古代妝粉也叫香粉,跟今天化妝品一樣都有加進一些香料調和氣味,彷彿美人所用之物必要有芬芳之氣。唐代孫思邈《千金方》的香粉法條:白附子、茯苓、白朮、白芷、白斂、白檀(各壹兩)、沈香、青木香、雞舌香、零陵香、丁香、藿香(各貳兩)、麝香(壹分)、粉英(陸升)。
香粉雖好,但不能多塗。畢竟這東西的主要成分是鉛,用多了會鉛中毒。清代醫學家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說:「粉錫即鉛粉,乃以鉛打成薄片,入甑,用醋一瓶同蒸,化為粉用。今杭城多有業此,名曰粉坊,工人無三年久業者,以鉛醋之氣有毒,能鑠人肌骨,且其性燥烈,坊眾人每月必食鵝一次以解之。」吃鵝是否能夠鉛毒,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從無三年久業者來看,食鵝還是解不了根本問題。
鉛中毒,輕則出現血流加快、頭部眩暈等反應,嚴重點的話,會導致色素沉澱形成黑斑。相應地也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中毒越深,黑斑越重,為了遮蓋臉上的黑斑又不得不塗更多鉛粉,跟著毒也越中越深。古人也想了很多方子去除鉛所含的有害成分,比如利用高溫加熱的方式來除去鉛粉中的有害物質,《千金翼方》中煉粉方條:「取胡粉三大升。盆中盛水。投粉於中熟攪,以雞羽水上掃取,以舊破雞子拾枚,去黃瀉白於瓷碗中,以粉置其上,以瓷碗密蓋之,伍升米下蒸之,乃暴干研用,傅面百倍省,面有光。」
南宋陳元靚所撰《事林廣記》也提到了用雞蛋過濾毒質之法,而相較與這兩個方子,最有意思還是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記得「玉簪花」條上面云:「今人取其含蕊,實鉛粉其中,飯鍋上蒸過,雲能去鉛氣.且香透粉內,婦女以勻面,無干痣之患。」
《紅樓夢》提到的「玉簪花棒」
《紅樓夢》也有提到「玉簪花棒」,如此看來並非捏造,只是《紅樓夢》的「玉簪花棒」並非由純粹的鉛粉製作,而是用紫茉莉花種,研碎了兌上香料制的。這種粉也叫茉莉粉,它還真是明清特有的一種妝粉,因為紫茉莉原產於南美,明清時期才傳入中國,因為其種子呈白色,類似珍珠的樣子,所以也有人稱其為珍珠粉。那會兒真正珍珠粉被稱為珠粉,珠粉的造價顯然不是常人可問津的。相對便宜點,還有貝殼粉。
然則,最經濟實惠又無毒還是米粉。不過,純米粉的上妝後期,較之鉛粉還是處在下風。所以,將米粉和鉛粉混合未嘗不是一個降低鉛粉危害的好方法。早在魏晉時代,宮人段巧笑就以米粉、胡粉摻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古代各種材料質地的妝粉很多,在美的面前還是有很多美人如壯士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一般,勇敢地塗純鉛粉上面,甚至為了追求白和光澤感用上汞粉,即是水銀粉。不過,水銀粉在古代葯妝當中也有一定地位的,古代有一款知名潔面產品叫太真紅玉膏,它的配方很多版本,其中《本草綱目》卷九引《閨閣事宜》所記「太真紅玉膏」的方子就含有水銀的成分。
畢竟,在美的面前,重金屬神馬都只是浮雲。想想魏晉那會兒的人為了讓自己白點,天天把感冒沖劑的五石散當美白丸服用。五石散主要成分是鐘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黃、赤石脂。這葯沒事內服的危害,一點兒也不比純鉛粉上臉少。
值班主編 | 曲飛 值班編輯 | 小窗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創作品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孫傳芳之死新探:民國俠女復仇案幕後隱情
※兄弟兒子情敵大臣全鬥倒——宮斗界的獨孤求敗大隋獨孤皇后
TAG:搜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