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管打坐:此時山僧都不會

只管打坐:此時山僧都不會

《草庵歌》

石頭希遷 原著

智剛 解讀

原文:吾結草庵無寶貝,飯後從容圖睡快。成時初見茅草新,破時還將茅草蓋。

解讀:出家人稱自己是貧道,貧道貧道,不積世財,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香嚴智賢禪師說:「去年貧,未足為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永嘉曰:「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佛法沒有什麼玄妙,只是飢來吃飯困來眠,眼橫鼻直空手還,作為一個出家修行的僧侶,除了行持佛道以外,難道還有別的事可希求的嗎?無事是貴人。雖然身住茅草屋裡,僅能遮寒避雨,然而在他胸襟里的菩提比盡界更多。他於如來藏里親自收取無價珍寶。一個修行人如果少欲知足行持佛道,那也就是最富足的人了。相比吃著山珍海味住著玉殿朱樓的人,倘若心不知足,也是貧窮如同乞丐一般,那樣虛度光陰又有什麼意思呢。

原文:住庵人,鎮常在,不屬中間與內外。世人住處我不住,世人愛處我不愛。

解讀:住在庵中的主人是誰?他沒有假我的面具,他已經通達了宇宙大道真實的自己,他已能安住在自性中,不偏出不染污自性。他不會掛礙在局量的身見里畫地為牢,他的自我感已經脫落,沒有「這是內、這是外、這是中間」的錯覺,他不偏離正見正行,常常住在正覺正受的自受用大道中,以般若正眼看待一切。世間人貪愛的五欲不是他的住處和愛處,那將是生死輪轉無有了期的。修行人的住處和愛處是弄明白真實的自己,超越有無之見,身心脫落得證大解脫地,行持佛道。他已經證得永恆的生命,他恆在極樂,他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和真實意義,無論他在打坐或是思考、講話、行動或是沉默,他都恆常處於涅盤寂靜中自在安樂。

原文:庵雖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體解。上乘菩薩信無疑,中下聞之必生怪。

解讀:世人看到的是這個和尚住在一個茅草棚里,可是他們觀察到的只是從對境中、心智里看到的影像,他們怎樣也無法窺探到茅草屋裡的這位和尚已經親自證得到正覺菩提,他的境界含藏法界,經中云:「虛空生汝心內,如片雲點太清里」。他已體取瞭然無自己則無非己。他的實相境界是通過自受用三昧只管打坐實修證得的,是那些對只管打坐有絕對信仰的人才有機會獲得如此般的大解脫地,那是信心不二的明證,這是有上乘根基的人才有的信心。而那些對只管打坐缺少信心的中下之士則多生疑謗。他們多少都會怪佛法不如自己的意。

原文:問此庵,壞不壞;壞與不壞主元在。不居南北與東西,基上堅牢以為最。

解讀:此庵是指本源自性、當下、是處、這裡、人人腳跟下,這個壞不壞呢?壞是本元在的不常性,不壞是本元在的不斷性。起時唯法起,滅時唯法滅,起滅是阿誰起滅也。僧問大隋:「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這個壞不壞」?隋云:「壞」。僧云:「恁么則隨他去也」。隋云:「隨他去」。後有僧問修山主:「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這個壞不壞」?山主云:「不壞」。僧云:「為什麼不壞」?主云:「為同於大千」;兩員善知識說壞有宗旨,說不壞亦有宗旨;耽源應真云:「湘之南,譚之北,中有黃金充一國,無影樹下合同舡,琉璃殿上無知識」。基上堅牢是指他的假我已經脫落乾淨,他的般若智光恆常閃耀,他的極樂凈土已經現前。

原文:青松下,明窗內,玉殿朱樓未為對。衲被蒙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

解讀:蘇東坡聞溪水聲悟道,因作偈曰:「溪聲本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永嘉曰:「入深山,住蘭若。岑崟幽邃長松下,悠遊靜坐野僧家,闐寂安居實瀟洒」。真實道人的住處又豈是那世間的玉殿朱樓可以相比的。道元禪師說:「山僧無佛法,任運且延時,朝朝日東出,夜夜月落西,雲收山谷靜,雨過四山低,三年必一閏,雞向五更啼」。臨濟禪師說:「無事是貴人,但莫造作。佛法無用功處,只是平常無事。拉屎送尿,飢來吃飯,困來即眠。」此之即所謂「都不會、萬事休」。

原文:住此庵,休作解;誰誇鋪席圖人買。迴光返照便歸來,廓達靈根非向背。

解讀:住在只管打坐的自受用三昧中,千聖亦不識,不是思量境界,要阿誰解會?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非思量處,識情難測;通玄峰頂,不是人間。既然不是人間,又如何做買賣?只是廓然無聖迴光返照真實的自己。只此不染污,諸佛所護念。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三祖曰:「背觸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采,即屬染污」。

原文:遇祖師,親訓誨;結草為庵莫生退。百年拋卻任縱橫,擺手便行且無罪。

解讀:達摩祖師把佛法帶到中國來,不圖名利,不住聚落,親自於嵩山洞穴中示範面壁只管打坐九年,誨人以坐禪辦道;既然已經決志辦道,那麼即使住在茅草篷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修行,也不可輕易生起退心,一定要奮勇精勤才行;聽說有這樣一位行腳僧,他想要去山上拜訪一位得道高僧,當他走到半山腰時,忽然舉頭,卻望見山門處正是那位高僧在向他招手,就在這當下他忽然覺醒,然後轉身就下山去了。他從前一直以為這個百年的色身是我,誰曾料想這是一個誤解。因此,他已瞭然自性,隨處悠棲,縱橫自在。

原文:千種言,萬般解,只要教君長不昧。欲識庵中不死人,豈離而今這皮袋。

解讀:不要誤會以為離開色身更有一個不死的主人,這是一個錯誤的見解,因不知身心一如,心境不二故。雖說色即是空,然而如空不是空,更當是色即是色,這個身心的作用非無,盤腿手結印,行住坐卧拉屎放尿,六般神用,皆不離方寸。臨濟禪師說:「六道神光,未曾間歇」。 永嘉曰:「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 說一千道一萬,只是要我們只管打坐常惺不昧。勿隨凡情聖量,勿偏離,勿放逸,般若智光常現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衹管打坐 的精彩文章:

TAG:衹管打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