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正禪宗之五位君臣

真正禪宗之五位君臣

五家七宗,枝分派列,宗風激揚,各擅勝場,而以曹洞宗的「五位君臣」最為妙趣玄奧。這裡,我們不妨採取通俗簡易的方式,管中窺豹,領略曹洞宗細密無間、超佛越祖、臻於化境的殊勝高深境界。這一篇章,真真可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只要您平心靜氣地品茗,敢保深入智海,般若法喜充滿!

自古以來,眾人解讀「五位君臣」,五花八門,莫衷一是。明末曹洞殿軍永覺元賢大師在垂暮之年,抱病寫作《洞上古轍》,對古往今來錯解曹洞宗旨進行撥亂反正。

「五位君臣」源自《寶鏡三昧》「重離六爻,偏(即臣、作用、事法界)正(即君、本體、理法界)回互,疊而為三,變盡成五。」系曹洞宗開山鼻祖洞山大師所創。曹山是洞山的親傳嫡嗣,子承父業,留下許多註解旨訣。我們要了解「五位君臣」,務必回歸洞山、曹山和元賢這三位大師的本懷,依其指南作為公認標準,切切不可自立規矩。

所謂「疊而為三(初二爻為一疊,三四爻為一疊,五六爻為一疊),變盡成五(互動變化成為五個卦)」,是以正為陽爻,偏為陰爻,重離六爻,偏正回互。下面逐一解釋:

第一卦是重離卦。二陽一陰,中虛外明,具有「光明麗天」的含義,表示「正中來」,妙挾前後四位,屬於正象至尊之位,不能與他位互相對待。再細而深究,重離一卦,圓具世出世間一切法,妙義無窮。

第二卦是既濟卦。以重離卦上三爻,陽爻變陰爻,陰爻變陽爻,結果化成水火既濟卦,表示「正中偏」。

第三卦是未濟卦。以重離卦下三爻變成火水未濟卦,表示「偏中正」。

第四卦是益卦。以重離卦中間三四五爻變成風雷益卦,表示「兼中至」。

第五卦是損卦。以重離卦二三四爻變成山澤損卦,表示「兼中到」。

損益二卦,均出自於中間回互,也就是兼帶之義。風雷俱動,象徵著兼至的生髮作用;山澤俱靜,象徵著兼到的回歸於體。以上五位配五卦,不僅含義完全相合,而且未濟卦與既濟卦正好相對,損卦與益卦也正好相對,渾然就是天造地設,毫無人力安排之跡。

您看看,僅僅重離這麼一卦,就具足三疊五變的天然玄妙,根本不必外求,是不是理趣橫生、不可思議呢?

GIF

曹山大師還作黑白五種圓相圖表示「君臣五位」,其意是借「黑(●)」表「正」,假「白(○)」示「偏」,正偏相資,君臣道合。

以黑多白少()為「正中偏」,正中有偏,此時隻眼豁開,頓明本有,為誕生王子,然而初悟之時,理尚未徹,氣力不充,用黑多白少之相表示初悟此理;

以白多黑少()為「偏中正」,偏中有正,此時轉位(尊位為正)就功(功勛為偏),觸境遇緣,不斷用功,為朝生王子,用白多黑少之相表示以理融事;

以中黑外白()為「正中來」,由前二位而登上至尊貴位,「正中來」是前後四位的樞紐,前二位入此位,後二位出此位,統前攝後,獨一無侶,絕諸對待,用黑在內而白在外表示理事一如;

以全白()為「兼中至」,妙印當風,縱橫自在,事事無礙,用全白之相表示全體即用;

以全黑()為「兼中到」,妙盡功忘,混然無跡,返樸歸真,用全黑之相表示全用即體。

曹洞祖師採取這種意象(卦象是意象,圖像也是意象)譬喻的方式,形象地說明悟道以後漸次通達的境地和歸家途中的風光。可謂一位才分,五位俱彰。好比世間之物,才說前,就有後,才說前後,就有中間和左右。

因而,《寶鏡三昧》說「如荎草味」,即葯中五味子,一草具五味;又說「如金剛杵」(力士手執的寶杵,見下圖),「正中偏」、「偏中正」這前兩位相對未兼,「兼中至」、「兼中到」這後兩位相對兼帶,只有「正中來」獨露無對,妙挾前後四位,您看看,這樣是不是呈現兩頭闊、中間狹的形狀,像金剛杵一樣?

好了,有了這些常識,我們就能明白洞山祖師「君臣五位頌」到底在說些什麼了。

1.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識,隱隱猶懷舊日嫌(洞山原話)。

「正中偏」是講初悟時分的景象。「三更初夜月明前」,正位用夜分表示,偏位用明分表示,黑中有明,表示理由悟顯,所以說曹山點評說「暗裡點頭」、「肯心自許」。曹洞宗中興名將宏智覺祖師頌曰:「雲散長空後,虛堂夜月明。」然而悟跡未除,理尚非真,因此「莫怪相逢不相識」,仍須放下迷悟對待,才能端拱無為,所以曹山點評說「忘卻也,俱拱手去也」。否則大法不明,難免「隱隱猶懷舊日嫌(可疑之處)」。若有所重,不名沙門,大悟十八,小悟無數,脫盡層層皮膚,吐盡礙膺之物,絕後再蘇,欺君不得,所以曹山點評說「今日重什麼?這麼則不自欺得。」雪岩欽祖師悟後又經十年,觸目槐樹才了無疑滯;高峰祖師悟後又經五年,枕子落地才天下太平。這都是非常經典的案例。

曹山總結「正中偏」頌曰:「白衣雖拜相,此事不為奇。積代簪纓者,休言落魄時。」意思是說,初悟此理,如同平頭百姓一下子就官拜宰相,但是並不奇怪,因為本來面目各自具足,代代相傳的珍貴「簪纓」,只因一念無明而暫時落魄而已。

2.偏中正:失曉老婆逢古鏡,分明覿面別無真,休更迷頭還認影(洞山原話)。

「偏中正」是講悟後用功的景象。曹山總括點評說:「緣中會也!」從此不易為水月鏡像一般的萬法境緣所迷惑,能夠自解做活計了。見道之後,猶如「失曉(不知天亮,指起床偏晚,譬喻眾生久在輪迴不知覺醒)老婆逢古鏡」,已經「如臨寶鏡,形影相睹」了。曹山點評說「露也,什麼模樣別不呈色」。此時,頭頭上顯,物物上明,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分明覿面(見面)更無真」,立處即真,更無別真。曹山點評說「未有真時較些子(還差不多)」。只是不可再犯迷糊,「休更迷頭還認影」。曹山點評說「不是本來頭,莫認影即是」。

曹山總結「偏中正」頌曰:「王宮初降日,玉兔豈能離。未得無功旨,人天何太遲。」意思是說,初悟之後,如同降生王宮,出生即為王子,但是尚未功成名就,必須假借功勛(為了幫助吳剛早日砍倒桂樹,玉兔不停地把砍下的枝葉搗碎。祖師常用玉兔譬喻功勛)保任,如果還沒到無功用的境界,則未免仍然滯於人天。

3.正中來:無中有路隔塵埃,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洞山原話)。

「正中來」是講證得法身的景象。經過「正中偏」和「偏中正」久久為功之後,證得法身正位,到大休大歇安穩之地,獲自受用三昧,諸天捧花無路,魔外潛覷不見。此時,正要從「無中(正位)」轉身到「有路(偏位)」過來(正中來),但是尚未入俗,與塵世相隔,所以說「無中有路隔塵埃」。這位孤家寡人不可觸犯,若能善於回互,從旁敲唱顯現,也要勝過巧舌如簧,所以說「但(只要)能不觸當今(皇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隋朝有位辨士,名叫李知章,只要他參與辯論,大家無不張口結舌,因此被人稱為斷舌才)」。曹山點評說「叮嚀不得」。

曹山總結「正中來」頌曰:「子時當正位,明正在君臣。未離兜率界,烏雞雪上行。」子時是十二時辰當中最為獨特的時辰,既是一天的開始,又是一天的終結,以此譬喻證得法身正當其時,正當其位,君臣道合,露地白牛,只閑閑地,大休大歇。「兜率界」是彌勒內院,比喻真凈本體界中,「未離兜率界」,就是自受用三昧,尚未轉身入塵垂手;「雪」一向被禪宗用來表示「一色邊事」,指代本體法界,「烏雞雪上行」,就是踏在本地風光,理事融為一體。

兼中至:兩刃交鋒不須避,好手猶如火里蓮,宛然自有衝天志(洞山原話)。

「兼中至」是講功位齊彰的景象。真如不守自性,佛心不墮尊貴,龍天推出,入塵垂手,正不居正,偏不落旁,體用雙彰,功位兼至,得他受用三昧。曹山解說為「冥應眾緣,不墮諸有」。此時透脫法身,大機大用,賓主問答,作家相見,虎口橫身,收放自如,不會傷鋒犯手,所以說「兩刃交鋒不須避」。曹山點評說「主客不相觸,彼彼不傷,箭箭相柱,脈脈不斷。」雖在紅塵堆里灰頭土臉,然而如同火里蓮花,越煉越鮮亮,這才是真正的好手,所以說「好手猶如火里蓮」。曹山點評說「壞不得」。此時自有一股衝天氣概,不向如來行處行,敢向聲色堆里七顛八倒,所以說「宛然自有衝天氣」。曹山點評說「不從人得,不借也」,全在自心中開顯,不從他借。

曹山總結「兼中至」頌曰:「焰里寒冰結,楊花九月飛。泥牛吼水面,木馬逐風嘶。」火焰里結寒冰,秋天裡飛楊花,泥牛在水面哮吼,木馬在風中嘶鳴,偏正交參,理事兼至,諸法並興,萬機齊赴。

兼中到:不落有無誰敢和?人人盡欲出常流,摺合還歸炭里坐(洞山原話)。

「兼中到」是講功位俱隱的景象。禪宗淵深透脫,上一位「兼中至」透過法身,體用齊彰,偏正並舉,莊嚴國土,成熟眾生,已然登峰造極,但卻依然稍遜風騷,略輸文采,直須功位俱隱,偏正匿跡,方是臻於化境的無上究竟終極處,才稱得上宗門所謂的「向上人」。曹山解說為「混然無內外,和融上下平。不是心,不是境,不是事,不是理,從來離名狀,天真忘性相。」偏則有語,正則無語,路逢達道人,莫將語默對,所以說「不落有無誰敢和」?可是「人人盡欲出常流」,卻不知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有趣即乖,擬向便錯。曹山點評說「有什麼出頭處?動則死!」還源合本,凡聖情盡,飢來吃飯,困來睡覺,聞佛一聲漱口三日,談禪說道滿臉通紅,所以說「摺合還歸炭里坐」。曹山點評說:「從上先德,推此一位,最玄最妙。」情到深處作弄人,理到極處只是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曹山總結「兼中到」頌曰:「渾然藏理事,朕兆卒難明。威音王未曉,彌勒豈惺惺?」出神入化到了極處,渾然天成,理事俱泯,朕兆難分,空劫之初的威音王佛尚且不曉得,現在的彌勒菩薩又怎知道呢?到此境地,諸佛不敢覷著,個個亡鋒結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拙無 的精彩文章:

真正禪宗之反覆悟道
真正禪宗之坐脫立亡

TAG:拙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