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清明尋祖,以茶為祭,盡素雅之禮

清明尋祖,以茶為祭,盡素雅之禮

清明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它將節氣日與民俗節日融為一體,是天時與人時的合一,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傳統觀念。

祭祖是清明節的一大主題。茶在祭祖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從古至今,源遠流長。

茶與祭祀

在我國民間習俗中,茶與祭祀的關係十分密切。在人們心目中,茶葉是聖潔之物,膜拜神祗,供奉佛祖,追思先人,獻上清茶一杯,自然是表達無限敬意的最好方式。「以茶為祭」,是我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到皇宮貴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離不開清香芬芳的茶葉。人們以茶祭神靈,祈求平安喜樂。以茶祭祖,寄託後人的思念。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種方式:以茶水為祭;放干茶為祭;只放茶壺、茶盅,象徵茶葉為祭。

以茶敬神的由來

據《儀禮·既夕》記載:

「禮茵著,用荼實綏澤焉。」

意思是茶可用作婚姻的聘禮和祭祀的供品。據《泰山述記》記載,唐代張嘉貞等四位文人以茶宴祭祀泰山。茶宴祭神的程序,一般是將名貴茶葉獻於神像前,請神享受茶之芬香,再由主祭人莊重地調茶,包括燒水、沖沏、接獻等,以示敬意。祭祀結束後,再將茶水灑於大地,以告慰神靈,祈求平安喜樂。皇帝雖然貴為天子,也要向神靈頂禮膜拜,在祭祀天神、地祗和宗廟祖先的繁縟儀式中,都少不了芬芳的茶葉。尤其是到了清代,更是祭祀時的必備之物。

茶進入宮廷,最初的用途便是以茶獻祭。古人認為茶是潔品,可以祛穢除惡,能凈化人與鬼神的神秘關係,帶給自己福寧康安。

又認為茶是聖物,為仙家所喜好,故用茶來祭神靈和先祖。祭祀祖先用茶葉,既是為了慰藉長輩在天之靈,也是源於陰魂猶如凡間一樣仍要飲茶的觀念。

南齊武帝臨死時下詔,「我靈座上慎勿以牲為祭,唯設餅果茶飲乾飯,酒脯而已,天下貴賤咸此制。」可見齊武帝十分愛茶,囑咐其後人在其靈座上供以茶飲,即使到了陰間也能離享受到芬芳的清茶。

清明節的茶祭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而祭祖掃墓之時,靈前設清茶等為祭,也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在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剡縣有一位婦人,年紀輕輕就守寡了,她十分喜歡喝茶。在她家邊上有個古墓,每次這婦人飲茶時必向這古墓供奉茶水。她的兒子對此很不解,多次想搗毀古墓,都被婦人所阻攔。有一天夜裡婦人夢見古墓里的鬼顯靈,為感謝她多年來以好茶供奉,他特意回報了十幾萬錢於婦人。第二天,果真在院中見有幾十萬錢。自此以後,該婦人供奉茶水愈加虔誠。這個故事,也反映出古時人們用茶禮敬亡靈的行跡。

清明,茶不僅僅是用來祭祖

清明節之際,不僅有茶祭,也是採茶、制茶、品茶的大好時光。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望江南.超然台作》中寫道:

「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句的意思是: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這裡,寫到古代一個重要的禮俗:換新火。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周代形成換季改火的禮俗。毛文錫《茶譜》就記載:「清明改火」。而春季改火,恰好在清明前後。改火之際,也是新茶上市之時。據唐代齊己《詠茶十二韻》中記載:

「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

視採摘時間較早的「火前」茶為貴的觀念,始自唐代,延續至今。

清明之際,氣候回升,萬物復甦,花紅柳綠,正是踏青好時機。祭祖後,可邀上好友三五,烹一壺新茶,融入大自然中,享受這片刻的寧靜。

在祖先祭祀儀式中慎終追遠,在踏青郊遊中活躍生命,文化傳承與身心調適逐漸成為清明禮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本文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州茶韻 的精彩文章:

「茶典故」配茶,喝出雅緻與閑情
茶人茶話,范煙橋:茶坊哲學

TAG:神州茶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