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虎符既然能號令百萬兵馬,可為何亂世中也無一人敢仿製呢?

虎符既然能號令百萬兵馬,可為何亂世中也無一人敢仿製呢?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中央高度集權,帝王是緊緊將政治軍事權力握在手中。政治上的最高體現是聖旨,聖旨就像今天的最高紅頭文件。而軍事上最高的體現,就是虎符了,虎符也一直是作為軍隊兵權的象徵。

對於帝王而言,什麼都可以丟了,唯獨兩樣東西不可丟失,一個是國璽,一個就是虎符了。因為這兩樣東西,都有著極強的重大性,切不可複製。

虎符在古代戰爭中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很多故事也都是圍繞虎符展開。《史記》中記載,戰國時期,秦國軍隊曾圍困趙國邯鄲,趙平原君的夫人是魏信陵君的姐姐,於是向魏王和信陵君求救,魏王使老將晉鄙率10萬軍隊救援趙國。但秦軍過於強大,晉鄙不敢輕易前往,於是駐兵觀望。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為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內竊得虎符,並以此虎符奪取了晉鄙的軍隊,大破秦兵,救了趙國。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戰兵敗北退,諸葛亮則趁南郡空虛,命勇將趙雲奪城成功,並且俘獲守將陳矯,取得虎符,然後以此虎符詐調荊州守軍出救南郡,趁勢又由張飛襲取了荊州,接著再用同樣的方法調出襄陽守軍,乘機由關羽襲取了襄陽。

這兩個故事都是竊取虎符,從而贏得戰爭。或許有人會說,區區一個虎符,為什麼非要大動周章的去竊取呢?何不仿製一個呢。

其實這還得從虎符的誕生開始說起。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銅製的虎形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

虎符的造型也都是以老虎為模型,身上紋路也是很古樸,背面刻有銘文,以小篆為主。通常虎符燒製成後,一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將領或者地方統帥。並且,每一個虎符,是有指定使用範圍的,也就是說每個地方都有單獨的虎符,每一虎符也都是獨一無二的,各不相同。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大家都是偷虎符,沒有人去複製仿製虎符。因為仿製一個虎符,成本太大了,需要了解這個地區虎符的大小、尺寸以及虎符上的各路紋理。還有個重點就是虎符上的文字,秦漢時期都是使用小篆,小篆極為仿製,小篆其實與其說是文字,倒不如說是象形字了,即便是看著仿製,也是有著極高的難度。

例如秦始皇的虎符,就是以青銅鑄成卧虎狀,從中間一分為二,虎的左、右頸背各有相同的錯金篆書銘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

這樣高難度的仿製,即便能矇混過關,但在瞬息變化的戰場上來說,是極其愚蠢的行為,這也就是為什麼千百年間,只聽聞過竊取虎符,而沒有仿製虎符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冷門的八大複姓,獨特驚艷,卻鮮為人知!
從無名之輩到時代弄潮兒,看縱橫家們是如何實現人生逆轉的?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