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著名書法家鄧石如創新了怎樣的用筆方法,為書法發展開闢新天地

清著名書法家鄧石如創新了怎樣的用筆方法,為書法發展開闢新天地

清初,書法界兩極分化,一方面因循傳統帖學,趑趄於趙孟頫門庭,匍伏在董其昌腳下,萎靡不振;另一方面,創新者沒有在歷史上找到相應的借鑒形式,欲變不知變,師心自用,特行獨旨。這種情況,一直到鄧石如出現,才得到根本改觀。

鄧石如是篆刻大師,皖派鼻祖,「書從印入」,借鑒刻印時刀鋒頂著石面朝前運行的道理,創造了新的用筆方法。

鄧石如的這種新的用筆方法,在他的學生包世臣的《藝舟雙楫》中得到了全面的總結和闡釋。包世臣說:「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渾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跡可循,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倖致。」包世臣認為,帖學偏重於起筆和收筆的映帶迴環之勢,中間一段一帶而過,勁挺光滑有餘而蒼茫蘊藉不足。如何改變筆畫中段空怯的問題呢?要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做的兩點:一是行筆時要中鋒行筆;二是中段行筆時要能留得住筆。

鄧石如做到了,他讓筆畫的中段內涵豐富,內容豐實,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創新了書法的用筆方法。用筆時的關鍵是「取逆勢」,筆畫下行者,筆管向上,畫上行者,管轉向下,畫左行者,管轉向右,這就是所謂的「筆取逆勢」,也就是筆管傾側的方向與筆畫書寫運動的方向正好相反,始終逆鋒頂著紙面運行。

鄧石如創新的這種用筆方法有何效果呢?第一,使筆鋒受壓後,強力反彈,僅僅咬住紙面,墨色從筆鋒流到紙上,深邃而有注入之感,不像筆肚拖出來的那樣輕薄。如包世臣所說:「墨到處皆有筆,筆墨相稱,筆鋒著紙,水即下注,而筆力是以攝墨,不使旁溢,故墨精皆在紙內。」第二,筆鋒頂著紙面走,書寫時前面如有物拒之,竭力與爭,手不期顫而顫,就會「行處皆留,留處皆行」。總之鄧石如創新的這種筆法,克服了筆畫中段空怯的毛病,產生渾厚蒼茫的金石感。

鄧石如的這種「逆勢行筆」的筆法的創新,使書法的表達更加豐富,尤其筆畫中段的表現力增強了,為碑學的興起提供了必要條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行筆記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傳統書法?一千八百年前書法史上第一篇專業理論文章告訴了我們
書法藝術是具有抒情性的,在書法創作中應如何安置我們的情感

TAG:修行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