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代的召喚——區塊鏈 1.0 VS 2.0

時代的召喚——區塊鏈 1.0 VS 2.0

區塊鏈1.0

比特幣和區塊鏈的關係

最初的文章中,我將比特幣和區塊鏈的關係描述為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分散式賬本。其實,在比特幣(bitcoin)這個名詞在中本聰的論文中出現的時候,還沒有區塊鏈(block chain)這個術語的誕生。後人根據中本聰在論文中描述的這樣一種由區塊(block)組成的鏈式結構,才提出了區塊鏈這個術語。所以,區塊鏈是從比特幣中挖掘出來的技術

區塊鏈只是「區塊的鏈」嗎

字面上理解,區塊鏈只是由區塊組成的鏈,這樣的理解其實也並沒有錯誤。只是我們在技術上談到區塊鏈的時候,往往將共識機制(如工作量證明PoW)等都包含在內,畢竟如果區塊鏈只是一個由區塊組成的鏈式結構,而脫離了共識機制下的分散式信任,也僅僅是一種很平凡的數據存儲方式。所以,在技術上談到區塊鏈的時候,實際談的是整個區塊鏈架構下的技術。

區塊鏈1.0的構成

幅區塊鏈1.0技術架構圖來源於《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

我們通常認為比特幣的技術架構即為區塊鏈1.0技術架構,在先前的文章中,我們主要從比特幣的挖礦、交易和分叉三個維度上分析了區塊鏈1.0技術架構中的主要技術。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概念:

礦工:區塊鏈分散式網路中的節點,使用自己的計算能力去挖礦。

挖礦:礦工們搶奪區塊鏈上當前區塊的記錄權。

共識機制:讓利益衝突的礦工們對誰挖到礦達成一致的機制,如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PoW)演算法。

工作量證明:保證計算能力更強的礦工有更大概率可以挖到礦。

非對稱加密: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鑰匙(私鑰和公鑰)的加密演算法。

數字簽名:賬戶使用私鑰對信息進行加密的過程。

UTXO:一種區別於傳統賬本記賬的記賬方式。

分叉:區塊鏈上從某個節點開始鏈變為兩條或者多條。如果你學過數據結構,那麼應該可以理解這是區塊鏈變成了區塊樹。

如果你對這些概念還充滿迷茫,你可以再次閱讀對應的文章。

區塊鏈1.0+

之前的描述中,區塊鏈1.0主要為用戶們提供了一個可運行的貨幣系統(包含貨幣發行和貨幣交易)和一個公開透明可靠的賬本(記錄運行歷史),似乎沒有為我們提供其他功能。在現實的金融體系下,我們可能有各種各樣的需求,例如眾籌

作為一個眾籌平台,需要保證的一點是如果錢沒有籌夠,那麼需要將眾籌來的錢退還給大家;如果錢籌夠,需要把錢給發起眾籌的機構或個人。但是眾籌平台本質上也是一個中心化系統,對資產有絕對的把控權,似乎也是比特幣體系應該解決的問題,比特幣可以解決嗎?可以。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請大家跟著我這位程序員的思路去思考:程序員和普通用戶最大的不同,是普通用戶在使用軟體,而程序員在開發軟體。開發軟體本質上是用編程語言寫特定的執行邏輯,然後構造出軟體供給用戶去使用。而比特幣也提供了這樣的開發能力。

在前面我們提到的比特幣UTXO記賬方式中,我描述的是輸入為多個交易,輸出也為多個交易,實際上這是一種簡化的描述方式。真實的交易中交易是會提供一個解鎖腳本,去解鎖上一個交易輸出的鎖定腳本。

當然普通用戶無需關心這些腳本,會有比特幣錢包軟體幫你生成。在這我只是想說,比特幣體系中是可以修改這些腳本用以開發出特定功能的,如眾籌。

智能合約與區塊鏈2.0

智能合約

能合約本質上解決的問題就是讓區塊鏈擁有開發能力,不會讓區塊鏈應用在面對新需求時一籌莫展。在上面我們提到,比特幣的腳本也提供了這樣的能力。但是,比特幣腳本本身提供的開發能力較弱,只能算是智能合約的雛形,所以我們通常不叫它智能合約,如果你不怕被打也可以叫它zhizhang合約。

區塊鏈2.0

常來講,我們會把區塊鏈1.0 + 智能合約稱為區塊鏈2.0。區塊鏈2.0技術架構讓區塊鏈擁有了更加靈活的拓展能力,程序員們可以使用某種特定的編程語言在區塊鏈上開發出各種各樣的應用,以太坊(ETH)就是一種非常成功的基於區塊鏈2.0技術架構的技術。

後續文章

下來將進入以太坊篇系列文章,讓你看到基於區塊鏈技術更加多樣化的應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ofo,摩拜:選擇合併或許是你們的出路
他說這是城裡最好吃的香草泡芙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