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傳統與變遷看今時今日

從傳統與變遷看今時今日

《中國:傳統與變遷》是費正清所著的以西方人的視角,描述了中國近3000年的歷史文化的著作。人說「讀史明智」,然讀史不僅僅可以明智,還可以借古鑒今,正如書中前言「欲知中國的潛力、前途與局限何在,首先須了解中國的歷史」。該書是在中國的革命經歷了諸多轉折後,以經濟現代化的目標替代了階級鬥爭,外貿、外資企業與鄉鎮企業的發展,對意識形態領域的較少過問及眾多其他方面的變化都顯示出了中國的勃勃生機的背景下著成,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和參考意義。

從書中介紹的漢字的悠久文化中,我認為我們應具有真正的文化自信。從陰虛甲骨文到現代漢語,從象形字到規範的漢字,漢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不斷的演變中向我們透露出一種信息——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精粹所在,是部分中華文化的積澱,是我國文化傳承與發揚的重要載體。書中,作者將英語字母與漢字進行對比,「漢字具有某些字母文字所不具有的優點。這種文字因其複雜性及象形特徵,比字母具有更多的美學價值。在東亞,書法是藝術的一大門類,也是所有形象藝術的母源。在中國,能寫一筆好字常常被看作是有教養的標誌。同時,漢字本身還具有一種字母文字所缺乏的生動性。與硬性規定的字母文字相比,漢字似乎具有更豐富的內涵以及更微妙的韻味,這就使得漢語詩歌和散文具有一種字母文字難以望其項背的簡潔生動性。」在這個外國文化逐漸入侵的今時今日,在外語教育逐漸發展的今時今日,我們應當樹立真正的、純粹的文化自信,是對中國源遠流長精神家園的自信,是對生生不息的文化歷史的自信。從而,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中央電視台的「漢字書寫大賽」喚起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情與關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當樹立文化自信,讓我們真正去了解優秀的文化傳統。

從書中介紹的諸子百家學說中,我認為我們應當學習一定的我國的古文化古哲學,感悟古代名家的思想精髓,從而豐富自身內涵,提高自身修養。例如,孔子的諸多觀點看似是保守的,但事實上孔子卻是一位偉大的革新者,因為他提出這樣一個基本觀點:好的統治首先是道德的問題。他強調君主首先的任務就是以身作則按照道德準則辦事。有一次他談到政治成功與否的真正標準不是「力」,而是君主的「德」與老百姓的滿意程度。正如《論語》中記載「德不孤,必有鄰」。又如,老子所云「為無為,則無不治」,若無人力干預,世界就會按照自身的和諧規律順利地得到發展,人類干預或改造自然就會破壞這種和諧併產生混亂。反觀今時今日,全球氣候變化使得春夏秋冬界限模糊,四季的自然規律被打亂,從而引起的農業、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屢見不鮮。人們在發展的過程中違反了自然規律,打破了自然規則,自然也會反過來作用於我們。世間萬物皆有其道,我們要做的便是順其自然,而非以自身之力去干涉。再如,韓非子強調建立一套普通適用的法律體系及政府與人民間帶有感情色彩的固定關係,這雖是後世專制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可實際上卻是適應了當時對更大、更複雜的政治制度的需求的產物。雖然整體看來,法家思想在中國2000多年來名聲不佳,未達到一定的成熟程度,可是法家所提出的「法律為先」的思想,卻為後世留下了可貴的思想線索。

從整體上看,全書帶給我的最深刻的感受便是作者的「客觀敘述」。從西方人的視角看中國的書中還有一本是美國作家亞瑟·亨·史密斯的·《中國人的德行》,相較於《中國人的德行》,《中國:傳統與變遷》則顯得客觀公正得多,在敘述中沒有偏見,也沒有以「西方發達文明」自居,顯出一種居高臨下之態。從書中內容「中國概況」、「古代中國:文明的誕生」到「中國對西方的回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從社會經濟、政治變革到文學發展,雖然大部分內容較為常識性,作者沒有過多的評論,但也提供給我們客觀地看中國歷史的一個角度,讓我們從書中得知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並且讓我們把握住重心,在未來的對外宣傳中,更好地宣揚我國的優秀文化。整體來說,《中國:傳統與變遷》是一部客觀的、淺析中國文化的、值得我們借古鑒今的經典著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浮世壹評 的精彩文章:

TAG:浮世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