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一課:作為家長,我們真的懂教育嗎?

第一課:作為家長,我們真的懂教育嗎?

第一課:作為家長,我們真的懂教育嗎?

教育是條岔路,找准方向才能順利前行

各位家長們,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很多願意為孩子花費金錢的家長,給孩子買他喜歡的東西,帶孩子吃美味的食物,這些家長認為,這就是愛。但真正的愛,是願意花費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幫助我們愛的人成長,以幫助他將來更好的生存下去。從這個角度來說,願意花時間和注意力進行學習的各位家長們,你們是真正的愛孩子,你們的孩子也會因你們的愛而茁壯成長。

今天的課程中,我們要和大家探討一個非常基礎且非常重要的話題:教育。

可能很多家長都是帶著教育中的各種疑問來到我們七個朋友的課程中,比如孩子不愛學習、做事磨蹭、偷東西、撒謊、不自信等等。孩子的這些問題困擾著很多家長,很多家長也希望能通過幾天的課程學幾招回去收拾孩子。但我們要明確的告訴各位家長,我們今天的課程,不是教給大家幾招回去收拾孩子的,而是希望給到家長更本質的幫助,幫助家長更好的理解教育,讓家長能真正的了解教育到底是什麼,到底應該怎麼做,怎麼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

回到剛才我們所提到的孩子的各種問題,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有一棵樹出問題了,原本綠油油的葉子開始變黃,現在我們想要拯救這棵樹,把變黃的葉子給拔了,能解決根本問題嗎?當然不能,因為根本問題不是樹葉,而是改善樹根、樹根、水分、空氣、營養等。

教育過程中也是一樣,如果只關注問題,並且解決方式不太恰當,會發生什麼呢?

一個孩子成績不太好,我們可能會責備孩子、給孩子報興趣班、嚴厲要求孩子、加大孩子學習的任務。但當我們這樣做時,大部分的孩子會感到學習壓力變大、興趣降低、動力減弱,每天將學習視作任務,甚至視作敵人,上課更容易出現分心、開小差這樣的現象,那他的成績能提升嗎?顯然大多數孩子的成績不僅不會提升,反而還會下降。

這時父母會怎麼樣呢?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可能依然會關注表面問題,於是更加嚴厲的責備和打罵,更嚴厲的管制和要求,更多的惡語相向。這時孩子又會發生什麼?孩子可能會非常害怕或者叛逆,當下次考試成績不太好,回家後他敢告訴父母嗎?顯然不敢,所以孩子可能會撒謊,明明考了試,非說沒考,明明考得不好,成績一塗改,回家說,這次考得不錯。那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

父母更加的憤怒了,居然還敢撒謊,看我不好好收拾你。開始控制零花錢、控制孩子娛樂活動、對孩子要求更加嚴苛。孩子沒有零花錢,遇到非常想要的東西會怎麼辦呢?可能會偷東西吧?當孩子偷東西了父母又會怎麼樣?父母會更嚴厲的打孩子、詆毀孩子,孩子很痛苦,在家跟父母關係也不好,也得不到認可,一點都不快樂,當他稍微大些了,覺得自己能獨立生存的時候會怎麼樣呢?最後孩子很可能會離家出走。

這樣的情況還算好的,甚至還有很多家長由於自己不恰當的處理,導致孩子出現極端情況的。就在前兩天,我們旁邊的學校的一位學生,9歲,在家裡看電視,媽媽責備他,不讓他看電視,讓他去做作業,結果孩子告訴媽媽,如果不讓我看電視,我就去跳樓。媽媽不以為然,結果一轉身,孩子真的從陽台上跳了下去,當場死亡。

孩子出現這樣的極端情況,媽媽一定非常痛苦,但現在痛苦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家庭教育過程中一定是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處理的不恰當,慢慢的一些小問題養成了大問題。

如果說孩子表現出來的各種問題是樹的葉子,那樹根到底是什麼呢?

孩子的基因來自於父母,孩子的家庭環境來自於父母,孩子最重要的老師也是父母,父母才是是教育的根,舉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父母生病,孩子吃藥,越吃越病。父母是教育的根,我們需要從自己身上入手。

父母需要學習、需要調整,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如果說父母是教育的根,我們要從自己的身上入手,那問題就來了,怎麼從自己身上入手呢?我們改善教育的突破口在哪?

我們首先需要做的事是認識和理解教育。明白到底什麼是教育,才能更好的做教育。當我們連教育是什麼都不清楚,怎麼能做好教育呢?

很多人對教育是有誤解的,為了更好的認識教育,我們先來思考,教育不是什麼?弄明白教育不是什麼,能幫助我們避免很多教育的誤區。

一、教育不是什麼?

1、教育不是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我們見到過很多的家長,把教育作為滿足自己情感需求的一種途徑,心情好就對孩子萬般寵溺,心情不好就對孩子十分不耐煩。而且教育的過程中也是將孩子當成私有財產,以是否讓自己開心舒服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標準。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打架、罵人、撒謊、頂撞父母、不愛學習等等情況,會發自內心的不信任孩子,甚至準備放棄孩子。教育不是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所以不要以自己是否開心、是否舒服作為教育的標準,而是應該將自己的情感需求先放到一邊,從孩子的成長來考慮,尋找能讓孩子進步的教育方法。而且也要相信自己、相信孩子,只要我們找對了教育學習的途徑,這些問題都不在話下,都是能做出改變的。

2、教育不是培養一個標準的孩子。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一種典型的標準化思維,只有大家在同樣的跑道上比賽才存在起跑線這個概念,許多孩子深受其害。每個人成長經歷、個人優勢、擅長領域都不一樣,跑道不同、比賽項目不同,哪來的起跑線?小小年紀,就給孩子報一大堆英語、奧數、興趣班,就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孩子現在周末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天天上補習班。這樣的情況下,孩子能喜歡學習嗎?能有真正的興趣嗎?

還有一個典型的標準化思維,那就是比較,比較的意思是誰更接近標準,人的成長的有標準嗎?每個人都不一樣,哪來的標準呢?家長心目中那個神一樣的別人家的孩子,讓你的孩子有多痛苦你知道嗎?

教育沒有所謂的起跑線,也沒有所謂的標準,哪怕有,也不應該是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家長身上。

3、教育不是控制,不是我們想孩子怎樣,他就怎樣。

我一位好朋友,有一個5歲多的男孩,我認識這個孩子的時候感覺他非常活潑,很有活力,雖然有點調皮,但腦袋非常靈光,感覺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他,雖然見面不多,但我非常喜歡他,他媽媽對孩子不太滿意,總覺得孩子有些調皮,不太聽話,中間也隔了一段時間沒有來往,後來有一次,我去他家做客,再次見到這個孩子,他已經快7歲了,這次見面讓我簡直都快認不出來了,到了家裡,乖乖的叫我一聲叔叔,然後乖乖的給我到了杯水,然後乖乖的說了聲,我去學習了,這一學就接近2個小時,中間只出來上了趟廁所。吃晚飯的時候,這孩子幫忙盛飯、裝菜、拿筷子,然後規規矩矩的坐在座位上,吃飯時也不說話,一直夾自己面前那盤菜,我看著莫名有些心酸,然後給他夾了點菜,他乖乖的回答了一聲謝謝叔叔,然後埋頭繼續吃飯。整個過程要說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話,我能想到的就是聽話。

飯後我找到機會跟孩子聊了幾句,孩子聊著聊著突然就哭了起來,嚎啕大哭,我問他怎麼了?他邊哭邊告訴我,他很難受,但是也說不清楚為什麼難受,有時候很想大哭一場,又怕媽媽擔心,今天跟我聊他覺得很放心,就哭出來了。孩子這樣的情況,我們做心理工作的,很容易就知道,這是孩子壓抑過度了,這樣發展下去,孩子很容易走上極端,因為他生活的狀態非常的壓抑,想玩不能去玩,想吃的也不能隨便吃,不想學習也必須要學習,生氣了也不能發脾氣,這樣下去,孩子怎麼能心理健康的活著呢?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就是因為父母的控制欲太強,壓過了孩子的天性,孩子向父母的控制欲妥協了,事事都聽父母的。

所以,教育一定不要以孩子是否聽話為標準,中國太多的父母熱衷於孩子是否聽話這樣的教育方向了,毒害了多少的孩子啊,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能用聽話與否,抹殺了孩子的生命力。

二、教育不僅僅是什麼?

那通過前面的內容我們知道了教育不是什麼,我們接下來再來看看,教育不應該僅僅是什麼?

1、教育不僅僅是解決問題,而是提升我們教育的能力。

教育過程中,解決問題,必不可少,但教育僅僅是解決問題嗎?

前面我們也分享到,教育過程中,如果只關注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又不太恰當,很有可能解決不了問題,還引發更多更嚴重的問題。有多少孩子離家出走、自殘、打架鬥毆、沉迷網路,又有多少孩子,視父母為仇人,恨不得一刀殺了自己的父母,還有多少的孩子,厭惡世界、漠視他人生命、放棄自己生命,而這些孩子,並不是生來如此的,絕大多數孩子最初都只是有一些小問題,這些問題甚至不值一提,然後父母不學習不成長,全憑自己的喜好和經驗來教育孩子,慢慢的將這些問題越放越大,最終成為了孩子現在的樣子。教育,一定不只是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升我們家長教育的能力,不斷學習、不斷成長,才能真正幫助孩子。

2、教育不僅僅是傳遞知識,還需要幫助孩子擁有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育過程中,傳遞知識,非常重要,但教育僅僅是傳遞知識嗎?

很多孩子上學時成績還不錯,出身社會後卻滿足不了公司的需求,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其本質原因都是由於孩子接受知識能力還行,但獲取知識的能力出了問題,當有人教的時候,孩子成績很好,但出身社會就沒有那麼多人會熱心的教我們工作中的很多知識,比如如何給客戶發郵件、如何和同事愉快相處、如何管理項目,這些知識都需要我們自學成才,孩子們是否能擁有獲取這些知識的能力,是他們能否做好這些事情的前提,而很多孩子從小父母和老師只是給孩子傳遞了知識,並沒有教會孩子如何獲取知識,導致孩子遇到新問題就完全懵了,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所以,教育不只是傳遞知識,還需要幫助孩子擁有獲取知識的能力。

3、教育不僅僅是培養習慣,還要結合孩子的特性。

教育過程中,培養習慣,也很重要,但教育僅僅是培養習慣嗎?

我有一個朋友,有一次聊天他就諮詢我,怎麼培養孩子的習慣,我問是什麼習慣,他說讓孩子安靜坐下來的習慣,他告訴我,他教了很久,孩子都沒學會,為這個習慣,打了孩子好幾頓,孩子還是沒能安靜坐下來。為了培養孩子這一類型的習慣,比如安靜吃飯、安靜坐下來聊天、安靜看電視等等,弄得親子關係十分惡劣,孩子有一次都動手打他媽媽了,把家裡人氣的夠嗆,最後暴打了孩子一頓,這個事才算了結。後面我又了解了很多細節,然後發現,孩子應該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我朋友後面帶孩子去檢查,的確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教育中,培養習慣很重要,但不僅僅是培養習慣,還要結合孩子的特性,制定針對孩子有效的教育策略,幫助孩子發揮優勢,補足劣勢,而不是盯著孩子劣勢不斷要求孩子調整習慣。

有些家長教育孩子就是不停的發現孩子問題,解決問題,不停的提醒孩子好好學習,不停的培養孩子的習慣,這些都是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如果僅僅是這樣,那我們並不是真正的在做教育,而是在當測試員、鬧鐘、馴獸師。

三、教育是什麼?

我們知道教育不是什麼,不僅僅是什麼,我們再來認真思考,教育到底是什麼?

大家想知道教育起源於什麼場景嗎?我們的想像力很豐富,我們可以嘗試著想想。一個原始人,某一天機緣巧合之下,創造了鑽木取火,吃到了更美味的食物,嚇走了前來的野獸,這個能力,幫助他更好的生存了下來,他很開心,但是轉念一想,我倒是開心了,我老婆孩子還不會呢,以後我死了他們怎麼辦?不行,我要讓他們也學會,於是開始回去嗷嗷嗚嗚的教,他們那個時候可能還沒有語言,我們幫他們翻譯一下:老婆,兒子,這樣做,就能有火,能烤東西吃,好吃,能嚇跑野獸。老婆孩子覺得好,就嘗試鑽了一下,沒反應。這個原始人就教他,要這樣鑽,多試幾次。終於,老婆孩子都學會了,開開心心的吃烤肉去了。

我們總結一下,在上面的場景中,教育誕生了,那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育的目的是讓受教育的人,更好的生存下去。那教育是怎麼達到這個目的?想辦法幫助教育對象掌握所教這些東西。我們教育孩子,不也就是為了讓孩子在將來更好、更幸福的生存下去嗎?

那麼我們來嘗試給教育一個定義吧,我們知道,教,是教授的意思,即傳遞認知、思維、技能等;育,是培育的意思,即培養、養育,即幫助教育的對象真正獲得傳遞給他的認知、思維、技能等。而教育起源於,生命為了更好的延續下去,從而將自身在實踐、嘗試的過程,通過經驗和反覆試錯中獲得的認知、思維、技能等傳遞給教育的對象。

教育的核心目的應該是幫助生命、種族能更好的生存、延續、發展下去。在現代高度文明社會下,簡單的生存難度急劇降低,所以教育的核心目的不再是簡單的生存,而更傾向於幫助教育對象更好的生存、延續、發展下去。僅僅傳遞認知、思維、技能,可以達到生存下去的目的,但很難達到更好的生存下去的目的了。時代進步太快了,今天傳遞給孩子的很多具體知識,誰也不能確定十年後還是否有用。甚至十年後,很多新的知識連作為教育者的我們都可能弄不明白。

所以現在更好的教育,應該是幫助教育對象,提升他的各方面能力,讓教育對象擁有自我教育和成長的能力,不斷自我進化,以跟上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所以,更具備指導意義的定義應該是:將能幫助教育對象更好生存下去的各種能力,傳遞給教育對象,並培養和幫助他更好的掌握這些能力。即,教育應該從知識傳遞領域,轉變為能力提升領域,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是給予他知識、技能,更應該讓他擁有獲取知識、歸納技能、提升思維方式的能力。即,幫助教育對象掌握「自我進化」的能力。

孩子始終會跟我們分離,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需要有「終點」的,孩子擁有極強的自我進化能力,則是我們教育的終點,我們需要努力朝著「終點」前進。

比如孩子擁有足夠強的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面對壓力和挫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知道終點後,可以思考方向,比如什麼是學習能力,什麼是足夠強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中包含了什麼內容,再比如什麼是人際交往能力,這個能力包含了什麼內容等等。

有了方向,可以思考方法,比如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細化一些來看,比如學習能力中包含的查閱信息的能力,如何教孩子查閱信息,如何將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查閱信息的意識內化成孩子的能力,並培養成孩子的習慣等等。

這些問題想清楚後,終將在教育的道路上,回到正軌,並距離「終點」越來越近。

總而言之,教育是需要找准方向的,什麼方向呢?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讓孩子擁有「自我進化」的能力,比如孩子的學習能力、識別和處理情緒的能力、處理好人際關係的能力、面對挫折和困難的能力、面對失敗和壓力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承擔責任的能力等等。

教育在找到方向後,家長是需要自我提升的,我們需要掌握如何學習、如何識別和處理情緒、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如何面對挫折和困難、如何面對失敗和壓力、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承擔責任等等,這些能力也不是平白無故就能掌握的,我們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幫助孩子掌握這些能力,當我們擁有這些能力後,我們需要想各種辦法,幫助孩子一項一項的掌握這些能力,不僅僅是告知、不僅僅是提醒、不僅僅是示範,還需要認真思考,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掌握,讓他擁有這些能力。

最後,別著急,一步一步、一點一點攻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教育是個慢工程,規劃好時間,多久幫助孩子掌握哪一項能力當中的哪一點,想清楚,然後堅持做下去。

就像養一條魚,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魚有更廣闊的天地,所以我們最終要將魚放回到大海里,並且能好好的生存在大海里,能自己尋找食物,能自己躲避敵人。種一棵樹,教育的目的就是將這棵樹種到森林裡,並且能好好的生存在森林裡,能自己吸收陽光雨露,能自己抵抗四季變化。

教育是讓孩子擁有「自我進化」的能力。

最後關於教育是什麼這一部分建議大家可以仔細甚至是反覆傾聽閱讀,並詳細記錄,認真思考,得出清晰的結論,教育有了方向,一切才算真正的開始。

好了,今天的課程到這就差不多了,我們簡要的總結一下。

首先,我們明確了今天的課程不是教給大家幾招回去對付孩子的問題的,而是幫助大家從樹根解決教育的現狀。如果只關注問題,很容易引發更嚴重的問題,關注問題的根部,才能真正改善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根部,是父母,父母需要學習、需要提升、需要成長,才能改善我們的家庭教育。

今天的課程中,我們深入理解了什麼是教育。

我們先思考了教育不是什麼:教育不是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教育不是培養標準的孩子、教育不是控制孩子。

還思考了教育不僅僅是什麼:解決問題很重要,但教育不僅僅是解決問題;傳遞知識很重要,但教育不僅僅是傳遞知識;培養習慣很重要,但教育不僅僅是培養習慣。

然後我們思考了教育到底是什麼:教育是將能幫助教育對象更好生存下去的各種能力,傳遞給教育對象,並培養和幫助他更好的掌握這些能力。即,幫助教育對象掌握「自我進化」的能力。

最後我們明確了:教育需要我們找到終點,找准方向,找好方法,然後一步步前進。終點是什麼?方向是什麼?方法是什麼?應該如何一步步前進?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得出具體而有效的答案。教育有了方向,一切才算真正開始。

家庭任務:簡要談談今天的家庭教育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好了,感謝大家的收聽,下一節課是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發展規律,我們一起學習孩子每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發展規律,下次課程也非常重要,是我們教育好孩子的一大重要前提,我們下次課程再見。

更多家庭教育信息可添加微信:七個朋友(qgpyeq77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個朋友成長學園 的精彩文章:

TAG:七個朋友成長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