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極簡主義生活

極簡主義生活


一、什麼是極簡主義生活

所謂「極簡主義生活」,就是學會排除一些沒必要存在的東西,捨棄那些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從而找到應該去珍視的東西,讓自己徹底實現「不為外物所累」。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時間會變得更充裕,精力更加充沛,內心更加安寧,身體更加健康,最終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極簡」是一種態度,一種理念,極簡主義者並不是要扔掉所有東西,而是把沒用的事物減到最少。

極簡主義者是真正了解自身需求的人。他們不會因為在乎別人的目光而追求「物慾」,他們清楚什麼才是真正「必要」的東西。


如今,從物質生活獲得幸福的時代已經過去,物質不僅不會帶來幸福感,反而會引發各種問題。

1、我們所積累的物質財富並不會讓我們真正快樂。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物質從匱乏到豐盈,人們早已解決了溫飽,正大踏步的邁向小康,然而,物質佔有的越多就會越幸福嗎?好像並不是這樣。

生活中,一發了工資我們就想馬上買一件新衣服或者是化妝品,作為辛苦一月的獎勵,好讓自己開心,已經有那麼多條裙子了,可總是覺得還少一件,好像我們上班工作就是為了一件衣服、一個包包而已。

掙得多的就再換個手機、換個電腦什麼的,雖然大家都喊著「下個月要吃土了」、「再買就要剁手了」,然而都無法控制自己買買買的節奏。

效果更顯著的就是買房、買車。剛買了一輛現代,出門就看到鄰居又換了一輛奧迪,不停地追趕卻好像永遠都追趕不上,人們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攀比風,但越攀比越累,壓力也越來越大,好像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推動著我們前進。

究竟是什麼讓我們不停地為物質所累?這些衝動的背後到底是什麼?經過深刻反思,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他人的眼光。

我們都明白這一點,卻還是要通過積累更多財富來來尋求人生的意義。然而,真正的快樂源於我們是怎樣的人,源於我們成為了怎樣的人。真正的快樂其實源自於內心。

2、我們人類自身的適應性。

適應性所帶來的習慣,會降低我們對所獲得事物的滿足感。

你有沒有發現,當年你剛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小房子後的幸福感,那是最真實的,但適應一段時間,你很快就開始不滿足了,想要一個更大的房子,再適應一段時間,又不滿足了,想要更大、更多的房子,你的期望值在不停地增長,但幸福感好像還沒有最初時的那般強烈和真實。

人之所以不滿足,就是因為實現願望之後,欣喜會逐漸退去,對曾經的欣喜也會慢慢習慣。於是陷入了永遠不滿足、永遠不幸福的怪圈。在這個循環里,我們自然也就永遠找不到應該珍視的東西。

3、人類的社交心理。

人類屬於群居性動物,一旦脫離社會,就會感到孤獨。這種孤獨就像某種警報,提醒人們趕快回到群體中。為了能在群體中生存,每個人都希望在群體中展現自己的價值。

於是,人類也就天生擁有了到處展現自我價值的願望。我們會選擇一些外在的物品來體現自身的價值,因此我們會逐漸產生錯覺和誤區,以為擁有什麼樣的物品,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把物品當成了自己。這樣就會使自己手上的東西越來越多,在管理大量物品的過程中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逐漸迷失自我,最終失去幸福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斷舍離」已經成為了現在的一個流行語,那究竟要「斷」什麼、「舍」什麼、「離」什麼?

「斷」指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是指把堆放的無用之物全部清理掉,「離」則指拋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簡單、舒適的空間之中。

要相信:不論現在有多少東西,跟最輕鬆的生活狀態相比,肯定還是太多了。

接受了這個理念,我也開始嘗試著改變。

1、之前「雙11」「雙12」,盤算著能便宜,我總是喜歡囤積一些生活用品,但現在互聯網時代,隨用隨買,購物很方便,沒必要把自己的家變成庫房,忍不住的話,想想你家每平米的房價。所以現在再也不會浪費時間、精力去搶購商品了。

2、有一些物品,雖然有價值,但一年內都沒有使用過,那基本上就可以丟棄了,一年沒用也不影響生活,那就說明其實你並不需要它們。你也不需要擔心浪費,可以把它捐給公益組織,或是放到垃圾桶旁邊,保潔工人一定會把它們的價值最大化。

3、學會定期扔東西,從顯而易見的垃圾開始。例如扔掉空的快遞盒、空瓶子空罐子等等。並不是你靜下心之後才能開始捨棄,而是捨棄了之後才能夠靜下心。如果要等「哪天有空了再扔」,「那一天」就永遠不會來到。

4、贈品這類東西,也沒有留下來的理由。比如逛街時商家送的小禮品、積攢的購物袋等等,這類雜七雜八的贈品其實大多數派不上用場。而且以後再看見有人送這些贈品,應學會果斷拒絕。

5、減少收納空間。檢查一下家裡的角落,盡量把角落清空。不要試圖在角落放一個柜子或者架子之類的東西——收納空間並不是越多越好。增加收納空間只會讓東西越來越多,與其這樣,還不如乾脆不要收納空間。各種傢具和收納用品,都是自由的敵人。我之前一直考慮再增加一個衣櫃,或再買一個書櫃,如今已經放棄了這樣的想法,減少物品就可以了,這樣反而讓人很輕鬆。

6、對待那些承載著美好回憶的物品,可以將這些東西拍照留念,然後把照片保存好,東西本身就可以不保留了。

捨棄是一門技術,要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千萬不要等待,先「扔起來再說」。


最直接的變化就是時間變得更多了。通過改變,我們省去購物的時間,省去關注垃圾信息的時間,省去翻找東西的時間,省去維護房間、整理物品的時間,連打包搬家都可以達到「說走就走」的境界。

我們還擁有了充裕的時間去放空自己,去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

還有一個變化,就是要操心的東西少了,生活效率變高了個人精力也多了。可以隨時隨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把自己變成一個行動派。

內心也會變得更加寧靜。因為不用去刻意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也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能夠更專註於自己的內心,也更珍惜身邊留下來的東西。這種內心的寧靜,最終也會帶來身體的長久健康。

總之,極簡之後的生活能給我們帶來幸福。人生需要做減法,幸福源於有意義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充滿熱情和自由,可以實現個人成長,不去成長,我們就只是被社會期望鉗制的奴隸,被困在金錢、權力、身份以及所謂成功的陷阱中,不能自拔。當你努力去幫助他人的時候,你才會感到真正的快樂。成長和奉獻才是幸福的基石,才能讓我們獲得長久的滿足。

我是在大病之後,才開始選擇了極簡主義生活。當我躺在病床上,感覺自己奄奄一息的時候,其他的一切對於當時的我都是虛無,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好像一閉上眼睛就什麼都不存在了。

因此,在我劫後重生的日子裡,我倍加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健康、還有親人,用自己的熱情和力量,努力維持生命的長度,這樣才有機會照顧好家人。

用心體驗生命的力量,用心體會生命的美好,身體力行,去影響一小部分人,也許是家人、也許是朋友,帶給他們一些正能量,活出自我生命的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婭談幸福 的精彩文章:

TAG:維婭談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