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首相思詞堪稱絕唱,有兩句千古名句,竟是辛棄疾的代筆

這首相思詞堪稱絕唱,有兩句千古名句,竟是辛棄疾的代筆

指替別人寫,又稱代寫。在某些場合會出現代筆的情形,如出現被代筆的人不識字、年齡尚小、殘疾等無法親筆的狀況,授權別人代筆。

辛棄疾曾經就做過一次代筆之人,一位女性的意中人剛離開她走了,她正處於無限思念、無限悲傷的境地,於是在不知道何種原因的情況下,辛棄疾為她代筆作了一首詞《鷓鴣天·代人賦》:

鷓鴣天·代人賦

宋代: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這首詞真可謂「工於發端」。開頭兩句展現的兩種景象、兩種感受、兩種感情所體現的複雜的心理活動,使抒情主人公神態畢現,因而以下文字,即從她的肺腑中流出。「柳塘新綠」,春光明麗,倘能與意中人象鴛鴦那樣雙雙戲水,永不分離,便青春永駐,不會白頭。而事實上,意中人卻在「晚日」將沉、「寒鴉」歸巢之時走向天涯,如果信手拈來,「相思令人老」那句古詩,正可以作為此時心情的寫照。

然而文學是一種創作,貴在獨創。「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兩句就是創新,表現心緒低回宛轉,筆致可謂搖曳生姿。「無離恨」是假設,不「白頭」是假設變成事實之後希望出現的結果。可如今假設未能成立,「白頭」已是必然,於是下片緊承「離恨」、「白頭」,以「腸已斷,淚難收」開頭,盡情吐露,略無含蓄。當感情如洪水暴發,衝決一切堤防的時候,是不可能含蓄、因為也用不著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紅樓」一句,妙在一個「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後,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樓遙望。開始是望得見的,後來就只見「晚日寒鴉」,望不見人影了。由於十分相思的緣故,望不見人影,還要望,因而「重上小紅樓」。結句「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自由」中的「頻」字,正與「重」字呼應。明知行人已走到遠山的那一邊,凝望已屬徒然;然而還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紅樓」、「頻倚欄干」,其離恨之深、相思之切,就不言而喻了。

歐陽修《踏莎行》下片云:「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寫行人愈行愈遠,故女主人公不忍繼續遠望。辛詞則寫行人已在山外,而女主人卻頻頻倚欄遠望,無法控制自己。表現不同個性、不同心態,各極其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因為一首詩,孟浩然一語成讖,預言了一生的悲劇
李白的這首絕句,是唐詩中最浪漫的月色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