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技巨頭的阿克琉斯之踵:壟斷即危機

科技巨頭的阿克琉斯之踵:壟斷即危機

最近,全球科技巨頭集體遭遇當頭棒喝:

首先,亞馬遜被特朗普狂噴。

特朗普痴迷於攻擊亞馬遜,並希望通過反壟斷舉措,遏制該公司的發展。特朗普攻擊亞馬遜利用美國郵政業務,導致其虧損數十億美元。他還稱由於亞馬遜不對大部分第三方賣家收取州和地方說,威脅到中小零售業主的生存。

在最新的推文中,特朗普又指出亞馬遜是郵政系統虧損的「罪魁禍首」,直接罵亞馬遜把國家的郵政系統當成了「給他們送貨的小弟」。並表示亞馬遜「現在必須支付實際成本(和稅收)!」——明顯嫌棄對方交稅交得少。

其次,Facebook遭遇了嚴重的數據泄露危機。外媒稱,多達8700萬用戶的個人信息可能被從事政治諮詢活動的劍橋分析公司不當共享,這些用戶大多在美國,這一數字高於媒體之前作出的超過5000萬用戶受到影響的估計。

還有呢?

特斯拉被做空,連馬斯克在愚人節都自嘲,特斯拉已經破產。

再加上中美貿易摩擦的硝煙,美國科技股一路瘋漲的勢頭正在受阻。過去兩個月,美股市場蒸發了2.3萬億美元市值。近一個月,FAANG聯盟市值蒸發近4000億美元。

此前,FAANG曾發布超預期的財報,但即使如此,市場並不買賬,種種跡象預示,科技股的盛宴似乎要偃旗息鼓一段時間了。

納斯達克指數月線走勢

一、規模越大,問題越大

一直以來,在寬鬆的政策環境、貨幣環境下,疊加眾人對科技未來的嚮往,科技股長久以來享受了高溢價、高估值,卻沒有意識到,當科技巨頭已然改變世界,成長到足夠大時,問題出現了。

問題出在哪裡?

索羅斯(George Soros)1月25日曾在達沃斯發表講話,認為人類正處在相當痛苦的歷史階段。他就民族主義的論斷髮人深省,對科技行業的問題,更是有著精準而超前的認識。

「我想多花點時間來討論另一個全球性問題:大型IT平台公司的崛起和壟斷行為。這類公司往往扮演著創新和自由化的角色。但隨著臉書和谷歌的規模越來越大,它們反而成為創新的阻力,我們直到現在才開始意識到它們所造成的一系列問題。公司通過榨取環境來賺取利潤。採礦和石油公司榨取自然環境;社交媒體榨取的則是社會環境。後者的行為更加惡劣,因為社交媒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這已經對民主的運轉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特別是選舉的公正性。」

彼時,Facebook還沒有出現如今的危機,谷歌和Facebook的商業模式也依然被大家看好,但現在不一樣了。

對於Facebook、谷歌這樣的公司來說,壟斷產生的價值是巨大的,龐大的數據就像水電煤一樣,源源不斷的為其提供資源,廣告主是它們的客戶,只要按流量付費,做什麼樣的廣告它們是不在意的——而這帶來了巨大的負外部性。最近,Facebook被一家叫Cambridge Analytica的數據公司坑慘,其實Scott Galloway早在2017年的暢銷書《The Four: The Hidden DNA of Amazon, Apple, Facebook, and Google》里,就講述了Facebook和Cambridge Analytica的商業往來。Scott Galloway預言Facebook遲早會因為過度數據商業化而遭遇到各種問題,同時表達了自己的憂慮:作為擁有全球最多人口的載體(Facebook與全球超過20億人建立了連接),也是全球商業價值最高的公司,Facebook重金僱傭了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和最有前瞻性的科學家,這一切背後的目的卻只有一個:想盡辦法吸引大眾注意力、來增加點擊和流量、以此換取高額的商業價值,為此它可以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為此,全球互聯網企業應當反思:數據不是硬邦邦的產品,所謂的技術中立是不存在的。互聯網科技巨頭的壟斷,能夠產生比其他行業更多的超額收益,但別忘了,沒有什麼是永垂不朽,壟斷產生超額收益的同時,壟斷的成本也越來越大,而這將持續影響它們的利潤。

二、科技股的危機源於何處?

所以,目前科技公司的危機在哪裡?

1、用戶紅利消失

中美兩個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但用戶的紅利正在消失。互聯網平台公司的典型特徵是人際網路和邊際收益,這也解釋了它們迅速成長的原因。網路的效應確實超乎想像,但並不具有可持續性。臉書花了八年半時間積累了10億用戶,隨後又花了四年多時間再度獲得10億用戶。但是現在臉書的用戶增長陷入停滯。騰訊QQ、微信均累計10億用戶,但最近的季度,QQ月活下滑,微信用戶增長緩慢。

2、壟斷的負外部性越來越大

騰訊幾乎壟斷了流量的半壁江山,遊戲給騰訊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但騰訊能簡單的躺在「社交+遊戲」里不管不顧悶頭賺錢嗎?如果不能管控遊戲帶來的種種副產品,騰訊再賺錢,也是有「風險係數」的。 正如頭條張一鳴所言:百度要解決虛假信息的問題、阿里要解決假貨的問題,其實和騰訊面臨的問題都一樣:BAT不再簡單是改變世界的公司了,而是各自就成了一種「世界」,甚至「世界的中心」。

這也可以理解為,在利潤之外,還有更多東西應該成為BAT經營中的重要考量維度。

而對於臉書和谷歌的壟斷,更是被西方人士所痛批。

索羅斯認為,社交媒體公司通過欺騙的手段,故意將用戶的注意力轉移到它們提供的服務上。這種行為十分有害,尤其是對青少年。互聯網平台與博彩公司頗具相似性。賭場開發的技術能將賭徒引導到特定的賭桌,讓他們輸光所有錢。他們正在引導人們放棄自主思考的能力。對民眾思維的塑造力正越發集中到少數幾家公司手中。我們需要努力捍衛哲學家約翰。斯圖爾特。密爾所稱的「思想的自由」。而對成長於數字時代的人們來說,一旦失去,就難以重獲這種自由。

的確,我們的生活已經被互聯網包圍,更為可怕的是,我們的思想某種程度上被其綁架——我們只能看到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

Tristan Harris,曾經在谷歌擔任設計倫理學家及產品哲學家。他研究了科技如何影響十億人的注意力、身心健康和行為方式,之後他得到的結論是科技正在綁架人的思維,就像是老虎機劫持了賭徒的思想一樣,它們充分了解你的心理弱點,然後「操縱」你的思想。

這大概是所有科技壟斷企業的原罪,演算法和人工智慧在極大程度上便利民眾的同時,也在將人們引向極端,而人工智慧的背後也是帶著設計者的偏見和利益的。

3、政府的監管

任何一個產業,從發展初期到成熟的過程,也必然是從行業亂象層出不窮到利國利民、規範整治的這麼一個過程,互聯網產業也不例外,隨著認知和治理手段的成熟,對互聯網產業監管的力度正在逐漸跟上互聯網風口的速度。

此前,中國互聯網的生態是野蠻發展,法無禁止皆可為,小步快跑,灰度測試,快速迭代,但隨著互聯網的日漸成熟,逐步切入到金融、徵信、醫療等影響深遠的領域,不能走以前先放後收的老路子,金融隱患,個人信息,治療安全等等,都是失控了影響極其惡劣的事情。

「監管」對於所有互聯網企業來說,都是懸於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縱觀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都是在相對寬鬆的監管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如今,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等巨頭盈利和股價連創新高,而且已經形成壟斷優勢,強者恆強的趨勢並未改變,那麼,未來這些企業最大的風險是什麼?是監管的政策,政策是打破壟斷的唯一手段。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罕見。

摩根大通是美國最早的綜合性金融機構之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幾乎壟斷了美國的金融行業。1933年格拉斯―史迪格法案(Glass-SteagallAct)出台,摩根大通被分拆,分出了摩根士丹利,起初摩根大通控股摩根士丹利,後來悉數拋出後者的股份,兩家公司完全獨立。

就連至今依然挺立的科技巨頭——微軟,也曾有過一段差點被分拆的歷史:

1997年10月,美國司法部指控微軟壟斷操作系統,將瀏覽器軟體與視窗操作系統軟體非法捆綁銷售;

1998年10月,經過美國司法部指控微軟壟斷操作系統,將瀏覽器軟體與視窗操作系統軟體非法捆綁銷售,反壟斷案正式立案;

2000年1月13日,比爾·蓋茨宣布辭去微軟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職務,並任命史蒂夫·巴爾默作為他的繼承人;

2000年4月,聯邦法官托馬斯·傑克遜稱,根據搜集到的證據證明微軟公司的確存在壟斷行為;

2000年6月,上訴法庭推翻托馬斯·傑克遜法官對瀏覽器案件的裁決,微軟躲過被拆分的命運。

對於谷歌的壟斷呢?

歐盟花了七年時間來搜集有關谷歌壟斷的證據,在歐盟競爭委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的努力下,證據搜集的進程大大加快,甚至影響到了美國民眾對待谷歌壟斷問題的態度。

尾聲

互聯網行業早已告別「野蠻生長」的階段,進入到用戶紅利衰減,存量競爭的下半場,此刻,考驗科技巨頭們的將不只是你的產品有多好,還有,它到底會不會帶來巨大的負外部性。

所以,就Facebook、騰訊、阿里、百度而言,企業文化、社會責任正在成為所有平台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且會越來越重要。 只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對於已經開始習慣享受奢侈生活的互聯網企業來說,到底有多大決心放棄短期利潤,構建長遠核心價值呢?

Facebook已經開始反思自己,而騰訊在上個月推出了五款功能類遊戲,包括《榫卯》《摺扇》《紙境奇緣》《歐氏幾何》,以及一款以重新演繹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為背景的遊戲,涉及到傳統文化、理工鍛煉、科學普及三大領域。

騰訊功能遊戲《歐式幾何》

這些遊戲並不能為騰訊掙錢,卻是騰訊作為遊戲行業領頭羊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表現。同時馬化騰在各個場合反覆強調他重複了無數次的防沉迷措施,包括上線青少年成長守護平台。

由衷希望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開始這樣做,而不是等到病入膏肓,為時已晚。

而至於投資,這種壟斷帶來的問題應該開始進入我們的考量範圍了。我記得我老師說過一句話,一個企業的增速不可能永遠高於GDP增速,否則遲早有一天,這個公司會比國家還要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一哲 的精彩文章:

TAG:每日一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