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玻璃心是怎樣煉成的

玻璃心是怎樣煉成的

一般人的生活中,總會遇到幾個「玻璃心」,有可能是自己,也有可能是別人。

「玻璃心」如果是自己,就很容易被刺激到,感覺經常被人傷到,經常需要花很多時間和能量去處理和消化情緒,活得很累。

「玻璃心」如果是別人,就會感覺很難處,和他打交道要小心翼翼,因為不知道怎麼又可能會刺激到他。

有人說,「玻璃心」是因為天生敏感,這樣歸咎是很不負責任的,因為這意味著很大程度上就沒救了。

其實,「玻璃心」是由原生家庭「培養出來」的,是完全可以經由治癒內心的創傷,進而成長蛻變成「鑽石心」的。

「玻璃心」的養成十分簡單:

「在傷口上撒鹽」是大家經常會用的一個比喻,當我們的手沒有受傷的時候,伸到一盆鹽里去並不會有什麼不舒服,但是如果我們的手上有傷口,那就相當刺激了。

「驚弓之鳥」是大多數人會說到的成語,當鳥沒有受過創傷的時候,弓聲對它並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如果是舊傷仍存的鳥,那就可能會引發恐慌失措。

最極端的例子,就是PTSD(創傷後應激障),患者接觸到當時遭受創收的場景元素時,就會引發非常強烈的心理反應。

從某種程度上說,「玻璃心」實際上就是輕度PTSD。

很多人會有一種錯覺,覺得遭受傷害,會讓人更具有適應能力。所以很多父母想著「社會很艱難」,就覺得需要讓孩子在家就充分體驗這種艱難,以為這樣就可以讓他們未來的「社會適應能力」更強,這就是所謂的「挫折教育」。

我聽過一個案例,一個父親經常打罵自己的女兒,導致女兒抑鬱輕生,結果這個父親還振振有詞地說:「我都是為了她好,她連我打罵她她都受不了,那將來到社會上去怎麼辦?」

無數個案例證明:恰恰越是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承壓能力越是弱,越是「玻璃心」。

其實「挫折教育」,就是把你弄得遍體鱗傷,再把你扔到鹽堆里去。

我們能夠面對傷害,是因為我們有充足的愛的能量去承受它。所以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出來的孩子,會擁有更強大的信心和面對挫折的勇氣。

就像我當初在新加坡讀書時,圖書館的空調溫度很冷,估計只有20度,我去自習都需要穿外套才行,但是當地人不需要,主要就是因為當地人長期生活在熱帶,平時熱多了,所以那種寒冷對於他們來說無所謂。

可能有人會問:但是的確我經歷過一些挫折之後,變得更加強大了呀?

首先,你變得更加強大,這個你不應該感謝挫折,而應該感謝你自己,它只是傷害你,幫助你自己站起來、變強大的,是你自己。

其次,你過來了,那你當然覺得OK,但是如果你沒能撐過來呢?

再次,你之所以能夠撐過來,是因為你心裡的愛的存量,而不是因為傷害。

最後,如果你不用遭遇這個傷害,你是不是可以把應對它的時間、精力、資源用到週遊世界、藝術創作、知識創新、享受生活、公益慈善等各方面去?日子過得輕鬆逍遙而又充滿生產力,何樂而不為?幹嘛要把自己搞得苦哈哈的「強大」呢?

人之所以喜歡把自己的成就歸因於曾經遭受的挫折,是因為這樣可以給那些挫折「合理化」,讓自己覺得遭受那些挫折「不虧」,其實這是錯誤的平衡,虧損就是虧損,挫折會帶來更大的挫折,傷害會帶來更大的傷害,就像是健身時如果拉傷了一根肌肉,那麼只會讓健身的計劃被破壞一樣。或者就像一天早些時候遭遇一件糟心事,如果情緒調整不到位,會讓那一天後面的事都更加不順一樣。

人的成就恰恰是來自於享受過的溫柔和美好,但是人們偏偏喜歡把不好的事情歸咎於它們,因為大家會覺得「那個過程我已經賺到了,總得我付出些代價吧?不好的事情就是那些美好的代價。」可惜又錯了,經歷過美好,會讓人得到更多的美好,就像一個父母恩愛的孩子,長大以後更容易擁有恩愛的婚姻,因為他們見過;而父母不恩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婚姻狀態糟糕的可能性更大,因為他們沒見過「健康正常恩愛」的家庭是什麼樣的,是怎麼相處的。

這個道理在投資市場里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下跌可以成為繼續下跌的原因,上漲也可以成為繼續上漲的原因。

如果認知停留在上面說到的那種錯誤平衡當中,投資的表現就會相當糟糕:一般跌了一些就去抄底的,都是虧大錢的人;一般漲了一些就賣掉的人,都是賺不到大錢的人。賺小錢虧大錢,不虧損才怪。

《老子》早就告訴我們: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馬太效應也傳達了同樣的信息:「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面對抑鬱症患者,有些不理解的人可能會說:不就是那麼點事嗎?有什麼好抑鬱的?我還遭遇過更嚴重的呢。真是小題大做!玻璃心!

那是因為這些人只看到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沒有看到前面的一系列傷害。

「正常人」沒有那麼嚴重的負面反應,可能是因為:

他們沒有遭遇他之前遭遇的那些事情作為鋪墊;

他們有更多的愛的能量來應對挫折;

他們的社會支持系統等資源更加豐富。

一個人家產有一百億,一個人家產有一萬,現在他們同樣丟失了五千,猜猜誰的負面情緒會更大一些?如果前者指責後者「玻璃心」的話,合適嗎?

還有一種「玻璃心」,在學習「情緒管理」的人身上特別常見:

他們學得不得要領,整天想著「不能生氣」,然而生氣這是一種正常的人類情緒,不是人可以說有就有說無就無的,就算不發作出來,也並不代表沒有生氣,只是生了氣沒發出來而已,於是開始壓抑自己的怒氣,結果越壓抑氣場越彆扭,身邊的人都會覺得很不舒服,壓抑不住的時候又會爆發,一爆發殺傷力又會特彆強,於是身邊的人又接受不了,他自己也很內疚和自責,然後繼續試圖「情緒控制」,就這樣在一個死循環里越陷越深。

壓抑自己,把攻擊性向內釋放,有可能會引起身體上的病變,癌症患者的一個常見行為特徵就是擅長壓抑自己,抑鬱症患者也是這樣。

連環殺人案的兇手往往都是大家眼中沒脾氣的「老好人」,就是因為平時一直壓抑,終於到一個點上壓不住了。如果平時就不壓抑,也就不會有那麼大殺傷力的爆發。

有人在工作場合不敢和領導、同事懟,但是憋著的怒氣又必須有一個出口,所以往往和他最親近的老婆孩子可能就成為了犧牲品,或者虐待動物什麼的,其實都是轉移怒氣的一種方式,但是這種發泄是無效的,因為帶給他氣的人仍然「逍遙法外」,同時他自己的潛意識也非常清楚他發泄的對象是無辜的,所以他會內疚,內疚之後緊接著就是自我評價低,自我評價低之後就更加只敢欺軟怕硬,就這樣陷入負面循環越來越慘。

所以真正的「情緒管理」,是學會當下充分表達感受、該發火時就發火,不讓自己心上堆稻草,自然也就不會被壓垮。

總結以上的內容,其實如何從「玻璃心」變成「鑽石心」已經很明了了:

遠離挫折和傷害

靠近愛和美好

接納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樹之道 的精彩文章:

那些自律到極致的人,都擁有掛了的人生

TAG:樹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