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煥讀《易中天中華史》2——為什麼易中天不寫五代十國?

劉煥讀《易中天中華史》2——為什麼易中天不寫五代十國?

劉煥讀《易中天中華史》2——為什麼易中天不寫五代十國?

這幾天稍微有點時間看書了,重溫了《易中天中華史》,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易中天號稱要寫完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唯獨跳過了五代十國,在《安史之亂》後直接到了下一本《大宋革新》。

那麼,易中天為何不寫五代十國?

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從淺層次來看,很容易得出結論——易中天不了解五代十國的歷史,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不敢瞎寫。因為不熟,乾脆就不寫了。

有一定的道理,對於自己不了解的,與其胡說八道,不如不寫。

但是這也不足以說明問題。易中天總比我了解歷史吧,對於五代十國,我尚且能說上幾句,易中天總不會就隻字不提。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易中天寫這套中華史更多參考了日本「講談社」的那套中國歷史書來寫,這套書中有隋唐、宋朝,也有遼金元,唯獨沒有五代十國,他沿襲了這一體例,也就不寫五代十國了。

我覺得這些都不足以反映問題,好在每本書後都有年表,年表不可能跳過907-960年這段時間,翻看年表,發現五代十國的歷史大事件被放在了《大宋革新》這本書中。

這很能說明問題。

事實上,易中天早就說過,他寫歷史,需要寫的是各個歷史的轉折點,所謂歷史的拐點,代表著轉折,從這點來說,秦並天下是拐點、安史之亂是拐點,而五代十國不過是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的延續,算不上拐點,真正的拐點不在907年朱全忠稱帝,而在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真正的拐點在宋朝開國,而不在五代十國,自然要不寫五代十國,重點寫《大宋革新》了。

事實上,易中天給了我們啟發——五代十國這段歷史不值得宣揚。

中國雖然歷史記載頗豐,但真正值得大書特書的歷史不多,三國算的上一段,事實上,更多意義上是文化上的三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以說都體現在這本三國里了。說到「義」,關羽義薄雲天,處處向著結義大哥,身在曹營心在漢,過五關斬六將。劉備心系二弟,不惜為其復仇。說到「忠」,諸葛亮一生忠心,非愚忠於君主,而忠於心中興復漢室、還一個太平天下的理想,即便是失敗,仍然為理想奮鬥終身,令無數人落淚動容。雖然真實的歷史未必就真的如此偉光正,但這些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代代頌揚。

無怪乎,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提倡的歷史精神主要就是兩個:諸葛亮「死而後已」的盡忠精神和岳飛「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諸葛亮和岳飛儼然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圖騰,更別說被拜為神仙的關二爺。

如果說,三國體現了中華民族最美好的一面,即便他們失敗了,即便後面是幾百年的黑暗兩晉時期,人們不在乎,人們只在乎這點光亮。那麼,五代十國就體現了中華民族最卑劣的一面,三國體現了美好,五代只體現了血債累累斬盡殺絕濫殺無辜趕盡殺絕草菅人命殺人如麻嗜血成性。

五代可以說完全無義,背叛處處可見,朱溫前腳剛和李克用結盟,當晚就在上源驛防火要燒死他,好在李克用逃過一劫,兩人結下血海深仇。李克用收養的那些義子,一個個毫無結義之情,還不如桃園結義的異姓兄弟,這樣的五代,壓根想找個英雄也找不著。

五代可以說完全無忠,三國里徐庶忠於劉備,到了曹營一句話不說,五代里只見不倒翁馮道,先後在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做官,自詡為「不倒翁」,好一個毫無廉恥的不倒翁,要是宣揚馮道精神,豈不是人人今天是中國人,明天做日本漢奸了。難怪歐陽修寫《新五代史》,寫忠臣傳,找來找去只找到4個人,堂堂百年五代,只有4個忠臣,可見這是一個毫無禮義廉恥的時代。更別提厚顏無恥的後晉高祖石敬瑭,甘心認比自己小10歲的耶律德光為爸爸,自己當兒皇帝,還把今天的北京、河北、山西北部的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導致兩宋沒有長城屏障,用河北人的血肉一次次抵禦強敵,這個「晉」似乎比之前那個逼死孤兒寡母的「晉」還要令人厭惡,這樣的石敬瑭,自然沒人頌揚,只有唾棄。

五代也可以說完全無孝。梁太祖朱溫就多次姦淫兒媳,做下爬灰勾當,最後被義子所殺。其實,五代十國可以說是安史之亂的延續,在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所殺,史思明也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所殺,安史之亂兩大賊首都被兒子所殺,在世界歷史也很罕見,足見安史之亂的賊首多麼喪盡天良、人人得而誅之,難怪安史之亂群賊被台灣史學家柏楊稱為「一群禽獸」。

這樣的五代,值得寫嗎?可以說,研究五代十國的歷史從北宋開始,就逐漸式微了。北宋重視五代十國史,編下《後梁書》、《後唐書》、《後晉書》、《後漢書》和《後周書》,到了歐陽修寫下《新五代史》後,這五部書被合稱為《舊五代史》,地位進一步下降,到了明清時代,三國越來越出名,五代卻無人問津了,以至於有人託名羅貫中寫了一部《殘唐五代史演義》,因為文辭粗鄙被無數人視為偽作,更別談裡面找來找去只有一個王彥章大英雄。

如果說相比較三國和五代,我們可以發現,三國的歷史是逐漸惡化的,漢末群雄璀璨無邊,到了魏晉之交則禮崩樂壞,人們喜愛的也多是關羽、諸葛亮這些漢末群雄,而不是司馬懿、司馬昭這些晉朝梟雄。但五代史卻是逐漸變好的,五代一開始可以說是「群彘」,只有半個英雄李存勖,卻在晚年沉迷於伶官,身死國滅。

但五代十國還是有一兩個英雄的,到了五代後期,終於出現了周世宗柴榮這位大英雄,他裁撤冗員、滅佛興業,整頓軍隊,實力為之大增,有了一統天下的資本。高平之戰一開始,作戰剛失敗時,部隊就全逃亡光了,他明白這是五代長期沒有禮義廉恥榮譽感導致的惡果,重罰了一批害群之馬,軍紀煥然一新,最終取得了勝利,重整後的後周軍隊終於擺脫了兵痞軍閥之風,從強盜變成了真正的軍隊,最後奪取了南唐十四州、後蜀四州,收復了燕雲十六州三關,為北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可以說,一直到柴榮的出現,五代才開始出現一線曙光,出現了一個堪稱英雄之人。

而柴榮之後不久,就是趙匡胤了,所以說,五代完全不值得書,真正的革新之人在於趙匡胤,改變了藩鎮割據局面,改變了軍閥混戰格局,更重建了搖搖欲墜的道德體系。

這樣的五代,不寫也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煥的書房 的精彩文章:

TAG:劉煥的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