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君:《抄寫員巴特比》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學會說「不」
王傳君最近接了一部話劇《抄寫員巴特比》,他在裡面演一個內心複雜的律師,要時刻和一個喜歡說「我傾向於不」的員工巴特比鬥智斗勇。
4月19日,《抄寫員巴特比》將在上海黃浦劇場首演,連演十場。因為王傳君的加盟,這部劇受到了額外的關注。
演出前,製作方椎劇場特邀媒體探了一次班。不管是綵排還是群訪,王傳君都是台上最抓眼球的那一個。他善於調動氣氛,時而幽默時而鋒利,很知道怎麼和媒體互動。
排練中的王傳君
一條熱搜微博找來了王傳君
《抄寫員巴特比》是文學史上一部經典的短篇小說。
小說作者赫爾曼·梅爾維爾被譽為「美國的莎士比亞」,他最廣為流傳的作品是長篇小說《白鯨》,其在世界文學史的地位尤在馬克·吐溫之上。
把《抄寫員巴特比》搬上話劇舞台最開始是椎劇場藝術總監李芊澎的想法。
在國外讀完小說,她隨手在Facebook發了一條信息,大意是「我們要做這個戲」,結果收到不同國家許多朋友的回饋,大家都在說「這是一部動人的小說」。
老闆和員工,《抄寫員巴特比》呈現了資本盛行的社會裡最普遍的一種人際關係。然而,小說給人的感覺很荒誕,窮盡筆墨展現了一個本該有絕對話語權的老闆(律師),如何被一個不斷禮貌拒絕他正常工作要求的員工(巴特比)逼瘋的過程。
在現實的職場中,人們說「不」的機會不太多,恰恰因為不能說「不」,漸漸喪失了一部分自我。這也是這部小說值得人深思和玩味的地方。
德國導演鮑里斯·凡·波塞爾(Boris von Poser)被邀來執導《抄寫員巴特比》。
這是一位「玩心」很重的導演。他既可以在德語區最主流的劇院工作,也經常出現在各種不同規模和場地的空間里。他最擅長小說改編的戲劇,關鍵是,他一直有把《抄寫員巴特比》搬上舞台的想法。
小說《抄寫員巴特比》里有六個角色,製作團隊最開始想把它排成一個演員的「獨角戲」,隨著討論升級,他們決定在舞台上加一個人,但基本不講話。
舞台上那個不停講話的老闆,李芊澎希望找一位有個性、有能力又很勇敢的演員來演。搜索時,她無意中看到那條讓王傳君上「熱搜」的微博:「我不喜歡」。
「我不喜歡」,這句話讓李芊澎想起了巴特比無數次拒絕老闆的那句「I would prefer not to……」(我傾向於不)不管是內核還是氣質,兩人都如此接近。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李芊澎問了王傳君,沒想到他在密集的電影拍攝間隙真有空檔,他又有興趣在劇場里玩一下。雙方就這麼愉快地決定,由他來演「老闆」。
另一位演員蘇力德普日布,是個內蒙漢子,也是王傳君在上海戲劇學院的師弟。他話不多,踏實努力,很符合「員工」的人物構想。
在《抄寫員巴特比》中,蘇力德普日布一人分飾了好幾個角色。他是老闆的僱員,是講述者的助手,也可以是舞台上的另一個觀察者,一個哲學層面超越時間的存在。
排練中的蘇力德普日布
錢夠花就干自己喜歡的事
讀完《抄寫員巴特比》,王傳君哭了。
「我們都有願意說『不』的時候,所以我挺想通過這個話劇,和觀眾進行溝通。」排練時,王傳君感覺這部戲最吸引他的地方,是學會說「不」。
他說自己已經到了習慣說「不」的階段,因為發現人活著特別短,得在活著時儘可能選一些自己想乾的事。
「有很多事情,我們經常說不得已而做,結果不會特別好。你可能會賺到不少錢,但對我來說,作為一個演員,我應該去演好戲,留一點好影像,那麼等我死的時候,那些東西是可以留下去的。那是我活過的意義。」
3月,王傳君、蘇力德普日布專門去德國慕尼黑,和導演排練了一段時間。
王傳君本以為在德國的生活會很開心,每天晚上還能看看戲,結果全劇兩萬多字的台詞,全壓在律師身上。這對他來說是一塊「硬骨頭」。
導演希望王傳君在20天里把24頁紙的台詞全背完,小夥伴們都去看戲了,他只能乖乖呆著背台詞,每天背兩頁紙,才能保證第二天有東西可排。
排練期間,王傳君也體會了一把和導演說「不」的快感,「有一天我和導演說,我今天不想排練,導演愣了一下,然後說好呀。我們就休息了一下,然後大家都去逛街了,第二天導演穿了一件新衣服,說是昨天買的,問我昨天幹嘛了,我說,背詞。」
導演
在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里,王傳君一口軟糯的上海話讓人驚艷。在《抄寫員巴特比》里,他也不自覺操起了上海話,那種遊刃有餘總能讓觀眾笑出聲來。
王傳君解釋,劇里有很多文縐縐的台詞,很生硬,他也不覺得自己的京腔有多好,乾脆怎麼舒服怎麼來,用上海話更能讓觀眾明白角色在那個瞬間的情緒。
某種程度上,王傳君是因為演了喜劇《愛情公寓》有了廣泛知名度,然而如今再接戲,他很直接地表示出對喜劇的反感,不管是電影還是話劇,他顯然對嚴肅的、能帶來思考的戲更有興趣。
「錢夠花的情況下就干自己喜歡的事吧。」
他說,「我本身不太喜歡看嘻嘻哈哈的劇,沒什麼意義。雖然大家會說生活工作壓力太大,需要看輕鬆的東西緩解緩解,其實都是騙自己的,你越緩解就越麻木,生活也不會變得更好。有時候,你需要去面對一些你不敢想的東西,你直面它,可能會非常鬱悶,但想完之後,你的生活可能會變得更好。」
2018-2019年,王傳君即將有《英格力士》《蘭心大劇院》《中國葯神》三部電影上映,雖然忙,他還是打算每年留些時間給舞台。
在台上演戲和在鏡頭前演戲有什麼不一樣?「其實差不多,演什麼都是真聽真看真交流。演話劇是和觀眾交流,演電影要和攝影師有好的交流,現在很多電影都是手持長焦嘛,媒介不一樣,但方法是一樣的。」他說。
※北宋名門呂氏墓系列 :茶具里的煮茶點茶散茶,到末茶終結
※俄媒曝洛杉磯人道危機:流浪漢4年增加43%,衛生設施堪憂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