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述評:馬來西亞14屆大選,反對黨的「最後一戰」

述評:馬來西亞14屆大選,反對黨的「最後一戰」

資料圖: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中新社吉隆坡4月7日電 (記者 趙勝玉)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日前宣布7日解散國會,拉開第14屆全國大選的序幕。

輿論認為,即將舉行的這屆大選是有史以來最為激烈的一次大選:馬來西亞反對黨聯盟——「希望聯盟」最有可能贏得大選的「最後一次機會」,也是執政聯盟——「國民陣線」今後10至20年「江山永固」的一次保衛戰。

與以往大選不同的是,與其說這是「國陣」與「希聯」的「生死之戰」,不如說是兩個政治強人馬哈蒂爾和現任總理納吉布的「終極PK」。

馬哈蒂爾,執政馬來西亞22年之久、有是馬來西亞現代之父美譽的「硬漢」。儘管已經高齡九十有三,退休多年,但仍然「指點江山」馳騁政壇。這個曾經是「國陣」主要成員黨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最高領導者的忠心耿耿的黨員,卻在曝出現任總理納吉布「一馬公司」醜聞並高調逼宮,要求納吉布辭職不果後,再一次出走其效忠幾十年的巫統,另組政黨——土著團結黨,並於去年加入「希聯」,不僅成為反對黨的「靈魂人物」,還成為直搗原來「老東家」「國陣」的一把「利劍」。

如果把政壇比喻成江湖,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便是政壇老手合縱連橫的拿手好戲。為了扳倒「國陣」,拿下納吉布,馬哈蒂爾不惜與自己的宿敵——在馬哈蒂爾任上擔任副總理、後被逐出政壇,關進監獄的「希望聯盟」實權領袖安瓦爾,化干戈為玉帛。不共戴天的「仇敵」,在顛覆「國陣」旗幟下,「相逢一笑泯恩仇」,成為「堅定」的盟友。

由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及伊斯蘭黨組成的反對黨聯盟,在2008年大選中重挫「國陣」,不僅獲得5個州的執政權,還成功迫使「國陣」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沒能在國會下院獲得三分之二多數席位。2013年的第13屆大選,反對黨聯盟獲得55%選民的支持,只是由於選區的劃分而無法贏得大選。

古人云:「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反對黨聯盟深知其中奧秘,多位反對黨領袖聲稱,這是最後一戰。反對黨希望藉助前兩次大選的餘威,更希望藉助馬哈蒂爾在馬來選民中「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效應,最終贏得大選,執政中央。

無論對於反對黨還是執政黨,馬哈蒂爾帶來的最大變數是不知道他在傳統支持「國陣」的馬來選民中造成怎樣的影響,在華裔選民一邊倒支持「希聯」的前提下,馬來選民的分化、能否催生「馬來海嘯」,顯得至關重要,也成為此次大選勝敗的關鍵。

2008年大選失利後,馬哈蒂爾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力逼時任巫統主席、總理巴達維辭去所有職務,推舉納吉布接替總理一職。當馬哈蒂爾再次故伎重演,以「一馬公司」醜聞,逼迫納吉布辭職時,卻遭到納吉布的強力阻擊。納吉布不僅將馬哈蒂爾在巫統的代言人,時任巫統署理主席、副總理的慕尤丁「踢出」巫統,撤銷慕尤丁的副總理職務,甚至剝奪了馬哈蒂爾公子慕克里茲擔任的吉達州務大臣的職務。

納吉布之所以敢於和馬哈蒂爾「硬撼」,不僅取決於其在巫統中的穩固地位,還得益於執政數年來,經濟取得的成就。國家轉型計劃(NTP)成功促進經濟發展,包括創造180萬個工作機會以及提高國內生產總值。在全球經濟動蕩的情況下,去年馬來西亞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9%。

面對咄咄逼人的反對黨,由納吉布領導的「國陣」在部分地區稍處劣勢。前兩屆大選,「國陣」在經濟發達的西馬半島幾乎「完敗」,「國陣」第二大成員黨馬華公會只獲得222個國會下議院議席中的7席、600多個州議席中的11席。倘若沒有東馬兩州的堅定支持,政權或許早已喪失。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自1957年執政以來,「國陣」積累了豐富的執政經驗,在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族融合、宗教友好相處等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巫統深耕馬來族群數十年,深諳馬來族群的需求,更對華裔和印裔採取中庸、包容的政策,對別有用心挑撥族群關係以及極端宗教言論均予以堅決打擊,這些有目共睹的事實,成為「國陣」贏得民心,贏得大選的關鍵。(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東南亞4國自由職業者討薪難 逾半數人遭欠薪
第五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裝殮儀式仁川舉行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