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民間傳說精選
(韋光致 / 攝)
旭啄質啄鳥
從前,在粵北壯鄉有一個惡婆娘,狠毒而又貪心。對誠實、勤勞、善良的兒媳婦百般虐待。重金娶回的小媳婦從過門那天起,做的是牛馬活,吃的是餵豬狗的殘湯剩飯,稍不如意便挨打挨罵。鄰居看到惡婆打罵媳婦便去勸阻,但她總是蠻不講理地說:「買來的牛任我使,買來的馬任我騎,買來的媳婦任我指,外人莫管我家事。」從此,鄰居人都不干涉她,而她更加肆意虐待媳婦了。
那一年四月八(又稱「牛王誕」,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媳婦好不容易才獲准返娘家過節。媳婦過完節返回時,女家按照壯家的習慣,帶給男家兄弟和家婆每戶一包菜,裡面有豬肉、雞肉、鴨肉,還有幾封芒葉糍,由家婆分派到各家,其中給家婆的一包要特別加料,內中必須有雞椎、雞肝、雞腎。媳婦男家有六兄弟,這天帶回了七包菜、糍回到家裡。惡婆不在家,她把這七包菜放在櫥櫃里,就扛起鋤頭到田頭看禾苗了。
惡婆料定媳婦在太陽下山前必回來,所以她回家裡就徑直到伙房打開櫥櫃,看見裡面已放有一包包東西,心裡得意洋洋,但數了數只有六包,無名火即刻升起來,心裡罵道:「這個臭娘子為什麼只有六包?看看是不是少了我的一包。」於是她一包包打開看過,正巧少了給她的那包。此時,惡婆就開始大罵起來,從屋裡罵到屋外,足足罵了一個時辰。直到聽見媳婦回來的腳步聲才止了罵。
小媳婦跨入門檻就叫了聲「媽」,但她沒有聽見應聲。當她步入廳堂,看見家婆的臉綳得緊緊的,凶神惡煞地坐著,就不禁打了個冷顫。當她放下鋤頭,惡婆就開始罵了,問她帶回的菜為什麼只有旭啄(壯語,六包的意思)?媳婦膽怯地回答說:「帶回來的菜有質啄(壯語,七包的意思)。」惡婆不容置辯地說:「明明只有旭啄,哪裡來得質啄?」媳婦說:「拿回來是質啄嘛!」惡婆說:「我全部點過數只有旭啄,你敢頂嘴!」她拿起籬竹朝媳婦的身上亂打過去,媳婦橫擋直擋也擋不住,被打得遍體鱗傷,癱倒在地。惡婆上氣不接下氣地追問道:「到底旭啄還是質啄,說說?」媳婦有氣無力地回答:「是質啄。」惡婆咬咬牙根又打,媳婦忍受不了這般毒打,拼死拼活地跳起身來逃出門外去,惡婆架著籬竹追出去打,邊打邊問她有多少包。媳婦喘著氣邊跑邊答:「你說旭啄,我說質啄。」惡婆見到打罵這麼厲害還強說質啄而又繼續追打。小媳婦逃進了山,惡婆也追趕到山上,還是一邊追一邊氣鼓鼓地問:「多少啄快說清楚!」媳婦由於氣力不支,「你說」「我說」這兩句說不出來,只是「旭啄!質啄」「旭啄!質啄」地回答。
可悲的媳婦被追趕進樹林里,惡婆看看天快黑了,也不追趕了,一邊罵一邊下山,也不管媳婦了。這個媳婦在山林里傻了心眼,不敢回家,一邊哭,一邊流淚,老是喊:「旭啄!質啄!」天黑下來了,只聽見樹林里的鳥叫,聲聲悲哀凄慘,她也凄慘地不斷地叫喊「旭啄!質啄!」從這片樹林走到那片樹林,不停地叫喊。更深夜靜,惡婆家裡點起火把到樹林里尋找媳婦,但是找遍幾片樹林都不見人影,只聽見「旭啄!質啄!」的鳥叫聲在悲哀地不斷鳴叫。原來媳婦眼淚流干後變成了一隻小鳥。從此以後,每年四月八這個節日前後,人們常常聽見山林里有「旭啄!質啄!」連續不斷凄慘的鳥叫聲。這種鳥人們不知道叫什麼鳥,只憑它的叫聲叫做「旭啄質啄鳥」。
話說惡婆回家後點著燈,打開櫥櫃拿出六包菜和葉包糍擺在桌面上,叫來鄰居,當面數罪媳婦,並叫大家來評理該不該打罵,眾人都說:「六包都給了,不可能只差一包,沒有這麼小氣的親家。」惡婆見大家不相信,就打開櫥櫃讓大家看。在鄰居中有一細心人,把櫥櫃里的大盆小碟翻了一遍,在一隻大瓦盆里蓋著一大包菜和幾封芒葉包糍,把這包東西拿了出來打開一看,正是給惡婆的。原來這一包東西特別大,包得不緊實,容易弄髒,而且媳婦考慮這是給家婆的,所以另置一方蓋好。在事實面前,惡婆的兇相收斂了,坐在地上哭哭啼啼,現出了賴皮相。她覺得問心有愧,就在家人點火去找媳婦時上弔死了。正是:一包肉菜喪兩命,千秋萬代成笑柄。每當「旭啄質啄」鳥叫,人們就講起這個故事,告誡家婆和媳婦要和睦相處,勿因小事誤人命。
流傳地區:連山壯鄉,採集地點:上帥陸屋
採集時間:1965年冬,講 述:黃桂花
記 錄:陸上來
註:①「旭啄質啄」:系壯語,廣州方言譯音,意為「六包」、「七包」的意思。這種鳥是杜鵑,有杜鵑啼血之說。
(陳承奇 / 攝)
分韓成韋
唐代某年的元宵節,京都到處張燈結綵,街道上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忽然,街的盡頭響起了有節奏的鑼鼓聲,一支扮演三國的劉關張,仙女下凡等各色各樣的古人古事的隊伍游演過來了。人們爭先恐後,夾道觀看,隊伍到了店鋪門前,主人點燃爆竹歡迎。這支隊伍詼諧有趣,別具一格的表演引起了陣陣笑語歡聲。人們的歡呼聲夾雜著鑼鼓聲、爆竹聲隨風飄逸,把那深居皇宮的皇太子、公主、奶奶、娘娘也吸引出來了。
當時,皇帝的一個跛腳公主,由幾個侍女陪伴著也擠進了人群觀看古人古事表演。恰巧,經過公主面前的節目是姜太公釣魚。跛腳的姜太公舉著垂釣一踮一跳地走了過來,把垂釣直吊到公主面前。侍女怒目相視,並順手一撥把垂釣撥開,調皮的「姜太公」又把垂釣差不多吊到公主的鼻樑,氣得公主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侍女慌忙牽扯著跛公主回宮去了。
扮演古人古事的隊伍繼續游演。所到之處同樣是爆竹響連天。過了幾個巷口,突然街道兩頭的馬蹄聲,人們哭喊呼救聲響成一片。何事何故呢?原來跛公主回宮後,在皇后面前加油添醋哭訴了在街上被「姜太公」侮辱一事。皇后旋即譴人轉告皇帝,皇帝即刻下令逐散游演隊伍,活捉「姜太公」。皇宮的衛隊騎兵,兵分兩路衝進街道,沿著游演隊伍踩踏過來;街道頓時大亂,死傷無數。扮演姜太公的人並不跛腳,當騎兵衝來時,他已經逃之夭夭。騎兵抓不到「姜太公」,只好把傷了的游演人抓住審訊,得知扮演古人古事的人全是珠璣巷韓姓人。可是,誰也不知道「姜太公」逃往哪裡。當時街道還是人山人海,衛隊無辦法只好如實向皇上報告。此區區小事,屢次驚動皇上,皇上怒髮衝冠,以欺君之罪下令,把珠璣巷韓姓人統統殺絕。
話說韓姓群眾見馬隊抓人,已知今日游演之事觸怒了當今皇帝,韓姓人頭顱難保,危在旦夕。其中有幾個知文識墨的老人,立即分別到各家各戶,動員男女青壯年能跑的儘快逃身,免得遭殺身之禍。當衛軍殺氣騰騰地衝進珠璣巷時,韓姓人僅剩老人和小孩。衛軍斬了幾個頭後,得知青壯年已往南門逃遁,於是策馬揚鞭,直奔城外南郊。韓姓男女見馬隊來了,就疏散於沿途村寨之中;當馬隊走遠了,他們沿小路結伴奔亡。為了避免被滅絕,「姜太公」倡議,改姓隱伏,將韓姓的韓字分出卓字旁並舍掉,成為韋字。從此,逃亡中的韓姓人自稱姓韋。事經數月,他們分別進入廣西、廣東的崇山峻岭之中,以韋姓立寨安家,號稱「京兆堂」,至今未改。
是為韋氏源考。
流傳地區:小三江、下帥,採集地點:上帥加尤、小三江、下帥銀灘
採集時間:1980年,講 述:韋家寧、韋繼瑛
記 錄:陸上來
TAG:連山壯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