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浙大留學,卻遭受了這些事
這是一個在中國留學的韓國學生的個人公眾號。原本是記錄個人感想用,但因為聽到這些遭遇,覺得應該被更多人知道,於是將這個公眾號借給他們,以廣而告人。
This account is originally of personal use. After hearing what happened to some students in some ZJU teacher"s class, I felt they really need help to let more people know those things,thus decided to lend them my account for spreading.
Shin
這篇文章不是第一次發出來。上一次已經有人看過,但是刪掉了。原因是涉及使用真名,以及舉例不足,不太公正。於是此次搜集並考證了更多真實例子。此次的例子不再局限於某一個老師、某一堂課。而是留學生們面臨的許多匪夷所思的待遇。
作者依舊不是我,而是一個群體。
我們是在浙大留學的學生。當初仰慕浙江大學在中國學術界的地位和氛圍而來,卻如今不得不懷疑當初自己做的選擇。 某些老師的作為,在我們看來連「老師」的定義都很難符合,但卻在中國一流的學府任職,這讓人難以理解。
(疑似)歧視黑人?
有一次,一位非洲裔黑人留學生在課堂上坐在前排認真聽課,他的頭髮是卷卷的頭髮。老師竟然在上課期間擅自撫摸這位留學生的頭髮,並感嘆「這是頭髮?!好神奇……」(原話)。不知這是浙大老師的無知還是有意的挑釁?
經常遲到,理由奇怪
某位微積分老師,基本每三四周就會遲到一次,比如1點15分上課的課,在1點10分的時候告知大家「小孩子在吃飯,我要遲到一會」。如果真的是小孩子很慢趕不上上課,完全可以提前半小時甚至更早預料自己會遲到,提早告訴學生;上課前5分鐘才以這樣的理由告訴學生,究竟是不是真的?而這個理由只是各種「5分鐘前才知道」的理由之一。
上課帶有大量負面情緒
經常在上課宣洩自己對留學生的不滿情緒,用「傻」和「笨」以及其他侮辱性詞語。對許多外籍學生造成了心理的不適,同時也導致許多在浙外籍學生對於中國老師產生偏見。且不說「傻」和「笨」在中文裡的侮辱程度問題,一個老師經常在課堂使用這樣的詞真的好嗎?
除此之外,上課不講授課內容,抱怨、閑聊等等非常常見。2個小時的課,至少30分鐘都是這樣的無意義內容。
課後問答不受歡迎
作為教師,一般都擁有自己的工作時間(office hour),用以接受學生的諮詢和約談。但是某位老師在課間對一位前去問問題的韓國學生甩了一句「這內容我在課上講過啊,你怎麼還不會!」(原話)
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詭異的邏輯。上課沒有聽懂,下課問老師就是一種錯誤。如果是這樣,老師課後的輔導時間是做什麼的?老師只在上課時時是老師?而不是輔導者?
種種不滿反應無果
多數留學生都對於這位老師持有負面評價,認為她不尊重留學生,動不動就鄙視留學生。甚至一些行為,在留學生看來是一種種族歧視。多數留學生選擇了去辦公室舉報。然而,到目前為止,學校從未正面給過任何一個解釋和解決方案。
雖然說,從整體的留學生上課的質量和環境來看,確實與中國學生課程沒法相比。然而,作為浙江大學的教授,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卻以人種差別、種族歧視、侮辱學生等方式上課,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作為教授的失職。古人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然而,在育才這一神聖職業中,中國名校教授以這種方式對外籍學生上課,實在令人失望。
外籍學生在華可能因為語言問題、文化問題與中國老師產生一些誤會,同時,這種文化差異有時候在老師身上也會發生,可以理解。畢竟,人非聖人孰能無過。然而,老師與學生本身就是不同的職業,具有不同的人生經驗。作為教授,比學生多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文化差異可能確實會造成一些誤會;但是使用侮辱性辭彙來描述留學生這一點是無法抹掉的失職。
自中國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打著培養「知華,友華,愛華」的口號吸引外國人才。浙江大學作為積極響應中國國家戰略方案的名校,可以說是一心一意為國辦事。但是,這樣的老師很容易給外籍學生產生極其不好的影響,甚至影響好幾個國家學生對於中國的一種偏見。如此種種,學生對中國環境內的生活已經產生了偏見和不滿,又如何能實現黨所說的「知華,友華,愛華」?
誠然,浙大也有很好的老師,我十分感謝許多恩師對我的幫助。但作為學生群體的一員,也希望學校能不斷進步和發展。只有被國際來的人們真正熱愛並尊敬,才能真正實現「國際一流」。
總之,希望浙大老師們能對外籍學生更加耐心、友善,也希望浙大越來越好。
TAG:申時已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