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潰瘍性結腸炎醫案526期

潰瘍性結腸炎醫案526期

今日練習

於某,女,37歲,1982年11月17日初診。

鼻衄腹瀉已三月余。胃脘經常憋脹,飯後脹滿較劇,納呆,大便稀,每日七八次,每天夜間大便二三次,且有五更泄。血常規化驗:RBC 285萬/mm3,Hb 7%,WBC 5 600/mm3,屢治不愈。舌淡,苔薄白,脈左右關上滑。

處方:____。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加味黃連湯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期原醫案

林某某,男,52歲,1994年4月18日就診。

患腹痛下利數年,某醫院診為「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迭用抗菌素及中藥治療,收效不顯。

刻下:腹中冷痛,下利日數行,帶少許粘液。兩脅疼痛,口渴,欲嘔吐。舌邊尖紅,苔白膩,脈沉弦。

辨為上熱下寒證。治以清上溫下,升降陰陽。

為疏加味黃連湯:黃連10克,桂枝10克,半夏15克,乾薑10克,党參12克,炙甘草10克,大棗12枚,柴胡10克。

服藥7劑,腹痛、下利、嘔吐明顯減輕,但仍口苦、口渴、脅痛。又用柴胡桂枝幹薑湯清膽熱溫脾寒,服7劑而病癒。

按語

上有熱,下有寒,寒熱阻拒,陰陽不交,影響胃腸的消化、傳導功能,而見腹痛、下利、嘔吐、口渴、舌紅之證。治以黃連湯清上熱,溫下寒,交通上下陰陽,實為正治之法耳。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173條:傷寒,胸中有熱,胃下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各家論述

《金鏡內台方議》:胃中有邪氣,使陰陽不交,陰不得升為下寒,故腹中痛;陽不得降為上熱,故欲嘔吐也。故用黃連為君,以治上熱;乾薑、桂枝、半夏以散下寒為臣;人蔘、大棗、甘草以益胃而緩其中也。

《醫方集解》:此足陽明葯也。黃連苦寒泄熱以降陽,姜、桂辛溫除寒以升陰,人蔘助正祛邪,半夏和胃止嘔,甘草、大棗調中止痛,上中二焦寒熱交戰,以此和解之。

《醫宗金鑒》:君黃連以清胸中之熱,臣乾薑以溫胃中之寒;半夏降逆,佐黃連嘔吐可止;人蔘補中,佐乾薑腹痛可除;桂枝所以安外,大棗所以培中也。然此湯寒溫不一,甘苦並投,故加甘草協和諸葯。此為陰陽相格,寒熱並施之法也。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枸杞子
小青龍湯醫案520期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