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陽氣不足,百病生!3個補陽氣方法,春季最適用!

陽氣不足,百病生!3個補陽氣方法,春季最適用!

俗話說:養生,其實就是養陽氣。

今天給大家分享三大方法來補充陽氣,給大家參考。

按摩腹部

每天早晚平卧床上,去衣袒腹,天冷可蓋上被子,雙手五指併攏,從肚臍眼為圓心,先用左手的指腹和掌根,按逆時針方向按摩81次;再用右手按順時針方向按摩81次;最後再用左手按逆時針方向按摩100次。

這是健脾健胃的妙法。有人單用此手法,在三個月內就能治好10多年的老胃病。平時偶有食滯或一般腸胃不適,用此手法就能立竿見影。

此法以逆時針方向為補,順時針方向為瀉。上面說的左-右-左的順序為補法。適用於年老體虛,大便常年稀爛,小便清長的人習練。

如果是大便硬結。身體肥胖,面紅耳赤,經常口乾舌燥的,就要用瀉法,即改為右-左-右的順序。

這裡應注意的是:兩補夾一瀉為補法,即左-右-左的順序。兩瀉加一補為瀉法,即右-左-右的順序。不可單補或單瀉。

脾胃正常的人可用平補平瀉法,即用先左後右或先右後左的順序。

早晚盤坐

每天早晚盤坐床上,雙目輕閉,五指併攏,

用左右兩手的指腹,同時交叉按摩左右兩足心的湧泉穴各200次。

湧泉穴位於第一足趾端與足根聯線前五分之一的凹陷處。

湧泉穴是足少陽腎經的起點,按摩這個穴位是滋陰補腎,練五臟六腑,活躍腎經內氣,強壯身體,防止早衰的妙法。

搓耳朵

兩手同時搓兩耳,體位隨意,從上到下全部搓到。以搓紅搓熱為度,這是一種全息療法。

耳朵是身體的縮影,身體的每一部分,在耳朵上都有相對應的穴位。因此搓耳朵相當於全身按摩,耳朵上有壓痛點,就說明身體與痛點相對應的部位有了病變,發現了壓痛點,按摩的時候對壓痛點應用力搓摸捏,隨著痛點消失,身體相對應部位的病變也就痊癒了。

在耳垂內側,有個神經衰弱點,神經衰弱患者,一般都能在這個地方找到這個壓痛點,挾捏這個壓痛點,對提神醒腦,治療神經衰弱有很好的療效。

按摩或針刺耳光穴和耳中穴,對退感冒高燒和制止嘔吐具有獨特的功效。

注意事項

1.用第一種手法練10天左右,一般會飯量增加,睡覺香甜,同時會感到有一股暖流(或涼,麻,酸,沉等異樣感覺)慢慢地從下丹田(臍下三橫指)經會陰穴(肛門前兩便之間)尾閭穴(肛門後尾椎骨)、命門穴(背脊上與肚臍眼相對的地方)、大椎穴、玉枕穴,到頭頂的百會穴,再經上丹田(前額),中丹田(兩乳頭之間)回歸下丹田。

2.按摩的部位——肚臍下的丹田穴,有發熱和疼痛感。開始時手法可輕一點,以免擦傷。按摩的部位還會出現一些小丘疹和厚繭。過幾天就脫皮痊癒,這都是正常現象。

3.先用第一種手法練一遍,接著用第二種手法和第三種手法也各練一遍,前後共約20分鐘。這第二個階段堅持練49天。

好的效果表現為:

年老體弱的人,飯量增加,睡覺香甜;

青壯年人則更加健美;

健康有明顯好轉者。

每次只不過花20分鐘,長期堅持練習,可以延年益壽,百病消除。一起來試試吧~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風水點竅:如何從墳塋的周邊及穴位來判斷後人的吉凶禍福
晨起眩暈能用針灸治好?這醫生竟在耳朵上找穴位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