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年虧損1.5億元,國統區的企業是怎麼生存的?就這麼簡單

一年虧損1.5億元,國統區的企業是怎麼生存的?就這麼簡單

國統區經濟的由盛轉衰,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就總體來說,人為的因素是主要的。在戰時的「非常時期」里,為了保證軍糧的供應和工業生產的維持,國民政府在大後方實行了戰時經濟統制政策。舉凡糧食、日用必需品、工業器材、外銷物資、專賣物資等都在統制之內。

一年虧損1.5億元,國統區的企業是怎麼生存的?就這麼簡單

大後方貧民

作為特殊手段,這些措施為支撐長期抗戰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國民政府在制定管制政策和許多具體措施時,卻過分注重了財政收入的增多,不惟消費者的利益無從顧及,即使為數眾多的中小資產階級的合法權益也不去考慮。比如礦產品的統制,在通貨膨脹的影響下,礦產成本日高,而資源委員會的收購價格卻不見提高,甚至壓低,這種反差造成了各礦場的虧損。1944年3月,雲南箇舊純錫每噸的收購價格為11萬元,生產成本則為50萬元。同年,豬鬃的官價只相當於成本的38%左右,絲、茶、桐油的產出概莫能外。農民因此不願生產,致使豬鬃減至年產20000餘擔,為統制前的四分之一,蠶絲產量減至年產2000餘擔,不及統制前的十分之一,桐油產量則降至零。

一年虧損1.5億元,國統區的企業是怎麼生存的?就這麼簡單

大後方兵工廠

以重慶航運業為例。重慶市輪船商業同業公會所屬會員公司共計9家,「均因煤價黑市高漲,每噸約達1萬元,而官價之煤供應大感不足,故每次長途航行中,往往客貨運費所入尚不足煤價」。如民生公司一家,1944年12月賠本就「達7000萬元之巨,大有不能維持之勢,要求政府將運價管制改為議價辦法」。

一年虧損1.5億元,國統區的企業是怎麼生存的?就這麼簡單

國統區遊行

1944年7至12月,四川省7家航運公司共計虧損1.5億元,1945年1月物價上漲後,又虧損9000多萬元。1月15日,重慶中國機器棉紡織工業同業工會致函行政院和經濟部,申述紡織業困難,要求改善機構,調整棉價,解決原料供應問題。2月10日,重慶市26個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聯誼會籲請政府「改善物價管制,不應只限成品,不限原料,只管制重慶,而放棄別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兮夜讀史 的精彩文章:

80年代黃河透明棺材之謎,40年未解!專家:我們儘力了
抗戰時最大的漢奸,結局凄慘,卻是「有術之謀臣」,孫中山接班人

TAG:兮夜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