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盤點6種特別的心理效應,它們解釋了我們的哪些行為?

盤點6種特別的心理效應,它們解釋了我們的哪些行為?

不可不知的心理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心理效應」這個詞,被用來解釋我們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習慣。其中,有些稀奇古怪的名詞,分開來每個字我們都認識,可放在一起是啥意思就很難猜了。它們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它們解釋了我們的哪些行為?

路見不平,有人卻不願拔刀相助?


林格曼效應

盤點6種特別的心理效應,它們解釋了我們的哪些行為?

在地鐵或馬路上見到有困難的老人,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想去幫他們一把。可是,真正採取行動的人卻很少。難道是因為城市裡的人比較害羞嗎?確實有這個因素,但其所佔比例相當微小。

有另外一個心理原因,使我們不願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當周圍有很多人的時候,我們心裡就會想:「即使我們不去幫助他,也應該有人會出手相助。」這其實是一種依賴別人的想法。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林格曼效應」。

德國心理學家林格曼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拔河實驗,當拔河的人數逐漸增加時,每個人所用的力量反而越來越少,並沒達到力量累加的效果。也就是說,我們原本認為人數的增加會發揮累積效應,即每個人出的力會增加,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當人數越多時,人們就越會感覺「我只不過是其中一分子」,於是拔河的時候就不那麼賣力了。

俗話說的「雞多不下蛋,人多瞎胡亂」也是這個道理。

在現實社會中,有些有困難的人得不到救助,很多情況下都是這種心理效應起作用的結果。

算命先生說出來的話,好像很准?


巴納姆效應

盤點6種特別的心理效應,它們解釋了我們的哪些行為?

路邊遇見一個算命先生,他說了說你的大致性格和目前狀況,居然八九不離十?回到單位跟同事閑聊,她分析了你的星座性格,好像也很准?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種認為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特點的心理傾向,被稱為「巴納姆效應」。肖曼·巴納姆是一位廣受歡迎的著名魔術師,他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的節目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每一分鐘都有人心甘情願上當受騙。

我們常說,「吾日三省吾身」,但實際情況是,我們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這樣就需要藉助外界信息來認識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而迷失。

在生活中,「巴納姆效應」的典型案例則反映在「算命」的過程中。

很多人請教過算命先生後都認為算命先生說的「很准」。其實,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點。當人的情緒低落、失意的時候,對生活失去控制感,於是,安全感也受到影響。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賴性也大大增強,受暗示性就比平時更強了。加上算命先生善於揣摩人的內心感受,稍微能夠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會感到一種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來再說一段一般的、無關痛癢的話便會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被老師肯定的孩子,成績進步快?


皮格馬利翁效應

盤點6種特別的心理效應,它們解釋了我們的哪些行為?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做了個實驗: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做了一次智能測試,然後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極為認真地告訴校長、老師,這些名單上的學生具有在不久的將來產生「學業衝刺」的潛力,並將名單透露給了這些學生。

其實,這份學生名單是隨意擬定的。

但8個月後再次進行智能測驗時出現了奇蹟:凡被列入此名單的學生,不但成績提高很快,而且性格開朗,求知慾望強烈,與教師的感情也特別深厚。再後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績。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蹟呢?是由於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都是著名心理學家,教師對他們提供的名單深信不疑,於是在教育過程中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即對名單上的學生特別厚愛,並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語言、笑貌、眼神等表現出來。在這種厚愛的滋潤下,學生會產生一種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推動下,他們有了顯著進步。

後來,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借用希臘神話中一王子的名字,將這個實驗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因為傳說皮格馬利翁愛上了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熱誠的期望下,塑像變成活人,並與之結為夫妻。

演唱會上,觀眾為什麼會跟著唱?


沒個性化效應

盤點6種特別的心理效應,它們解釋了我們的哪些行為?

本來性格內向、羞於在人前講話的人,看演唱會時也會跟著大聲唱歌,看體育比賽時也會高聲為運動員吶喊助威。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狀況下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這是因為當人把自己埋沒於團體之中時,個人意識會變得非常淡薄。心理學將這種現象稱為「沒個性化」。個人意識變淡薄之後,就不會注意到周圍有人在看著自己,覺得「在這裡我們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此害羞的人在這種場合下也會大聲唱歌、高聲吶喊助威。此外,大聲喊叫出來,也是一種釋放精神壓力的方法,可以使人心情舒暢。因此,有的人甚至在看演唱會時大聲喊叫上了癮。

不過,如果這種狀態持續發展下去,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當人的自我意識過於淡薄時,就會開始感覺什麼事都不是自己做的。比如狂熱的足球迷,如果自我意識過於淡薄,就可能發展成危害社會的「足球流氓」。

老闆不喜歡卻也不開除「問題員工」?


弼馬溫效應

盤點6種特別的心理效應,它們解釋了我們的哪些行為?

我們都知道,弼馬溫是《西遊記》里孫悟空在天庭的職務。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在古代,我國一些養馬的人確實在馬廄中養猴,以預防馬瘟。

據有關專家分析,因為猴子天性好動,這樣可以使一些神經質的馬得到一定的訓練,使馬從易驚易怒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對於突然出現的人或物以及聲響等不再驚慌失措。馬是可以站著消化和睡覺的,只有在疲憊和體力不支或生病時才卧倒休息。在馬廄中養猴,還可以使馬經常站立而不卧倒,提高馬的抵抗力。

企業組織,其實類似於馬群,應該有「弼馬溫」式的人物,以增強員工的活力,使大家不再害怕突如其來的變化,從而增強了整個組織的競爭力。那些個性鮮明、我行我素,同時又是能力超強、充滿質疑和變革精神的員工,就是企業中的「弼馬溫」。在一些組織中,他們被叫做「問題員工」,因為他們難以管理。

但事實上,團隊雖然非常希望成員形成合作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團隊中不允許存在不同意見。

箭牌口香糖執行長小威廉·來格禮就曾說過:「如果兩個人的意見永遠一致,就表示其中有一個人是不需要的。」

光線偏暗的場所,相親更容易成功?


黑暗效應

盤點6種特別的心理效應,它們解釋了我們的哪些行為?

在光線比較暗的場所,約會雙方彼此看不清對方表情,就很容易減少戒備感而產生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產生親近的可能性就會遠遠高於光線比較亮的場所,也就是說,相親成功的幾率相對較高。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黑暗效應」。

有這樣的案例:有一位男子鍾情於一位女子,但每次約會,他總覺得雙方談話不投機。有一天晚上,他約那位女子到一家光線比較暗的酒吧,結果這次談話融洽投機。從此以後,這位男子將約會的地點都選擇在光線比較暗的酒吧。幾次約會之後,他倆終於決定結下百年之好。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後的結論是,在正常情況下,一般的人都能根據對方和外界條件來決定自己應該掏出多少心裡話,特別是對還不十分了解但又願意繼續交往的人,既有一種戒備感,又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好的方面盡量展示出來,把自己的弱點和缺點盡量隱藏起來。因此,這時雙方就相對難以溝通。

而在光線昏暗的場所,人們會覺得對方的感官失效,自己便沒了危險,不需要偽裝,表情不需要安排;同時,自己的感官失效後,人就會變得脆弱而敏感,傾向於在黑暗中抓住同伴的安全感,這種吸附性非常強。所以說,「黑暗效應」就產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小百科 的精彩文章:

18世紀的時候科學家是如何知道,恆星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
月亮是地球的門檻,只有邁出門檻,人類才算真正地離家遠行了

TAG:宇宙小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