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奮鬥多年,人是怎麼一步一步廢掉的!
2018年第五屆必高環保專場招聘會
成都站-倒計時12天
在職場上千錘百鍊,職場老鳥很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進化,但同樣也有一些能力在不知不覺中退化。其中有些是很重要的能力,比如創新能力,學習能力等等。
之前有一家大公司招聘新媒體專員,年薪30萬,但明確要求是「85後」,底下評論一篇哀嚎,很多大齡男女感覺受到了年齡歧視。
然而現實就是如此,無論是製作圖文並茂的公眾號推文,還是用H5技術發布一款小遊戲,或者是製作剪輯視頻,這些都是年輕人正在玩的東西。相反,越是「資深」的職場精英,就越放不下身段。
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這樣的新興產業里,年齡越大、傳統行業里的資歷越深,就意味著你身上的包袱越重,挪動起來就越遲緩。
不是說技術不好學,而是那種骨子裡的嬉笑怒罵,那種年輕人身上的精神氣質是很難模仿的。
職場如戰場,一旦缺乏危機意識,放鬆要求,遲早會被淘汰。
小陳是某企業的HR主管,在公司已經工作5年了。去年有一次升職的機會,卻沒有如願以償,但他覺得下次就應該是自己了,就沒有太在意。
公司來了不少年輕幹練的新人,他也沒放在心上,直到有個新人被提拔了,他才突然感到危機的到來。
在一個工作環境待久了,工作流程、行業發展,周圍的人事再熟悉不過,熟悉給人帶來了安全感,但另一方面則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於是習慣安於現狀,危機感就慢慢懈怠。
試想,工作多年後,你可能會聽到當年跟過你的新人們已經走上了創業之路,拿到了第三輪投資,而他講的新技術、新觀念的內容你竟然聽不懂了?
很多老員工都因為自己有資歷,就覺得淘汰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但如果你只是將同樣的經驗重複使用了八年十年,還不是誰都能取代你?
說到底,人安於現狀,是因為工作激情的消退。
剛出校門時,很多年輕人懵懵懂懂,但一身幹勁,恨不得馬上「建功立業」證明自己。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職場經歷逐漸累積,工作流程和模式慢慢形成,工作沒了當初的新鮮感。
有了成績後,工作的成就感業會在周而復始的流程中減弱,變成原地踏步,工作的激情就會逐漸「退化」。
這樣的狀態很容易演變成工作倦怠,容易煩躁,創造性和主動性都會降低,進而嚴重影響工作績效。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記憶力和精力也會減退,學習能力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小苗是程序員,在IT界混了三年,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編程工作都在他的掌控範圍內,他對自己的技術還是挺有信心的。
但隨著參與的項目越來越多,他需要學習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卻時常感覺精力不夠,有不少內容要多看幾遍才能掌握。
然而,工作任務多,自己很難抽出很多時間去一遍遍地學習,到了第五年,他覺得自己的技術並沒有多大長進,反應也不像以前那麼迅速了。
這還不算什麼,更嚴重的是,因為長期坐在電腦前,平時缺乏鍛煉,腰椎盤突出、頸椎病,也開始找上了年輕人。
身體、精神狀況會直接影響工作狀態,容易滋生疲憊的心情,因精力不充沛,工作質量也會降低。
俗話說:有得必有失。
在職場摸爬滾打多年,收穫了不少東西,但也會不知不覺失去一些東西。職場人應該要警惕自己的一些能力是否正在退化。
當危機意識退化,就要重新審視周圍環境,不斷地在工作上給自己設定新的工作目標,不斷優化工作流程,提升效率,給自身的競爭力增值。
當工作激情消退,就要認真考慮個人的職業定位,自己是否真正適合做這個工作;如果不適合,就需要及時重新進行職業定位,並做好職業規劃,儘早展開全新的職業發展道路。
當學習能力退化,就要參照個人職業規劃的需要,定期參加一些相關的學習培訓,保持閱讀習慣,讓自己處於學習狀態之中,以更開闊的視野去看待職場的舊經驗和新領域。
讓心態年輕化,可以把自己看做是一個剛入門的「職場新人」,尋找不斷突破自我的力量,才能避免在巨大的慣性中陷入庸常。
作者:海碧,本文首發自老闆手記(ID:laobanshouji)
01
你自以為的穩定,正在拖垮你
春招時節,湖北省武漢市人社局發布事業單位招聘簡章。其中,洪山區公廁管理站招聘2位公廁管理員,要求起碼是本科生。
無獨有偶,武漢大學在招聘廚師的要求是大學期間當過學生幹部者優先,對宿舍管理員時對學歷的要求是應屆全日制大學研究生及以上學歷。
近幾年,大學生爭當城管、研究生當保安、研究生競爭應聘環衛工等新聞時有見諸報端。
曾經的央視主持人張泉靈分享過一個故事:
一個東北人接到了他爺爺的電話,他爺爺火急火燎的說你們倆夫妻別在北京混了,趕緊回哈爾濱吧。
這兒的環衛局在招環衛工人,不是臨時的,是給上保險的正式工,2000多元/月,可好了。
後來哈爾濱招環衛工這個崗位時,報了幾千人,其中200多人有完整本科學歷,甚至還有碩士畢業生。
本、碩學歷完全足以支撐一個人去顛覆世界,去創造一個比阿里巴巴、京東更牛的電商平台,去開拓一個新興的領域行業。
可以做知識付費,可以跑銷售,可以把火箭送到月球上,為什麼那麼多大學生甚至碩士生卻選擇走環衛工這條路?
恰恰是我們這代人實在太過可悲,時代在變,我們內心的價值觀卻停留在上一個時代,甚至在上上一個時代。
我們堅信一個不變的體制、一個體制內可以每個月拿到固定工資的人生狀態才是最有安全感的,卻全然不聞不問外面的世界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肖申克的救贖》里有一句話: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央視資深主持人的張泉靈最終選擇在40歲時辭職,正是她焦慮於外部這一種顛覆性的變化,而自己卻掙扎困頓於體制化內部。
而大多數人的恐懼焦慮來自於你明明知道世界在變,變得如此之快,變得如此無孔不入,進入你的方方面面。
但是其實你並不知道它是怎麼變的,甚至你知道了,你也賴著不想動。
大潤發被阿里收購、藍色游標開除老員工、中興員工的中年危機、著名數碼相機品牌尼康,關閉了它在中國的工廠、康師傅和統一速食麵的銷量急劇下滑,這些場景都驗證了一句話:「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廢掉的第一個徵兆就是,你落後了一整個時代。
02
自我放棄?上神也救不了你
日前,中國高校傳媒聯盟一項面向全國84所高校513名大學生髮起的調查顯示。
42.69%的受訪大學生偶爾會玩手機遊戲,喜歡玩手機遊戲的佔34.89%,只有18.1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從沒玩過」。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沉迷網路遊戲現象較為嚴重,有些大學生玩網遊甚至成為常態化,課餘時間不去學習反而抱著電腦「開黑」,上課時間不認真聽講反而拿著手機打「王者榮耀」。
這種現象不僅僅出現在一般的大學,甚至連「211」和「985」這樣的名校學生也擺脫不了對網路遊戲的沉迷。
去年八月,一封《最終我坐著輪椅被推出了首都國際機場》的公開信火遍全網。
一個留美大學生講述了自己在美國過量吸食笑氣,導致下半身重肌無力,最終擱置學業坐輪椅回國治療的全過程。
遊戲、毒品、酒精不是讓人廢掉的原罪,他們只是幫凶。
扎克伯格曾在演講中提到了「使命感」這個詞,人生來就承載有自身的使命感,但是使命感會喪失。
正如他說的那樣「沒有使命感是因為沒有更高的目標,而是否創造取決於我們自己」。
2011年,時任教育廳廳長的羅崇敏開始關心狀元們的去向,專門調研了雲南22名「高考狀元」和奧賽獲獎者,尤其關注他們畢業後的發展情況。
可令他吃驚的是,這些絕大多數被北大、清華、香港大學錄取的狀元們,在各自的事業上幾乎沒有什麼建樹,與當時人們對狀元的預期相差甚遠。
除此之外,他還查閱了幾年間全國124名狀元的去向,結果表明「他們沒有一個成為各自行業的領軍者」。
在調查中他還發現回到家鄉的歷屆高考狀元中,職位最高的也不過是某大型企業的部門經理。
這不免讓人聯想到「北大畢業回家賣豬肉」「清華畢業賣燒餅」的新聞。
他們讓考進北大清華成為了自己生命中唯一一座也是最後一座高峰,人生的前二十年全在為了這個目標奮鬥,後面的幾十年全是為了從這個頂峰滑下去等死。
廢掉的第二個徵兆就是,你錯把第一個頂峰當成了最後一個頂峰。
當你躺在窄小的木板床上,看著自己腫脹的啤酒肚,想著自己的銀行卡里不到三位數的現金,有沒有翻滾起無限焦慮。
人是怎麼一步步廢掉的?「葛優癱」們,捫心自問,自會找到答案。
03
切忌長眠於舒適區
美國人Noel Tichy提出的舒適圈理論,圖裡的3個區可以表示為你想學習的事物的等級:
最裡面一圈,「舒適區」, 對於你來說是沒有學習難度的知識或者習以為常的事務,自己可以處於舒適心理狀態。
中間一圈,「學習區」,對自己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感到不適,但是不至於太難受。
最外面一圈,「恐慌區」,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太多的事務或知識,心理感覺會嚴重不適,可能導致崩潰以致放棄學習。
對於一個人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處於「學習區」,學習具有適當挑戰性的東西, 一段時間後。
「學習區」會慢慢變為「舒適區」, 「舒適區」越變越大, 而一部分的「恐慌區」 也會相應增加。
舒適區,是安全的代名詞,可它也是最危險的紅色地帶。曾經的柯達膠捲破產、今日的大潤發被收購。
是他們內部對時代認知發生了強烈的偏差,更是在舒適區里止步不前而一夜之間淪為時代的棄子。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要麼領先於這個時代,要麼被這個時代淘汰,而大部分的人都在被淘汰中。
最近,唐山市政府把地方的各個路橋收費站取消了,這本來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收費人員卻不滿意了,圍住領導想要解決工作問題。
其中有一位大姐振振有詞:「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了,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這不僅僅是一個荒唐的個例,有多少高薪高知高技能的職場人,在三十歲當上管理層人員後,疲於學習新的知識,躺在自己的舒適區里止步不前。
最後慘遭裁員危機,一夜從雲端跌落谷底。哈佛商學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爾曾經說過:「沒有危機感,就是你面臨著的最大危機。」
而如何跳出舒適區,兩度被體制摔下神壇的褚時健有話說。
71歲時,「中國煙草大王」褚時健鋃鐺入獄,社會輿論嘩然。
他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一下從輝煌的頂端被拋到社會的邊緣。
74歲的他因病保外就醫後,本來應該在哀牢山頤養天年。
一個偉人即將在時代里被世人遺忘,走向謝幕的晚年時光。
偉人之所以不同,是因為他不會等待時代來淘汰他,他要從上帝的兜里拿命運簡單到猶如探囊取物。
他和妻子承包了一片荒山種下橙子,花了十年時間等待橙子成長,最終創造出了褚時健的又一個商業神話。
有人在一場採訪中問過褚老,「開始種橙時,您已經74歲了。回頭去看,如果種橙失敗,你還會再考慮創業嗎?」
他說:「我還真想過,就是養羊。我就想,雲南氣候條件比出產羊肉的西北地區溫暖濕潤,怎麼不能養?
我也認真研究過紐西蘭、澳洲的氣候條件、羊種、牛種…….」
褚時健的世界裡,人生沒有頂峰,只有一次次拓展恐慌區。
而最終,他成為了一個不敗的神話。
廢掉的最後一個徵兆是,你太舒服了。
當你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只有廢了的價值觀,新時代拋棄你,只會白眼相待。
《三體》里有一個名詞,就是:降維打擊。
一個無意中路過了人類文明的歌者文明,發現了人類,於是就像捏死一直螞蟻一樣,順手滅掉了太陽系。
這就叫:我消滅你,但與你無關。
人是怎麼一步步廢掉的?
除了這個大時代,全都靠你把自己一步一步的作死。
04
不想廢掉,你能怎麼做?
一、有堅定的願景,不被一時的黑暗所困擾
在2017畢業生典例上,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回到了曾經因為創業而輟學的哈佛,發表了一段演講。
他在演講中提到了創業初期的無數個困難:
幾年來,一些大公司想要收購我們,我拒絕了。
幾乎所有人都想讓我把公司賣了。
一位顧問跟我說:如果我不同意出售,我會後悔一輩子。
一年左右的時間裡,當時的管理層幾乎都走了。
當時他開始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我相信我們在做的東西,但是我也感到孤獨。
更糟糕的是,當時我覺得這是我的錯。
我在想是不是我錯了,一個22歲的小孩,都不知道世界是怎麼運轉的。
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像是墳頭的雜草,在肆意而茂盛的生長。
可是他還是堅持的想要去完成初衷,要去把這個世界連接起來,最終變成了今天的「蓋茨第二」。
如何面對最困難時刻的經歷,會成為你的財富。
如果沒有儘力,因為心存僥倖,最後失敗了,你一定會後悔,為什麼當時不再努力一下,勝利往往在最後一下的堅持努力當中。
熬過那段時間是非常難的,只要退縮,就會摔下萬丈深淵。但所幸,他熬過來了。
二、適度的運動,健康的飲食
不僅對許多企業家來說,也對於很多上班族來說,不是單位離不開你,而是你離不開單位。
你沒有了平台你就失去了自我,沒有了存在感和價值感。
人的生命,包括職業生命都是有限的,最終你都要放下,但這是被動的,拿得起才回放得下。
你一定要給你自己再開闢一個新天地,到社會上開闢一個你可以發揮作用的場所。
這就是為什麼 1999 年之後,王石更多地到社會上做公益,到社會上做慈善,到戶外去做我個人兒時實現不了的夢想:
登山,飛傘,帆船,賽艇……這只是起點而不是終點。
三、永不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年輕人泡夜店、紋身、熬夜、這些事看似很酷,其實這些事一點難度都沒有,只要你願意去做就能做得到。
更酷的應該是那些不容易做到的事,比如讀書、健身、賺錢、用心愛一個人,這種在常人看來無趣且難以堅持的事情。
不要成為沒文化的運動人,也不要成為不運動的文化人,在追求上也是一樣。
身體伴隨一生,是你最大的資本,他在 67 歲的時候,也就是今年,開始學習體育項目蹦床。
蹦床曾經是跳水、體操運動的輔助訓練,後來成為奧林匹克的金牌項目。
人這一輩子,最難的就是認知自我。
對人們來說,全面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天賦,也知道自己的弱點。
成功的人,大多是靠最大化發揮自己的天賦。
失敗並非成功之母,失敗次數多了就徹底失敗了。能揚長補短的地方盡量揚長補短,能克服短板,並且把短板變成優勢,那更加難得。
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一點,王石卯著勁兒在 60 多歲的年齡去哈佛、劍橋讀書。
他沒放棄,因為到了這個年紀,如果放棄,將不可能有第二次機會。
我始終認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而不是失敗。
在「喪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廢掉很容易但在成功中獲得自信和讚美才更難能可貴。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走你到哪裡都有飯吃才不會被輕易取代。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穩定的本質,就是你擁有化「變化」為「不變」的能力,而不是始終杵在那讓人保護著你。
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對著來自各個州的議員說過這樣一句話:「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每一代人都需要一場自我革命。」
你不僅需要明白這個道理,你還應該讓你的孩子明白這個道理。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簡介:霽顏醬,富書籤約作者
TAG:必高環保人才網 |